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双核 VS 四核

产品

2012-02-23 18:38

智能手机之争愈演愈烈,处理器内核数量越多越好也成了不少人的信仰。不过当两代处理器碰在一起的时候情况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今天出现的两则双核与四核处理器性能对比都以四核落败而告终。

双核 OMAP5 VS “某” 四核 A9

第一则是德州仪器(TI)今天通过 Youtube 放出的 MWC 预热视频。测试中德州仪器将某款 1.3GHz 四核 Cortex-A9 处理器与自己下一代的 800MHz 双核 OMAP5 处理器进行对比。用于测试的两款平板都采用 Android 系统。尽管德州仪器没有公布对比平板的型号,但从 “1.3GHz”、“四核 A9”、“Android 平板” 这些细节都和采用 Nvidia Tegra 3 处理器的华硕 Transformer Prime 对得上。

测试针对浏览器性能,在后台同时下载视频、播放音乐的情况下连续打开 20 个网页。四核 A9 打开这些网页花了 201 秒,而 OMAP 5 只花了 95 秒:

优酷 | Youtube

当然,浏览器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能有效利用两个以上内核,有些时候只有一个内核在工作。因此这个测试不能等同于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差距。但浏览器是我们在平板和手机上都很常用的应用,因此这个测试反倒比很多综合全面因素的基准测试更能反映实际使用中的差距。

不过大部分应用 OMAP5 基于 ARM 的下一代内核 Cortex-A15,将采用 28nm 制程,已于上个月出样,但产品面世至少还得等到下半年。

双核高通 Snapdragon S4 VS 四核 Tegra 3

另一组对比测试由 AnandTech 网站完成。他们对比了这两天很火的高通 Snapdragon S4(Krait) 和 Nvidia Tegra 3。前者采用 1.5GHz 双核 Krait 处理器,Krait 是高通购买 ARM 架构授权后自制的微架构。作为对比的 Tegra 3 平板就是上面提到的华硕 Transformer Prime,主频同为 1.3GHz。两个平板的系统都是 Android 4.0.3。

AnandTech 测试的项目很多,如果你对这些基准测试有兴趣的话应该去看看。不过大体上除了 Browsermark 测试中 Tegra 3 以不到 4% 的微弱优势领先以外,其它测试都大比分输给 S4,有些还不如很多现有的双核处理器。比如下面的 SunSpider Javascript 性能测试:

Sunspider Benchmark Snapdragon S4 VS Tegra 3

上图的 Tegra 3 测试数据是 Anandtech 之前在蜂巢系统上取得的,在新系统上更差。因为 Transformer Prime 预装的蜂巢系统的浏览器针对 Tegra 3 进行了重度优化,性能好过目前在 Android 4.0 上的表现。但 Android 4.0 以后会不会有这样的优化还不好说。

Anand 认为在单线程和少量多线程的情况下,Krait 大幅领先 Tegra 3。重度多线程才能发挥 Tegra 3 的长处,但而在手机上很少这样的情况。

异构四核

Tegra 3 的性能表现已经明显不及 A15 双核,“4+1” 结构尽管听起来很省电。但实际上 Transformer Prime 在不接底座的时候续航处在上一代和 iPad 2 之间,“4+1” 似乎未能带来早先宣传中动辄三成、六成的节电能力。不过由于营销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今年还会看到很多四核 A9 产品甚至手机面世。

ARM 对四核的考虑更为长远,在去年十月发布低性能低功耗的 Cortex-A7 内核。ARM 称 Cortex-A7 是迄今为止能效比最好的 ARM 内核,功耗只有 Cortex-A9 的 30%。除了用于低端智能手机以外,ARM 还计划用 Cortex-A15 和 Cortex-A7 组成 “Big-Little” 异构多核处理器——例如两个 Cortex-A15 加两个 Cortex-A7。届时处理器可以根据任务强度动态所启用所需内核,比如在强度小时只启用 Cortex-A7、强度高时四核全开。

这似乎才是四核在手机上的正确方向。不过我们至少得等到 2013 才能在市面上见到采用 A15-A7 异构处理器的设备。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电子阅读、任何有趣的设备、IC 以及“历史的草稿”,相信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正促成近百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