主打 “先拍照后对焦” 的 Lytro,打算逃离由佳能、尼康以及智能手机主宰的市场
如果只说 Lytro,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名字。Lytro 是一款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 “先拍照后对焦” 的光场相机。在 2014 年,爱范儿还针对这款产品做了详细的报道:
“提到 Lytro,我们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 “先拍照,再对焦” 的特性,但是仅凭这一点和 Lytro 的两款硬件设备很难起到对相机界的革命作用。”
它颠覆快门与对焦的关系,配合一款类似 Lightroom 的官方后期软件,为拍照增添更多的后期趣味。同时也因为这一点,在 Lytro ILLUM 推出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观点认为:
“Lytro ILLUM,或许会成为未来影像革命重要的一步。”
但是,这个想法和期待终将成为 “泡沫”。
Lytro 的 CEO Jason Rosenthal 表示,Lytro 将会撤出消费相机市场,全力进军虚拟现实设备领域。
根据 The Verge 的报道,Jason Rosenthal 在 Backchannel 上发布文章,谈及公司撤出消费级相机市场的真正原因。
撤退,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看不见未来
Jason Rosentha 认为,消费级相机这种传统行业,很多东西都被大品牌、消费习惯固定下来了。
处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的用户(尤其是入门级卡片机用户),对相机在功能性上的创新、趣味性这些方面其实并不敏感。他们更多地会选择一些能够简单使用、有普通画质表现的入门级产品。这样能够减少支出,同时也能够降低学习成本。
(插图来自:500px)
在这方面, Lytro 便处于一个 “高不成低不就” 的两难状态。它不能与普通 DC 那样低价,并且也不如这些相机易用,因此它得不到入门用户、家庭用户的青睐。同时,本来就是主打创意、玩法的它也不可能与专业的单反相机相提并论,所以专业用户也未必买它的账。
除此之外,Lytro,应该说整个入门级相机市场都受到了手机冲击。
现在的普通用户更愿意使用手机去拍照,据 The Verge 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手机摄影的崛起,加之消费者品味的变化,消费相机市场每年的下滑速度接近 35%。在这种外力、内力的共同作用下,Lytro 卖不好也是正常的事。
(插图来自:Lytro)
对此,Jason Rosentha 表示:
“如果继续开发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产品将很快花光 Lytro 最近筹集的 5000 万美元融资。倘若措施不当,这种规模的财物赌注几乎肯定会导致公司破产。”
从这一点看到的是,Lytro 已经意识到在消费级数码相机这个市场中纠缠,并不是他们要换来的未来。与其在这苦苦挣扎,倒不如悬崖勒马,重找新出路。
虚拟现实,是我们下一个目标
决定放弃消费级市场的 Lytro,下一步打算进军虚拟现实领域。
在去年 11 月,Lytro 已推出了一款名为 Lytro Immerge 的虚拟现实相机,他们为了这个项目也进行了大幅度的人员调整,如大幅度裁员等等。
(插图来自:Nofilmschool)
尽管如此,Jason Rosentha 对 Lytro 进入虚拟现实领域充满信心。他在文章中表明了态度:
“我认为 Lytro 的正确发展模式是从虚拟现实领域推进其光场摄影技术的发展。越是研究这个市场的需求,就越认为我们拥有独特的技术。我相信,经此一役而转型的 Lytro 也会进入更好的发展轨道。”
最后:Lytro 一直都在 “泡沫与革命” 的中点上
今天这次战略转移,让 Lytro 这个名字重新回到的观众的关注点上,也给了他们一个暂时性的希望。
不过,无论 Lytro 选择的是光场相机还是今天的虚拟现实,他都站在了 “革命与泡沫” 这两个对立面的中点上。
革命,说的是 Lytro 选择的这两个技术都代表着未来
光场相机颠覆了拍摄与对焦的关系,通过事后处理为图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种革新。虚拟现实,为图片和视频、游戏等东西带来一种全新的展示方式,让人能够与更加贴近画面,能拥有更真实的体验。如果这两种技术能够发展起来,想必能够为现在的影像圈带来一场技术革新。
(插图来自:Extremetech)
泡沫,意味着这个 “未来” 未必能在 Lytro 手上实现
技术带来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如果不能实现,说再多也只是 “忽悠”。
除了消费者倾向、卡片相机市场萎缩等问题,Lytro ILLUM 光场相机还面临着 “文件过大、分辨率过低和价格过高” 等问题困扰,以致无法在市场中推广。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录制设备还是处于发展的早期,虚拟现实的内容制作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基础,再加上资金的需求较高,这样便将一些小规模、小成本的制作团队拒之门外。Lytro 推出的设备以后该怎样去权衡这些问题,能不能在设备市场上占据位置,这些都是确定 Lytro 能否实现这未来的要素。
不然说再多的未来,也只是泡沫与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