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MX 与怪诞行为学
“我们在爬一座山,爬山固然困难,但从高处往下冲锋就变得很简单。”
《小米手机定价与怪诞行为学》中引用了《怪诞行为学》第二章描述的 “幼鹅效应” 与 “锚定” 例子。指出了过低的价格中潜藏着的风险:“性价比所吸引来的消费者,会追求更大的性价比,斤斤计较更多微小的损失。”
今天,我想引用《怪诞行为学》第五章描述的 “性调查” 例子来说明魅族 MX 的一些事情:所有自认为绝顶聪明又足够理智的消费者,在兴奋状态和冷静状态下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非常不同的回答。
无疑,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调动消费者的兴奋情绪,成为了 MX 产品和营销的重要课题。由此诞生了文章开头这个 “爬山” 的比喻,今年是 J.Wong 规划的 “魅族品牌年”,大部分的工作(包括 MX 的设计)都围绕拔高品牌而展开。除开手机本身,还有下面这一系列的动作:
- 重新设计包装盒
- 官网和论坛改版
- MY+ 线下活动范围扩大
- 建立香港专卖店
- 跟媒体建立合作机制
可以看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努力营造出一种高端的氛围,用以刺激消费者的兴奋状态。然而最值得讨论的(也是最充满争议的)动作就是锁定 2999 的定价。
“2999 的定价对于这款手机来说高吗?”
“当然高,不但对于魅族品牌本身来说它很高,而且在整个手机行业里都算高。我们需要站得高一点,视野开阔一点,脱离一片杀红眼的战场。”
把话题回归到手机本身,它凭什么来树立高端形象?凭什么脱离红海?凭什么刺激消费者?
MX 的感觉
如果说 M9 和小米手机握在手里是一种 “温润” 的感觉,那么 MX 和诺基亚 N8 握在手里是一种 “冰凉” 的感觉。
当我第一眼看到官图的时候,觉得 MX 酷似苹果 3GS ,但实际上它比 3GS 来得更 “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陶瓷,真是高明的视觉欺骗——双注塑面壳本身并非顶尖的工艺,在魅族早期的产品(如 M6)中就已经使用过了,但这次 MX 上的透明层更厚更亮。后壳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层次分明的光影效果,非常漂亮。
手机外围采用了不锈钢金属包围,这个设计理念跟 iPhone 4 很像,不过从外观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颜色。iPhone 4 周围是明亮的金属,MX 周围是漆黑的金属。(这不是烤漆工艺)
结构上的遗憾是手机顶部的缺口,有点微微凸起。它的作用跟 iPhone 4 的缺口一样:避免电磁屏蔽。当然,iPhone 4 把缺口处理得很平整。
打开手机后壳需要费一番功夫,如果用细针顶住金属弹片能够更容易拆卸。从这个细节的做工来说,MX 在传递一种暗示:“请不要频繁拆卸后壳。”
另一个树立形象的设计是 Micro SIM 卡,按照《怪诞行为学》中的理论, Micro SIM 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 “高端” 的锚值。iPhone 4,诺基亚 N9 ,摩托罗拉 RAZR 为这个锚定作背书。
这并不是说 MX 的电路板上挤不出放置普通 SIM 卡的空间,而是一种刻意的选择。
从 MP4 产品开始,细边框就是 J.Wong 的设计取向。这次 MX 的边框比 M9 更细,上面的照片能够清晰地看到三部手机的差别。
正面的 LED 指示灯根据 App 的状态的不同而改变,这种设计很独特。最让我感到不适应的是中间的圆形按钮,键程太短,接触面太小,反而没有 M9 那么舒适。
兴奋的状态和一次冒险
仔细试玩过 MX 之后,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MX 能不能让我从冷静的状态转变为兴奋?” 答案是:“纠结。”
它的优点不局限于产品本身,包括专卖店的服务和 MY+ 的线下聚会都能带来舒适的体验。但它的缺点却总是暴露在产品之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分辨率的缘故,在 M9 和 MX 上都不能正常使用 WordPress 官方 App。
而舆论最纠结的其实是 2999 这个数字,如果因为价格的争论而不去体会 MX 的设计细节,恐怕是 J.Wong 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假设非要给 MX 戴上一个 “合理” 的价格,那么 2499 就很合理。但是 “价格并不只是与商业有关”,魅族选择爬上一座山,它就要承受溢价 500 元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