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为什么你会这么喜欢 Prisma?

公司

2016-07-25 02:43

你的手机上,什么类型的 app 最多?也许数量最多的,是一个个用于拍照用的 app。但很多拍照类 app 下载了只是不舍得删,很少有一款像 Prisma 那样,风格独特,让人用了又用的 app。

优酷视频链接
然而,你为什么会喜欢 Prisma?

除了一开始会被它强烈、独特的风格所吸引外,它还表明那种选用产品的心理趋势?

“数字暗房”,这是几年前,Instagram 横空出世时,带给人的科技隐喻。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用智能手机 + 类 Instagram 的拍照应用,来洗出不同风格的照片。取代了胶片时代的药水,也逐步替代数码时代的数码相机 + Lightroom 组合。

拍照,修整,出片,分享。这几步可以在手机上一体化完成。在 Instagram 之前,我们不懂什么叫滤镜,也不知道什么叫图片社交。

darkroom

拍照类 app 从 Instagarm 开始到现在,一直受人们极大关注。这背后当然有原因:

拍照,因为每一部手机都有一颗摄像头,从而成为一种普遍的活动。

智能手机拍照素质不断提高,让“摄影”这门手艺的门槛逐步降低,成为大众消费娱乐的方式之一。

然而,从这几点来看,你会发现 Prisma 并没有脱离 Instagam 所提出的产品范式。

利用智能手机的高性能来处理图片,傻瓜式为每张照片赋予风格;利用智能手机的互联网能力,完成照片的分享,激发讨论,满足用户记录以及虚荣心的需求。

所以,Prisma 不同在哪里?在于它的风格赋予,将画家的笔触与风格,和你眼前的实景结合。简单地,短暂地,让你误以为自己真的画出与传世名家一般的杰作。

心理上所引起的反应其实更加微妙:“哇,我也能画画了,而且还画得这么好。”假借工具所提升的个人能力,虚假、然而却让人感动。从工具的使用中,体会到的,是被放大自我。——也许在任何一种工具的使用中,都有这种放大镜效果。

同时,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微博等地方分享这类照片时,也会引发好奇。显然,大家都能看出,这是照片而非绘画。摄影与绘画不同的地方是,绘画是突出个人想表达的主题,而摄影则忠实地将当前的环境一一体现。

art-brush-painting-colors

绘画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表达方式,它将个人的自由意志,更加完整地表现。而所付出的代价是,人们需要训练才能把这种技巧掌握。因此,如果一个人也能拥有“绘画”的能力,即便它只是一种“模仿”,不懂绘画的你我很难不被触动。

也许有人会质疑,“不过是一种滤镜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过去我们认为, 滤镜是相当于给眼前的现实蒙上一个轻度扭曲的哈哈镜,无论是变成黑白还是怎样,是给现实增加另一种色调。而 Prisma 则用一种“反摄影”的方式,告诉我们,眼前的风景美如画,更可以用“绘画”的手法来表达。

实际上,Prisma 的新奇,就在于它将绘画和摄影两者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跨界、杂交的媒介形态。它像绘画,因为它将照片当中大量的信息抹去,填充进统一的元素;它像摄影,因为它依然保留了与主题不相关的信息,而且采用和照片一样的尺寸。

从这个意义来考虑,Prisma 提供的是一种滤镜,但相当于重新发明了滤镜。

在摄影术发明之初,人们恐慌它对绘画的冲击。之后,可以看见,绘画的“公共性”、“纪实”功能被摄影取代。然而,从摄影术发明之后,绘画更加注重“意识性”、“个人表达”。

而 Prisma 这种混合两者形态的东西,又将如何影响绘画?毕竟它依然是一种摄影的方式。

苏珊·桑塔格看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而赞赏 Prisma 的用户们,收集的,恐怕不是一个风景、一个物品这么简单了。

PS:

如果也对 Prisma 感兴趣,不妨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 Prisma 讨论群:

1.pic

 

文中配图来自 crookedhousepexels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