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hock 手表之父” 伊部菊雄:我比较守旧,不太看好智能手表市场
一头中分黑卷发,一副圆框黑眼镜,63 岁的 “G-Shock 手表之父” 伊部菊雄(Kikuo Ibe)坐在一间临时展厅里,被数十款年代、版本各异的 G-Shock 包围,笑得像个孩子。
作为卡西欧研发部总工程师,伊部菊雄日前接受彭博社专访时,讲述了他与他投入一生精力的 G-Shock 之间的故事。尽管 G-Shock 已经享誉全球多年,但在 Fitbit 和 Apple Watch 这些 “更潮” 的智能手表围剿下,风头似乎已经弱了不少,伊部菊雄也不可避免地被问到对这一境况的看法。
“现在的日子是辛苦多了,不比从前。” 伊部菊雄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语气仍然是云淡风轻。
G-Shock 一直以 “摔不碎的手表” 形象示人,但它的诞生却和一次摔碎手表的意外息息相关。
1981 年,伊部菊雄的父亲送了一只相当昂贵的手表给他,但到手不久后伊部菊雄就不小心摔碎了。越昂贵的手表,摔碎后就越心疼,伊部菊雄亲身感受到这种滋味。于是,在卡西欧工作的他立下决心制作一款在日常摔碰中能 “存活” 下来的手表——这成为了 G-Shock “吸收冲击”(shock-absorbing)设计的起源。
在接受采访的临时展厅里,伊部菊雄拿出了一只 1982 年的 G-Shock 试验原型,尽管外表颇有年代痕迹,但他自豪地称其运作完全没有问题。
从 1983 年第一款 G-Shock 面世后,其全球热卖潮几乎没有停过。
G-shock 最初在热爱街头文化的欧美年轻人中受追捧,这股热潮也回潮感染了日本,在中国国内也一直人气旺盛。在手表业界能卖出 3 万只就已经算是热销品,G-shock 在 1997 年的国内外出货量达到 600 万只。虽然多年来偶有下跌,但 G-shock 销售神话依然持续。
据卡西欧公布的数据,G-shock 2014 年的全球出货量为 730 万只,刷新历史记录,为卡西欧公司带来净收益达到 330 亿日元,创史上最高,G-shock 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超过 7000 万只。
然而 2014 年后,G-shock 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2014 年 Apple Watch 发售,同时 Fitbit、Jawbone、小米等一众的可穿戴设备商也开始发力,手表智能化仿佛成为潮流标配。
据 IDC 数据, 2016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达到了 1970 万台,相比 2015 年第一季度的 1180 万台,同比增长 67.2%。其中 Fitbit、小米手环、Apple Watch 雄霸前三,将传统的手表制造商卡西欧、Fossil 和 Citizen 等甩到了身后。
尽管如此,伊部菊雄表示,他并没有和 Apple Watch、Fitbit 这些新秀们在智能手表领域开战的准备。他对目前红火的智能可穿戴领域并不看好:“电池寿命问题永远是智能手表硬伤,而且屏幕太小也是一个问题。我不太确定这个市场在未来还会不会维持增长。”
伊部菊雄更希望 G-shock 走一条有点 “守旧” 的条路——耐用,省心,在不同环境满足不同社会人士需求。他宁愿把研发重心放在传感器,使 G-shock 拥有更准确的水深,高度,气压,温度,方位等探测能力,以及保持抗冲击的特色。
比起一款新潮的、能联网的电子产品,伊部菊雄似乎更满意 G-shock 硬朗的 “万金油” 形象,比如 “贝爷” 贝尔·格里尔斯戴着 G-shock 在节目里吃虫子、与野兽打交道。
“我的梦想是开发出可以适应太空环境的新产品。” 伊部菊雄坦言:“我认为未来太空旅行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希望 G-shock 能参与其中。”
题图自:Red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