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2017 年度前瞻】我们整理了四个趋势,带你看懂共享单车的 2017 年

公司

2017-01-12 17:02

专车市场已回归冷静,但它曾经赖以为生的烧钱模式仍在蔓延。继专车之后,共享单车成为了又一个靠烧钱和融资维生的行业,只不过共享单车不需要提供用户补贴,他们所有的钱都投在了 “固定资产” 上。

有人认为,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是盲目的,是看不见未来的,而亲自推动共享单车走遍一线城市的人则相信共享单车不乏持续造血能力,“烧钱” 只是创业期添置车辆,进行技术开发形成的 “阵痛”。没人知道共享单车还能火多久,但即使北上广深已经满地自行车,新的竞争者仍然在不断融资,投资者们用资本给共享单车投下了 “支持” 一票。

2017 年,共享单车会怎么走下去?经过了超过 1 年的发酵,回顾专车大战走过的路,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趋势 1:成熟市场新车投放减缓,投资回归理性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真正需要用车的时候,消费者会选择离自己最近,骑行体验最好的自行车。

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们先后见证了摩拜单车掀起第一波共享单车新车潮。得益于起步早,摩拜单车现在已经进驻了全国十个城市。摩拜单车向爱范儿(微信号:ifanr)表示,目前上海已经率先达到了 10 万辆的投放目标。深圳市召开的共享单车座谈会数据显示,摩拜单车以 3 万辆规模遥遥领先对手。

_mg_4256

摩拜单车的最大竞争对手 ofo 共享单车,目前已经停止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单车数量的实时数据。ofo 曾经公开宣布要实现 2016 年内投放 100 万辆车。由于目前 ofo 共享单车硬件成本较低,人为损耗和丢失的可能性更高,所以也不排除 ofo 单车会更加积极地投放单车,弥补损失。

毫无疑问,2016 年是中国共享单车的起步之年,投资者的入先后入局,供应链的加入使得这个市场可以养活更多的共享单车平台,生产和投放更多的共享单车。

再粗放的市场也要有赢家,起步最早的 ofo 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组成了共享单车的一线梯队,无论是自行车总量还是覆盖城市,都要远超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二线品牌。

考虑到共享单车的车辆寿命普遍比较长,一线品牌在北上广深的投放量可以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需求,形成车辆的稳定流动。而且每一台共享单车都是移动的广告牌,不断地吸引新用户,所以一线品牌现在已经不需要靠密集投放来获取用户。

2017 年,这些品牌很有可能减缓一线城市的新车投放速度,将工作重心转移至二三线城市。

出现剧变的除了新车投放速度,还有投资者烧钱的意愿。

根据公开资料,摩拜单车可能已经完成了超过 3 亿美元的融资,ofo 共享单车融资金额也有可能达到 2 亿美元。

xiaoming

2016 年 7 月创立,迅速跟进自行车大战的小鸣单车在 24 天内完成 3 轮融资,除了投资方和金额都没有公开的 B 轮融资外,小鸣单车的公开融资金额不到 2 亿人民币。去年 11 月,野兽骑行融资 1.5 亿人民币孵化小蓝单车,CEO 李刚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要融资 20 亿元打赢这场仗。

无论 20 亿元是否胜利的门槛,能够达到这一规模的或许只有摩拜单车,更何况并非所有企业公布的融资规模都会到账。只要大家不说,真正的融资规模永远是个迷局。

共享单车先行者与后起之秀们的融资差距正发展为一道鸿沟,后者只能赶上,但难以超越前者,投资者们的资金只会继续投往存活几率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的一方。

趋势 2:二三线城市群雄割据

一线城市已经是摩拜、ofo 的天下,但这不代表两家公司完胜,广大二三线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创业机遇。

自 2017 年 1 月 1 日,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旗下品牌 “小白单车” 陆续在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投放首批 10 万辆单车。厦门是骑记的总部所在地,摩拜单车与 ofo 分别在 12 月 16 日及 18 日进入厦门。

xiaobai

虽然小白单车在厦门的起步还是比两位巨头稍晚,但是凭借骑记本地企业的优势以及小米生态链的供应链和资本优势,小白单车在厦门的发展空间远比广州深圳两地更大。

创立于 2016 年 9 月的哈罗单车更是专注二三线城市的典型品牌。11 月 3 日,哈罗单车落地苏州,11 月 16 日进入宁波,截止至 12 月底已经投放了超过 2 万辆车,1 月 9 日又有报道称哈罗单车在厦门集美投放了 1 万辆共享单车。

二三线城市公共交通相对没那么发达,汽车的普及同样造成了交通拥堵,人们平均出行距离并不一定比一线城市更短,共享单车的发展机会仍然广阔。但由于二三线城市的单个城市用户数量少于一线城市,因此想要达到摩拜、ofo 等先行者的量级,就要覆盖更多的城市,提供更多的车辆,也要有扎实的资金基础,所以在二三线城市开始创业的共享单车品牌可能要作出取舍:是做好几个城市,圈住属于自己的市场,早日实现小规模收支平衡,还是广撒网多融资,将摩拜和 ofo 的疯狂拓展复制到二三线城市。

在资本有限且优质资本有可能集中于大品牌及一线城市的 2017 年里,二三线城市更有可能形成 “群雄割据” 的局面,每个小品牌都有自己关注的一片区域,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

趋势 3:除了 app,我们可以在更多入口使用共享单车

1 月 9 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摩拜单车成为了首个开通小程序的共享单车品牌,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扫码开锁,充值等账户管理功能仍然需要在 app 上完成。

mobikeminapp

上个月,在宣布与永久牌自行车达成合作之后,优拜单车透露未来还会接入微信服务号、小程序、支付宝生活号,为用户提供多个入口。

在 ofo 共享单车宣布获得滴滴出行投资的同时,不少人也猜测滴滴未来会在 app 里加入 ofo 的接口,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摩拜与优拜单车的选择不普遍,毕竟微信属于腾讯,腾讯是摩拜单车的投资方,但是从长计议,拓宽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入口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首先,共享单车 app 是典型 “用完即走” 的服务,用户解锁车辆后即可退出 app,因此一个独立共享单车 app 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并不比功能完善的小程序、支付宝第三方服务更强。

其次,下载 app 与注册帐号、缴纳押金需要时间,若借助其他渠道降低用户使用新平台的门槛,共享单车平台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用户。

可惜的是能够形成规模效应的入口是有限的,腾讯投了摩拜单车,滴滴出行投了 ofo,芝麻信用与骑呗单车达成合作,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从这些平台获得最优入口的希望已经不大。

趋势 4:政府部门介入,引导共享单车规范发展

杭州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数据,截止 2016 年 9 月,该市已有 3608 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84100 辆公共自行车,日最高租用量达 47.30 万余人次。

hangzhoubike

(杭州公共自行车,图片来自:中国青年网

一个城市 8 万辆公共自行车,放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在共享单车 “蓬勃” 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几乎任何一个想干出名堂的共享单车品牌,都给自己定下了 10 万以上的投放目标。

疯狂的新车投放方便了用户出行,但同时也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混乱。

由于共享单车的主流模式是无桩公共自行车,虽然共享单车 app 提倡让用户停放在 “白线区域” 内,但缺少强制性约束使得这样的规定完全靠用户素质来遵守。即使所有用户都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点,持续膨胀的共享单车也终有一日会超出这些停车点的承受能力,挤占原本属于行人的通道。

交通安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有自行车道可供安全骑行,我们仍然能看见不少用户在繁忙的机动车道上骑共享单车,随意闯红灯。

针对共享单车的爆发,地方政府部门很有可能会在 2017 年里加大管理力度。不过和专车行业内发生的冲突不同,政府部门在共享单车行业里扮演的更像是疏导、引导的角色。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于 12 月 27 日发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先后与摩拜单车、ofo 共享单车达成战略合作,在地铁站、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规划设置共享单车专用停车点。

_mg_4260

未来 1 年里,共享单车疯狂投放的状态可能会被抑制,各品牌需要就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政府展开更多合作。

共享单车大势不可逆,2017 年值得期待

ofo 和摩拜单车分别创办于 2014 年和 2015 年,经过一两年的小规模运行与车辆研发,终于在 2016 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尽管盈利前景不明朗,但至少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和市场地位。

2017 年,ofo 与摩拜单车的地位有很大几率会延续下去,由于这一行进入和退出的成本都很高,那些已经得到融资并且开始了投放的共享单车品牌快速退出市场的几率不大,若找到适合发展的二三线城市,并开发新的经营方式,共享单车行业仍然可以存在很多小而美的品牌。

如果要为共享单车的 2016 年设定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描述是 “起步”,在 2017 年,这个主题即将变成 “平衡”,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市场空间会趋于平衡,各有各的机遇;用共享单车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的责任也会在共享单车品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平衡,共同维护好共享单车和市民的骑行环境。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无人机、汽车,探讨商业模式和科技产品与社会的结合。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