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美国滴滴”Lyft CEO 否认公司在售,但靠 “补贴大法” 还可以撑多久?

公司

2016-10-26 16:19

昨日《华尔街日报》主办的 WSJDLive 全球科技大会上,Uber 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 Lyft 的联合创始人 John Zimmer 出席,并当场否认了 Lyft 正在对外出售的传闻,并称 10 月订单量实现翻倍。

订单量翻倍,营利能力还是堪忧

John Zimmer 透露,自去年年底以来 Lyft 在美国的订单数量已经实现翻倍,今年 10 月已达到 1700 万份,而去年 12 月仅为约 700 万份。

今年 6 月份,Lyft 聘请了投资银行 Qatalyst Partners LP 作战略顾问,而 Qatalyst Partners LP 以擅长公司买卖交易著称,因此引来部分分析师怀疑出售 Lyft 的大门已经打开,竞购方可能是资金充裕又对共享专车领域兴趣盎然的通用汽车。
uber-lyft-driver-earnings-by-city

这一怀疑也部分源于 Lyft 自身的状况。自 2007 年创立以来,Lyft 通过多轮融资募集到 20 多亿美元,与 Uber 在美国本土的交战还在持续,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对此,齐默在大会上仍对 Lyft 的盈利时间表缄口不言。

但他透露 Lyft 有在未来几年内 IPO(首次公开招股)的计划。“我们并不急于上市,IPO 才是最接近的事。”John Zimmer 说。

虽然今年还有 2 个月左右才结束,但 John Zimmer 估计今年 Lyft 的订单总量会是去年的三倍。目前 Lyft 主要的业务拓展方式仍是共享专车平台的 “土办法”:通过大量的现金补贴吸引新用户和专车司机。因此,Lyft 的盈利能力被这部分支出大大压缩,成为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

John Zimmer 不断强调 Lyft 订单数量的上升,却避而不谈盈利计划,反而让 Lyft 尴尬处境欲盖弥彰——订单越多,亏得越多。

在 “反 Uber” 这件事上,Lyft 越来越孤单

在 Lyft 努力扩大美国市场份额,老对手 Uber 则更多把精力投向全球业务。另外,反吞下 Uber 在华业务的滴滴出行也不满足于中国市场,开始思考扩张全球业务。

同样是 WSJDLive 大会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高调宣布公司将向中国以外的市场扩张,夺取全球份额。美国这块沃土当然也在滴滴考虑范围内。

external

而去年滴滴还是 Lyft 带头的 “反 Uber 同盟” 成员之一,成员包括新加坡共享专车平台 Grab 和印度的 Ola。这个联盟试图引导乘客在另一个国家选择联盟成员服务,借此抵抗 Uber 的全球拓展步伐。而滴滴一旦进入美国市场,自然就成为 Lyft 的直接对手。

对此,John Zimmer 表示,Lyft 与滴滴出行的关系有点类似美剧《摩登家庭》中成员相互独立的关系。他发言称,滴滴出行与 Uber 中国业务合并 “很大程度上不会影响到双方的工作或是业务”。

960-gm-lyft-bring-selfdriving-electric-taxis-a-year

和 Uber、滴滴相比,Lyft 目前独有的优势在于和通用汽车的良好的关系。今年年初,通用汽车向 Lyft 投资 5 亿美元,而且双方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合作进军无人驾驶市场。

在分工上看,Lyft 能为通用汽车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而通用汽车作用实力雄厚的老牌汽车制造商能为 Lyft 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持。

如果这个无人驾驶计划能落地, Lyft 能将每公里的费用降至 5 美元。更低的价格意味着 Lyft 有希望逃脱目前 “补贴多越亏,为了市场份额又不能不补贴” 的怪圈。

进入 2016 年下半年,包括 Uber 在内的共享专车平台们都在苦苦寻觅新的盈利模式。都说 “补贴烧钱一时,占领市场一世”,但烧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盈利,除了视乎平台本身财政状况外,还要看投资人们对这一领域的信心。

从 Lyft 目前的状况看来,投资人们的耐心极限已经临近了。无人驾驶开发也好,市场兼并也好,全球共享专车平台思考变现方式的进程将显著加快。

题图自:《华尔街日报》

插图自:《华尔街日报》Bidnessetc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