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副总裁否认大面积裁员,但大变的专车市场逼它们不得不变
1 月 5 日中午,多家媒体消息称,滴滴出行正在实行一轮大面积裁员,多个业务线的过半员工面临 “被劝辞” 状况。 5 日下午,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称这属于媒体误传的谣言,人员变动是正常情况。
据最先报道此事的 36 氪消息称,多位滴滴员工被上级约谈,称公司正在进行结构优化,他们就是被 “优化” 的对象,暗示将让这部分员工离职。 该报道还称,接下来还有一批员工会被滴滴以 “没有通过试用期” 为由劝退。该报道猜测,滴滴事业部 6000 多人中可能超过 3000 人被裁。
滴滴大面积裁员的消息引起高度关注后,也有滴滴员工在朋友圈否认了该传闻,但外界对该公司人事变动的仍然保持忧虑和关注。
针对该传闻,5 日下午,滴滴副总裁李敏发布澄清微博回应称:“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正常的人员调整和员工离职。每个月也都会有员工因为绩效或者规范等原因离开滴滴,但都是少量的,滴滴的做法和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通行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
李敏的回应一方面承认了滴滴内部确实正在进行人员调整,另一方面否认了因结构调整而大面积裁员的消息。
腾讯科技援引一位滴滴内部员工说法称,该员工所在的商业化部门目前还在招人,而由于公司业务线调整,部分员工被调配到其他其他部门,不服从分配的则由公司派发安置费。
实际上,滴滴数月以来已经多次被传出酝酿大面积人事调整,类似传闻在滴滴收购优步之后更显频繁,而且影响公司架构的人事变动也确实存在。
去年 12 月,滴滴出行针对快车业务进行大幅度裁员的消息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也包括已经裁员上百人、裁员目标 1000 人等传闻。当时滴滴副总裁陶然也与此次李敏的回应类似:人员调整是正常公司流程,大面积裁员是 “网上的无稽之谈”。
尽管人员调整幅度难以量化,无法判断是否属于正常运转流程,但从人员调整的方向还是能窥见滴滴确实正在进行策略调整。
11 月 10 日,滴滴在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对涉及快车业务的多个部门进行了 “变阵”。在当次调整中,巩固运营、精简架构成为滴滴最大的人力变化:
- 原快车事业部总经理陈汀被委派担任平台运营部门负责人;
- 原快车事业部运力中心的杨波、陈志伟及其团队,与原快车事业部区域二部张培及其团队都被合为新运力中心,归入平台运营,由运营部门负责人陈汀统领;
- 滴滴将商业事业部与快车事业部后市场团队合并,也是由运营部门负责人陈汀统领。
在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下,网约车市场不可避免地走向高端化,曾经为滴滴带来主力营收的快车部门不再如从前 “受宠”。与新政加持下的传统出租车服务相比,滴滴曾经非常倚重的快车服务,优势正在消减。在网约车服务高端化过程中,滴滴要面对的是核心市场的巨大变化,也就是说,这不只是滴滴自身发展问题,而是专车市场的存亡问题。
要度过这次的危机,滴滴需要更快速地适应专车市场的变化,并在这个市场中寻找到足够的盈利空间。这场战斗的目标已经从战胜竞争对手,转变为在新的市场形态中摸索生存之路。这种市场现状的变化,对滴滴公司的总体战略、资源分配、组织架构提出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要求,人事调整是基础的一步。
目前,滴滴组织架构方式是以业务类型为标准划分事业部,如商业事业部、快车事业部、专车事业部等。而实行架构精简后,部分事业部被合并,快车事业部人力投入有所减少,人力资源更密集,且更多地向运营业务投入。
低价网约车市场被压缩,怎么在高端网约车市场赚到足够的钱?从人事变动看,滴滴为此做出的调整之一就是加大运营资源投入,希望提升市场把控能力,在高端网约车市场放手一搏。
此外,滴滴在收购最大对手后,也会面临人力冗余、财政紧张等问题。在独占国内共享专场市场龙头位置后,滴滴的业务重心也从 “烧钱” 占领市场,转变为拓宽、深化已有的市场地位。
题图自:autoindustr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