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应用商店,疯狂和更疯狂
Openspace 为消费者提供应用程序咨询,他们会回答你这样的问题 “哪些游戏是 10 岁女孩会喜欢的?” ,咨询范围包括:iOS ,Android,Windows Phone 。第一家店于上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 Boulder 开业。
疯狂
对于 Openspace 的创业背景,其创始人 Robert Reich 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的 iPhone 出问题了,你会去找苹果。如果你的 Android 平板出问题了,你会去找 Verizon、AT&T 或是百思买(Best Buy)。但如果遇到了应用程序上的问题,那你该去哪里?” 这样的需求给了 Openspace 机会。
Openspace 疯狂的地方在于其模糊不清的盈利模式和清晰可见的运营成本:场地,员工等。
如果 Openspace 的收入来自用户在店内消费应用程序后的佣金,那么它就要把握住每一位消费者,并尽可能地提高其消费金额。但问题在于应用程序的价格并不高,而服务客户的成本很大。单从佣金收益角度来说,程序推荐类网站要比 Openspace 来的高效。
那么 Openspace 的收入就应该从智能手机周边销售,乃至销售手机本身去着眼。也就意味着 Openspace 要打造成另一家 Apple Store ,这里有体贴的咨询服务,不同的地方在于 你可以同时买到 Galaxy Tab 和 iPad。
另一种可能性我认为更小,就是向用户收取咨询费。这样的做法会非常打击用户,谁会愿意在购买应用程序的基础上在奉上一笔介绍费呢?况且 Openspace 又需要去思考不同种类应用程序的咨询价格是否应该统一。
Openspace 现在就处于这种探索状态,并以一周六天的频率运营着,他们的员工是全职的程序专家。
更疯狂
Openspace 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国早已出现了一批实体应用商店,并且经营地有声有色。
每年花费约两百人民币(也有更便宜的商家),就可以享受安装各种 “正版” 应用程序的服务。国内老板们看到了消费者对 “正版” 应用程序的向往,以及使用技巧上的匮乏,于是创造了一种利用实体应用商店赚钱的途径。
这些向消费者兜售安装服务的商家一般会从自家消费者入手,鼓励在其店里购买智能手机的消费者直接成为其付费会员,以享受 “正版” 应用软件。通过这种途径,商家在原有的硬件销售基础上获取了一笔额外的费用。并且由于此类 “正版” 应用程序的限制,消费者必须定期前往商店更新程序,因此为后续销售带来了无数机会。
相比 Robert 的做法,我们不禁要对国内的老板的商业头脑萌生敬畏。
总结
虚拟应用商店的存在是为了让智能手机的功能更加丰富,然而当功能过剩时代到来的时候,开发者们就要寻求一些渠道来为他们叫卖。Openspace 会是其中一种,但它要发挥作用恐怕还是需要做到足够数量的连锁才行。
而另一方,我们也看到了一部分消费者喜欢的模式:支付一笔不少的费用,采用包年的形式来消费。既然,它确实具有一定市场规模,或许真的值得在某些地区尝试一番。
图片: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