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由抵制 Elsevier 说开,谈谈盗版与高定价问题

公司

2012-02-26 10:47

Elservier 是一家位于荷兰,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际出版公司,主要出版科技和医学类的学术期刊。从 1880 年成立至今,Elsevier 成绩斐然,两大核心部门科技部和医学部拥有包括 VirtualEScienceDirectScopusScirusEMBASEEngineering Village 等等旗舰产品,而旗下的出版物更是收纳了 CellThe Lancet 两大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在 Web of Science 发布的 2010 JCR 中,Cell 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达到了 32.401,The Lancet 更是高达 33.633 。

然而,这个国际屈指的出版公司目前正卷入一场风波。今年一月底,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 Timothy Gowers 公开宣布抵制 Elsevier ,而此前类似的举动只在私下开展。Timothy Gowers 对 Elsevier 的抵制行为很快就得到了众多科学家们的支持,一个用于宣传和签名的网站 The Cost of Knowledge 也被建立起来。在这个网站页面的显眼处,科学家们罗列了他们抵制 Elsevier 的原因:

  • 他们对个人订阅的期刊索取极高的费用
  • 在这种高额的收费下,他们提供给购买者的唯一实际可行的选项是同意购买其他的成套服务,而其中有许多期刊是购买者不需要的
  • 他们支持 SOPA 、PIPA 、以及 The Research Works 条款,其目的在于限制对信息的免费获取

网站的另一侧是用于志同道合者的签名簿,签名簿下的条款包括:

  • 不在 Elsevier 上发表论文
  • 不审阅其他研究人员投给这些期刊的稿件
  • 不参加 Elsevier 的任何编辑工作

到目前为止,已有 7000 多人在 The Cost of Knowledge 网站上签名,以此抵制 Elsevier ,这些抵制者中不乏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知名学府的教授和学者。这次的抵制活动也受到了权威媒体的关注,卫报经济学人纷纷报道此事。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了此前的 Library.nu 被关闭事件,很惭愧,我也是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才知道这个网站的。不过在惋惜之余,我并不认为关闭 Library.nu 是个错误的决定。诚然,目前的确存在类似于 Elsevier 这样的出版商,他们对旗下的图书定以高价,使得爱书者望而却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知识的流通。但 Library.nu 因此而做出的盗版行为则从一种错误演变为另一种错误,即便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自由交流。要知道,盗版伤害的不仅是书商,还有背后的图书作者。是的,书商皮糙肉厚,稍微的盗版不会太损伤其利益,但是图书的作者呢?大多数写作者一生能够出版的图书屈指可数,故而每本书对其都意义重大,很多人可能以此谋生。Library.nu 的盗版行为会让原本属于作者的利益付之东流。这么来看的话,“劫富济贫” 的理由还那么名正言顺吗?

盗版历来都是对整条产业链从头至尾的破坏。事实上,Library.nu 开了一个极坏的头,它让后来的盗版行为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并以此获取道德上的拥护和公众的同情,让原本罪恶的行为在披上了 “自由”、“民主” 的外衣后,可以摇身变为 “替天行道” 的义举。这种行为和 SOPA 一样罪恶。

那么,对书商们的漫天要价难道就坐视不理、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这次的科学家联名抵制 Elisevier 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合理的行为可以提出合理的抗议,而合理的抗议会聚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声音越聚越大吸引到媒体的加入,而媒体的宣传则会带来更多的示威者,最后声势浩大的示威行动会给带来巨大的舆论大力,出版商们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就算坐视不理,不买他们的商品就是了,对待商业问题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引用罗兰夫人(Jeanne Marie Roland)的名言作为结尾:

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题图来自 The Cost of Knowledg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阅读、思考、自我反省,相信坚持可以改变人生。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