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式之争走向新阶段,阿里公布七项数据支持 “新实体经济”
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在上周末的 “2016 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暨江苏省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大会” 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这样回应了宗庆后、董明珠对于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等经济模式的质疑。这一争论也成为了中国商界 2016 年的最后一波小高潮。
马云的回应还只是阿里证明 “新实体经济” 可行性的第一阶段。今天,阿里巴巴在 2017 年第一个工作日公布了七项数据,希望用这些数据证明阿里集团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6 年纳税 238 亿,带动纳税超过 2000 亿
阿里巴巴透露,2016 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全年纳税 238 亿元。
由于消费者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消费还会为物流、批发等偏向实体经济上游的企业带来收益,这一部分价值同样会转化为税收。数据显示,2016 年,因为阿里巴巴平台产生消费增量而带动的上游生产制造与批发增量、物流增量等所产生的税收贡献初步估计超过了 2000 亿人民币。
阿里巴巴暂时没有公开与其生态圈有关联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商、代运营服务商以及平台商户创造的税收。事实上,目前以支付宝为核心的很多服务其实都是由 ISV 开发的,比如餐饮行业广泛使用的支付宝 / 微信收银系统。
考虑到以支付宝旗下口碑网为主的新渠道即将成为阿里在 2017 年建设 “新零售” 概念的重点,围绕这些新渠道开展业务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代运营服务商也有可能贡献一笔不小的税收。
(一款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多个平台的收银系统)
创造 3000 万就业机会
这个数据来自于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阿里零售平台带动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该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法对阿里平台的就业带动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以 2015 年为例,阿里平台总体为社会创造 3083 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交易型就业 1176 万、支撑型就业 418 万(电商物流 203 万,电商服务业 215 万)、带动(衍生型)就业 1489 万,主要包括上下游制造业、批发业、金融、物流、服务商等行业和岗位。
反哺传统产业超过 1000 亿
受到电商行业影响最大的传统产业莫过于制造业、零售业和物流行业了,而在过去 1 年里,阿里在零售业和物流行业多次进行了大手笔投资与合作。
今年 10 月 18 日,苏宁云商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南京苏宁易购与关联方阿里巴巴中国拟共同出资 10 亿元设立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 “猫宁电商”)。在出资比例上,南京苏宁易购出资 5.1 亿元,持有猫宁电商 51% 的股权,阿里巴巴中国出资 4.9 亿元,持有猫宁电商 49% 的股权。这项合作是继 2015 年 8 月阿里 283 亿元战略投资苏宁,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以来又一次重要的战略合作。
阿里方面表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累计投资传统产业超过 1000 亿元,其中重大投资项目超过 20 个。
云计算发展势头突出
每一年天猫 “双 11” 都是对阿里数据处理能力的极大考验。今年双 11 结束之后,又有消息透露阿里云计划在迪拜、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建立四个新的数据中心,建成后,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将达到 14 个,其中境外 8 个,超过国内已有的 6 个。
(阿里云千岛湖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膨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阿里云的业绩增长,根据阿里财报数据,阿里云业务已经连续 6 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普惠金融服务 6 亿消费者
阿里还公开了蚂蚁金服集团普惠金融、信用查询、保险等服务的业务数据:
- 截至 2016 年底,已向全球 6 亿消费者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 大数据信用体系累计提供信用查询和服务便利 5 亿人次;
- 通过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服务的互联网保民超过 3.3 亿,据测算为保险行业新增 1 亿新保民。
全球最大移动经济实体
从 2017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2016 年 11 月)开始,阿里就不再公布集团总交易额(GMV)数据,不过 GMV 仍然是衡量阿里体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阿里表示其在 2017 财年实现的 GMV“有望冲击全球前 20 大经济体”,“意在到 2036 财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题图来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