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 上手:比起致敬 RAZR 的 Moto Z,你应该会更喜欢 Moto Mods
你可能认为 Moto Z 新意不足,但你应该会喜欢 Moto Mods 的新设计。
在联想自己的话术里,Moto Mods 其实算是 Moto Maker 的延续及最终形态,他们同样认为这也是手机作为计算中心的未来形态:通过一系列的选配组件达到更多的定制化功能。
很像 LG G5 那样。
虽然时间紧迫,在发布会结束后,联想还是留出来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中国媒体进行体验。
我在发布会总结文中写到:Moto Z 系列拥有两个版本,Moto Z 和 Moto Z Force,前者正是 5.2mm 超薄版本,后者则是加入了 ShatterShield 抗摔技术的版本,所以屏幕上的改变让 Force 要更厚一些,电池也会更大,官方宣称为 40 个小时续航(Moto Z 为 30 个小时)。
Moto Z Force 还使用 21MP 的摄像头,而 Moto Z 为 13MP 摄像头,两者都拥有光学防抖和激光对焦功能。
实际上 Moto Z 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外形设计,其超薄至 5.2mm 的金属外形设计也被联想自己称为是致敬当年的 RAZR V3 刀锋系列,虽然这个概念现在看起来有点像是生搬硬套,但横向对比 5.2mm 的金属机身厚度也算是够 “刀锋” 了。
Moto Z 没有延续上代 Moto X(姑且算叫上一代吧)的那种贴服手形的背壳设计,转而变为直面的金属背壳、从第一时间的上手感觉来看,当然没有上代产品那种贴服于手掌的极致手感,不过倒会有一些金属超薄机身本身带来的质感。
不过提到设计质感,前面板的外形设计风格非常像 Moto X Force 也就是中国的 Moto X 极:几个突出的前面板开孔,底部加上一个不可按下的指纹识别器,看起来实在有些简单粗暴(尤其是白色前面板)。
它的三个功能键依然是屏幕内的虚拟按键,而这个指纹识别 “按钮” 不能按下,只充当指纹识别使用。
按钮设置上,Moto Z 系列在边框右侧设置了音量调节和锁屏键,顶部为 SIM 卡槽,底部为 USB Type C 接口,无标准耳机接口,在场工作人员告诉我用户可以使用一个转换器连接耳机。
比起这些,最让我惊喜的设计其实是 Moto Mods。虽然我们在之前的 LG G5 上看到了类似的设计,但 Moto Z 允许用户在不关机的情况下直接换上 Moto Mods 的组件,比如外挂的电池背夹、可投影的组件,JBL 的外放音响等。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联席总裁陈旭东在近乎大几十平米的媒体群访室挂上了 JBL 的外放音响(播放凤凰传奇),不知道是不是音乐本身的打击感太强,其整体感觉比机身音乐外放效果要好上几个层次。
通过换上投影组件还可以支持最大 70 英寸的投影,官方宣称内置模块可以提供 1 小时的续航,而 Moto Z 机身还可以提供 2.5 小时额外续航,Moto Z Force 可以提供近乎 4 小时续航。
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使用时拔下与插上组件,这里没有机械结构,完全是 16 pin 的吸附设计,你不用担心机械机构容易损坏,但是我觉得也要特别留意暴露在外部的 16 pin 金手指。
关于具体的手机配置这里不在多做介绍,基本上是今年的旗舰机标配。
总体来看 Moto Z 很可能优化了之前几代 Moto X 的一些问题:电池可能会拥有更长时间的续航、实际拍照初步观察有一定改善、体验过程中机身并不是很热。
而续航方面加上 PowerPack 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22 小时续航),如果中国版能配上原生的 Google Play 就更好了。
我认为 16 pin 的外接 Moto Mods 设计给这款手机带来了诸多新意和惊喜,在一些非常具象化的使用场景,Moto Mods 确实能为用户解决一些问题。目前官方希望开放这个设计平台,希望更多的开发者可以进入到这个设计领域,让这个 16 pin 实现更多的功能,解决更多需求。
如果你认为 LG G5 是你的菜,那么 Moto Z 系列的 Moto Mods 要更良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