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这个创业者将高频交易引擎性能优化 100 倍,现在又将微信和邮箱合体

公司

2016-08-16 13:49

Mind 访谈,是 MindStore(微信号 mindstoredyh)旗下的轻访谈栏目。主要服务于亟需曝光的早期创业项目。我们发掘有趣、有思想的人,通过轻量访谈的方式,立体地把他/她展现出来,同时扩大项目、团队的知名度。

MindStore: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 Nick,YoMail 的产品总监和联合创始人。

在此之前,我曾在微软互联网工程院任职高级产品经理,在摩根士丹利的算法交易部门担任程序员。

MindStore: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正在做的产品是 YoMail,是一款电子邮件应用,有 Mac 和 Windows 两个版本。

去年,YoMail 推出 IM 式的邮件对话功能以来就受到很多科技媒体的关注,随后我们将近花了一年的时间打磨产品,完善用户体验和功能。

近期,我们推出的新版更具革命性。

当前,微信月活跃用户量超过 7 亿(2016 年 1 季度), 另一方面,中国有 89% 的企业在用电子邮件,那么到底是用电子邮件办公更好,还是用微信办公更好?这个问题一直是让办公达人和公司管理者们头痛的问题。

微信和电子邮件有着各自的优势,微信更善于即时沟通和社交;邮件更正式,也更善于管理沟通记录。

我们做了一轮用户调研,我们发现,微信已成为中国办公达人的主要工作沟通工具之一,只用电子邮件会导致错过很多来自微信的重要信息;而只用微信办公则会带来大量干扰以及信息难以管理。

鉴于用户调研的结果,团队大胆的做了一次创新,在最新版本的 YoMail 中,把电子邮件和微信等即时聊天应用 (包括 Skype、QQ) 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用一个平台同时管理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信息,而无需在两个不同的应用或不同的设备间切换,用户可以在处理完电子邮件后再处理微信信息。

在后续的版本中,我们还将实现电子邮件和微信等聊天工具之间的信息互通。

2

(YoMail 邮件和微信聊天)

3

(文件分享)

MindStore:目前,产品的发展状况如何?

此前,YoMail 主力推 Windows 的产品。在这个市场,电子邮件客户端相当多,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积累 40 多万用户。

YoMail for Mac 于 7 月 26 日正式上架 Mac App Store, 结果刚刚上架 3 天就已在免费办公效率类应用中排名第二,甚至超过了微软的 OneNote。

当前,我们 Mac 平台的下载量以大约每周 1 万的速度的在增长。用户的持续增长让我们非常高兴,但我们对用户的反馈其实更为看重。

我们一般是用官方 QQ 群和微信群和用户沟通。最近,我们推出 YoMail for Mac 和微信聊天功能之后,吸引到其它电子邮件客户端的用户。这些用户反馈让我们对 YoMail 的未来充满信心。

MindStor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

我的职业经历是一段不断学习和改变的经历。

我最早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给一家美国的客户定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

之后,我对计算机和金融的结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了一些金融课程,顺利地通过了摩根士丹利的面试。在摩根士丹利磨砺了 5 年,技术和团队协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再后来,我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关注和学习了大量硅谷产品之后,通过了微软的面试,在微软的互联网工程院担任产品经理。

前 Garena 首席科学家 Albert Yang 找我一起做 YoMail。我从小就认识 Albert,他这个人做事非常执着,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战略眼光。他此前随 Forrest Li 在新加坡花了近 10 年时间,将 Garena 这样一家在车间办公的小创业公司,做到如今在东南亚拥有几千名员工的互联网公司。

然后我就辞掉了微软的工作加入了 YoMail,这是我第一次的创业经历。在摩根士丹利的工作经历已经让我对风险没有什么感觉了,我对创业这件事只看到机会,没有看到风险。

我相信改变是唯一的不变,自信心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促使我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MindStore:你之前做过什么牛逼的事儿?

我算是做事追求完美的一个人。

给大家分享一件我之前在摩根做的事情。摩根士丹利拥有华尔街最庞大的电子交易系统,有将近 5000 名的 IT 人员(大部分是开发者)来维持这套系统的精确和高速运转。

在 2008 金融危机后,高频交易在华尔街盛行,在美国,高频交易占了所有交易的 70% 左右,也就是大部分交易是由机器(交易引擎)自动完成。

我在摩根史丹利一个人开发并维护过几个交易引擎(采用 C++语言)。高频交易追求速度,因为速度比竞争对手慢了也就没有机会了。

我们当时整个部门都在优化交易引擎的运行速度,刚开始,我负责的交易引擎每笔订单平均需要耗费 1 毫秒以上(1 毫秒 = 1/1000 秒),然后我把它优化成了 100 微秒(1 微秒 = 一百万分之一秒)。最后,在我去微软之前,我把它优化成了 10 微秒,比最早的时候整整快了 100 倍。

A photo by Anton Repponen. unsplash.com/photos/1CxphuiFS7Y

(图片来自 unsplash)

MindStore:从创业到现在,最心惊肉跳的一次经历是?

我们采用快速迭代的开发和发布方式,几乎每两周都有比较大的升级,所以难免每次升级总会有那么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每次升级前,我们团队成员都会工作到很晚,每次升级都可以称为 “心惊肉跳”,但目前还没有到需要 “烧香” 的地步。

我在摩根士丹利时期已经培养了良好的抗压能力,所以暂时没有碰到 “最心惊肉跳” 的事情。

MindStore:平时工作当中,你灵感一般从哪儿来?

我们做产品,最忌讳的是 “自 high”。也就是自己觉得这个产品或功能很牛逼,但其实很烂,用户根本就不想要,老大拍脑袋得到的 “灵感” 是没有说服力的。

我们用 “Brainstorm” 的方法来设计功能,但效果不佳,往往最终会导致 “自 high”。

我们现在都知道,产品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切中用户痛点,比如滴滴打车切中了我们打不到车的痛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痛点和碰到的问题,我们在产品比较醒目的位置加了问题反馈通道,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直接发送邮件到我们的客服邮箱。我每天都会从这个邮箱收集反馈,和用户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会想要这个功能”,也就是用户场景。

后来,为了更即时地收集反馈,我们甚至在产品论坛中加了 QQ 在线客服,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收集反馈。

另一方面,创业也要避免 “闭门造车”,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的结果是很快就会因落伍而被淘汰。

我从很久以前就每天看 TechCrunch 报道,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硅谷创业公司在做什么。

近几年,我也经常会看爱范儿等国内权威的偏向于产品报道的科技媒体。看看别人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这个产品,对自己的产品感觉以及战略眼光会很有帮助,但切忌不要随大流,大家都认为是机会的机会,基本上不会是机会。

MindStore:推荐一些平时工作当中,用得很顺手的工具吧

微信,Wunderlist,Excel,Google Docs,Google 搜索,维基百科。

2-微信文章页底图-1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