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虽败犹荣,曾被微信学习的他,如何浴火重生发力社交市场

MindTalk

2016-08-10 17:20

本文来自爱范儿旗下创业社区 MindStore 的 “MindTalk 线场” 栏目。如果希望参与到 MindStore 栏目报道,或者有相关项目推荐,请将产品提交到 MindStore.io。

他是 Talkbox 的创始人,将消息类应用带入语音时代后却遭到微信阻击,虽败犹荣。

韬光养晦,简信上线,把繁琐的邮件变成短信般精简,获 App Store 2015 年 “年度最佳” 应用。

他们成为第一个登上 TechCrunch Disrupt SF 创业竞技场的中国团队。

如今的他,是 MailTime 简信创始人黄何。

如何在被各大巨头瓜分并垄断的通讯领域谋得一杯羹?创业过程中大起大落,二度创业的他如何抓准机遇东山再起?在 MindStore 发起的 MindTalk 线场上,他分享了这几年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开启语音对聊时代,占领先机却遭微信阻击

我从 2010 年开始做社交产品。当时做的产品叫做 TalkBox 。TalkBox 做的功能是,对着产品,按住讲话就会生成一段语音,然后发到聊天界面上。

做 TalkBox 的初衷是,当时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想教会我父母用手机来打字,发短信。但是要教会我父母这一辈人用手机打字比较困难。既然打字会有这么大的门槛,是不是造成沟通的效率也被降低了?沟通的本质就是传递的信息可以顺利地抵达,且对方还会有畅通的回复。

既然打字这么烦,那是不是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当时设计了非常久,最后决定用讲话,这种最原始的信息传递途径。

我们在 2011 年 1 月发布 TalkBox,即大家所说的语音对讲的鼻祖。TalkBox 上线一个月就呈现爆红的状态,第一个月就约有一百万的用户。从第二个月开始,中国各路投资人纷纷过来,想投资这款产品。

jianxin3

2011 年 2 月,我们拥有近两百万用户,到 3 月,中国出现第一个与 TalkBox 相似的产品,米聊,它在产品中加入了按住讲话的功能。到 5 月就有了微信,微信在 2011 年 5 月的微信 2.0 版本中加入了按住讲话的功能。

再然后,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一款类似的产品,例如当时 360 推出了口信,人人做了私信,淘宝发布了旺信等等。当时有篇文章叫《千信大战》,讲述那个年代即时通讯软件领域非常混乱的现象。

微信发布后,通过导 QQ 的关系链占据优势,其他公司再做即时通讯产品基本就难以争夺市场。包括 TalkBox,米聊等等,这些做语音通讯产品的公司,基本在 2011 年的下半年声音就比较小了。

封闭网络下,被分割并垄断的通讯产品格局

TalkBox 当时除了中国市场外,在东南亚也有非常多的用户。在部分地区,如马来西亚,TalkBox 的普及率约占当时该地区智能手机占有率的 50% 。直到 2012 年,语音对讲功能基本成了所有即时通讯软件的标配。若产品只靠语音对讲功能吸引用户,新鲜感就不足了。后来微信也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公众号等功能的更新迭代,确保了微信的垄断地位。

在东南亚和其它市场,也有一款产品,叫做 Line。Line 是一个韩国集团的日本子公司做的产品,它以萌自称,很快地从日本风靡到东南亚,直到像今天的微信在中国般,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

亚洲的众多地区也有不少处于垄断地位的即时通讯产品,例如韩国的 Kakao Talk ,日本的 Line 等等。放眼全世界,现最大的即时通讯产品是 Facebook 系列,即 Facebook 跟它收购的 WhatsApp,这两款产品的用户基数分别是世界第一名和第二名。

jianxin6

但是在西方国家会发现有非常多相似的软件,有的用户用 WhatsApp,也有的用 Line,用 Kik,用 Skype 等等。但是没有一款通讯产品可以像微信在中国这样处于垄断的地位。

这是为什么?其中有个原因,因为所有的通讯产品本身是建立在一个私有协议下的封闭的网络。就如在中国你是一个微信的用户,跟另一个也是微信的用户成为好友之后才能建立联系。如果 Skype 用户就不能跟 WhatsApp 用户去沟通,这是基于私有协议建立的通讯产品的共同的弱点。

当年在做 TalkBox 这款产品的时候,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当 TalkBox 是全世界唯一的可用按住讲话的语音通讯产品时,因为用户没有其他同类产品可以选择,用户会推荐他们的好友也使用 TalkBox 。TalkBox 的用户数也会因此迅速增加。

当微信入场后,其基于腾讯已有的庞大的关系链发展,微信吸引了大量用户。对 TalkBox 而言,我们不仅需要用户使用 TalkBox,还要引导用户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使用。但当他发现他在 TalkBox 上有只有 20 个好友,在微信上有 200 个好友时,他会放弃 TalkBox,转去好友更多的微信。微信的加入使得其他通讯产品的生存空间小而拥挤。

做 TalkBox 的时候,我们想降立低人跟人沟通的门槛,使沟通的通道变得更畅通,希望做一个能促进大家沟通和效率的即时通讯产品。我们发现,仅仅是降低输入的门槛并不够,用户建关系的门槛也得降低。我们想做一款产品,可以跨越用户使用相同产品才能沟通的壁垒,甚至可以不用添加好友就进行对话。

突破封闭网络壁垒,简信诞生

TalkBox 这款产品在 2013 年下线后,我就开始筹备做一款新的,跨越私有协议下的封闭网络的即时通讯产品。作为一个开放的通讯产品,应选择一款已经是成为通用标准的开放沟通协议。而现在被大家所广泛使用的通讯协议上,有两款是通用的,跨服务商的。一个是短信,一个是邮件。

短信的资源是掌握在各大运营商手中的,虽然短信本身是一个跨服务商的服务,中国用户用中国移动,依然可以发短信给,在美国用 APNT 的用户。但因受不同运营商的限制,要收取通道费,即短信费。而手机号码作为通用的 ID,也要收费。

电子邮件算是互联网最基础的服务之一。电子邮件在最初被开发时,它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简单地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任何一部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在这个设备上搭建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然后从服务器创建的一个通用但也是全世界唯一的邮件地址。通过邮件地址就可以跟全世界的邮件服务商的帐号沟通。

jianxin1

从 2014 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一款基于邮件协议改造成的即时协议的,开放的即时通讯产品,它可以跟任何邮件的用户沟通。而改造邮件协议有这几个步骤:

在大家的认知中,邮件的速度比较慢,是延时的通讯手段,而不是即时通讯,但它是即时的协议。而第一个做把邮件改造成即时服务的,是黑莓。用户邮件服务器的收件箱发生变化后,黑莓的服务器通过监控服务器的变化得到检测信号,借助运营商的通道向用户手机发送数据,告诉用户有新的信息。

而我们这款产品,就是简信。从邮件的即时性来讲,也是用了一个类似的架构。我们会在云端对用户的邮件做监控,监测邮箱发生的变化。邮箱收到一封信、删除一封信、阅读一封信等,我们都有一个即时的反馈。

而传统的邮件,如 iPhone 自带的邮件客户端,或纯本地的邮件客户端,其处理的方法更多是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观察邮箱变化。这是非实时的,低效率的方式,而我们通过创新手段把邮件变成是即时的通讯方式。

jianxin7

另一个问题是,邮件的信息流会非常庞大。邮件客户端的标配都会有合并回复的功能,如同一个主题下的回复会把这些邮件聚合在一起。即使如此,邮件的信息流仍会非常庞大。在某个主题下回复第 30 封信,哪怕这封信只有两个字,它依然会把前面 29 封信的内容包含,带在最后这封信的信息流上。因此,大家会觉得邮件非常繁琐。

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移动设备上超过 90% 的回复邮件是少于 100 个英文单词的。而用户在使用邮件时,大部分不会讲究格式等。我们在云端的机制可以识别出,哪部分邮件是用户写的东西,哪部分是多余的格式。即我们把发件人的正文部分整理成通讯产品中呈现的对话,筛选信息流,彻底把邮件改造成即时通讯的工具。用邮件来聊天。

jianxin5

(题图与本图来源于嘉宾分享)

我们在 2014 年 9 月,于 TechCrunch 的 Startup Battlefield 这一舞台上,第一次发布简信。邮件的协议虽然是通用协议,但邮件经各个服务商改造后已各有所异,我们也需要为每一个服务商做大量的适配。从 2015 年起,我们开始为这款产品的国际化做更多更新迭代。在中国也支持 QQ 邮箱和网易邮箱等服务商。

我们很幸运,简信成为了 2015 年苹果 APP 商店的年度精选产品。在 2016 年初,我们也加入了 Y Combinator 孵化器并于今年 4 月毕业。感谢大家的支持。

mind

(上述未备注图片均来源于 Unsplash )
(本文感谢爱扒词转录整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