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CEO 谈人工智能:IA 与 AI 的前世今生
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将何去何从? IBM CEO 罗睿兰(Ginni Rometty)近日为《华尔街日报》撰文讲述了自己的理解。
在罗睿兰看来,外界对机器学习技术存在着大量的认识误区,人工智能的崛起令人兴奋,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惧——担心这些机器人终有一天会拥有自主意识而反噬人类。
但她指出,“如果你参与到机器智能的研究当中,就会明白这些都是由于误导性表达而形成的错误观念。”
图片来自:Fortune
“AI 是一个误称”
在文章中,罗睿兰介绍了 “人工智能” 一词的由来:最早出现在 1955 年,“表达的是通用智能的概念,意思是人类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一个或多个基础算法,通过编程,让计算机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模拟人类大脑的自动系统。”
图片来自:Gizmodo
在当时,一些研究人员采用了自下而上认识法,试图从逐渐增长的数据量中寻找模式,称之为 IA——“智能增强”(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罗睿兰表示虽然这种方法未能建立人脑模型,却造就了我们当前的认知系统。
或许 IA 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过于抽象,但你只要知道我们现在的 “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 等技术背后,都少不了 IA 的支持就够了。至于如今大火的 AI 概念,罗睿兰表示 “尽管 ‘AI’ 一词最终胜出,但这只是一个误称”。
“AI 改变了一个又一个行业”
IBM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的底蕴,罗睿兰在文章中自然免不了提及自家的 AI 产品 Watson。
她表示从法律到医学、从教育到零售,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比如 Watson 就能干很多事了: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合作治疗肿瘤、为梅西百货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与 “芝麻街” 合作打造认知导师、甚至还能够参与电影制作。
图片来自:Fortune
同样基于算法与程序,那么 AI 与普通计算机究竟有何区别?罗睿兰是这么解释的:
“视频、音频、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医疗记录和电影片段等,这些数据有 80% 是非结构化数据,传统计算机对此无能为力,它们能够抓取信息,却无法理解其含义,但认知系统能够读懂这些数据。”
“谁将在数字化时代胜出?”
在罗睿兰看来,这些认知系统既非自动化,也不带有情感,“但它们形成一种新的非人工智能,增强了我们了解周围复杂世界的能力。”
在文章最后,罗睿兰提到各行各业的领头羊都在加速数字化,但 “谁将在数字化时代胜出?”
图片来自:Gizmodo
她的答案是:“那些充分利用数据的公司和产品将会笑到最后 “,因为 “数据是我们这一时代伟大的新自然资源,而认知系统是唯一能发挥其价值的途径。”
“如果今天是数字时代,明天将会是认知时代。”
题图来自: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