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云书店,新阅读

公司

2010-03-17 07:00

Untitled.001.jpg

利润

Untitled.002.jpg

把 iPad 和颠覆性阅读联系起来,类似把绿霸和保护儿童联系起来。

很可能,高尚的目标只是幌子, iPad 和绿霸两者更关心的,是利润而已。

获取利润是好事。
但有时,企业有重于利润的操守。奶粉事发前,三鹿也是个获取利润的好手。
或者,企业也有超越于此的意义和使命。 IBM 如果以利润为第一,恐怕不会有开放 PC 标准。

不重视 “利润”,过不下去。太重视 “利润”,会不会迷了眼睛?

在创造大量的利润的模式面前,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说得出 “不” 字呢?
(比如,为丰田埋下祸根,当年却创造了大量利润的削减成本计划: CCC21 。)

iPad 的颠覆性

Untitled.003.jpg

音乐,剧集, APP ,还有电子书,如果你把看成一种东西:虚拟物品。就会发现,苹果的最伟大之处其实是:

简化了收费。

付费内容在 iTunes 上,没有 Download 按钮。取而代之的,是 Buy !

绑定信用卡的 iTunes 账号,让一个金光闪闪的等式成为可能。

下载 = 付费。

从 iPod 到 iPhone ,“虚拟物品-> 付费下载-> 使用” 的模式,让苹果(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了如此多的利润。

同时,在这个角度下, iPad + iBook 的颠覆性?基本等于 0。

阅读和接受美学

Untitled.004.jpg

勃拉姆斯写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却被评价为贝十。百年之后,乐团仍然在演绎,他们的风格,是勃拉姆斯可以评价的?

李耳是老子作者,但是千年之下,有人读出政治暗喻,还有人读出驭人之术。读者的阅读体验,是老子可以左右的?

“接受美学” 表达了这种疑问:它认为,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具体到书上,就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书,在读者阅读之前,只是半成品。

伽达默尔继续继承和批判,让我们可以有个更精彩的定义:

书的审美 = 书 + 整个世界的阅读。

文青们看到这里是不会满足。他们要继续意义/思想/体验/主义下去。

搞网络看到这里呢?

“书 + 整个世界的阅读” ? 办得到啊!

只要给书一个 URL !


One Book, One URL

Untitled.005.jpg

Google Docs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个愚蠢但是强大的传统: Email 附件。我们不需复制文件多次,制造大堆版本。有 Google Docs ,分享 URL 就可以。

其实,用户通过 iTunes 下载无数个 “Founders at work” 的文件到本地,和给 Email 添加附件,一样的。。。愚蠢。(嗯,是 EPUB 。 So What? )

只不过,苹果的收银机也会 “铛” 的响一声。这个美妙的声音,掩盖了一切。

为何,书不能和 Google Docs 一样, 在云端,并且,只有唯一的一本?

书有了自己的 ID ( URL ) ,将提供颠覆性的阅读体验。就像给人 ID (比如 Facebook Wall 的 URL ) 来颠覆 Web1.0 一样。

阅读 + 关系

Untitled.006.jpg

分享评价,评论:

豆瓣的评分和评论,是我评价一本书是否值得读的重要依据。而如果书在云端,并且是唯一的,他更可以收集全世界的评分和评论。不同的是,不用去当当网买。书就在上面。交钱就可以看。

分享笔记:

基于具体内容的笔记则会完全超越豆瓣。
所有购买这本书的用户,可以分享他们的笔记。同一段内容,大家的理解可以集中表现,由此展开评价和讨论。这将大大增加书店的粘性。

(日本一个公司实现的在内容上分层显示的技术)

书籍的具体内容+无数读者,将发生很多趣事:

  • 译者将更加难混。如同开源软件的 Bug 一样,翻译错误会被当着所有读者的面指出。
  • 黄冈中学的物理教师在网络的课本上画重点,EPUB 那东西还卖得出去?
  • 一本习题集下面,可以通过笔记的 URL 链接到课本的对应内容。(真正实现书和书之间的引用。)
  • 老虎自传中如果出现前小情的声讨,则绝对是新闻事件了。
  • @wangshuo 对于经济书籍的评论,会将他和作者和其他读者联系起来,而不会像现在 twitter 上这么孤单。

  • 关系:

    Facebook 说明个人状态不是纯粹的无聊而已。他可以增强甚至创造交互。 SNS 网络游戏的成绩推送和游戏道具交换,更可以促进购买。

    同事们午饭时见面,话题不再是豆瓣上的 “你也想读 Jobs 自传?”,而变成 “你买了 Jobs 自传?”。 @wangpei 买了 “ Linux 入门” 的广播传遍他的圈子,搞文字的会犯起嘀咕:“是不是也要买一本?”

    赠送可以变得非常简单,选择圈子中的一个朋友即可。可以预料,他会比真实世界的赠书活动更流行。(Facebook 的农场游戏,在很短的时间内卖出的拖拉机,超过了现实世界所有拖拉机之和。)

    开心网的赠送生日礼物功能,将产生真实地销售额。甚至朋友间的借阅,偷书。。。(多么希望 AppStore 在 Facebook 手里啊!)

    嵌入 + 推广

    Untitled.007.jpg

    以前的 “引用”,从来不是引用。更像是 “道听途说”。比如,寒韩在 Blog 中说,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的侵犯

    我们看到这个所谓的引用,不知道作者,不知道出自哪本书,更不知道原文如何,上下文是什么。

    对 “引用” 内容的理解,依赖于引用者的人品。当然,寒韩是靠谱的人。但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战争” 被断章取义过。“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也被断章取义过。这些例子说明,不靠谱的人也很多。

    引用别人的 Blog 却不同。你可以给出 URL 。它包括了引用内容的原始内容和相关背景。引用图片?也同样可以连接 Flickr 。你甚至可以在哪里继续挖掘关系网。

    人性化的引用流程是:查找-> 选择-> 嵌入。今天,无论 Blog ,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做到。书的引用,就算不辞辛苦的提供 Amazon 的购买地址,也是和阅读无关的额外工作。内容还得自己输入或者别处拷贝。你点 URL 过去,却只有个封面。

    如果书有了唯一的 URL , “引用” 将第一次成为真正的 “引用”,他能真正指向原文。指向原作者。甚至指向所有读者和评论。

    (“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的侵犯” 是哪本书里的?-> 作者是?-> 还写过什么?)

    对如此引用的网站,他提供的内容更加准确,权威和丰富。

    对云书店,是一次推广。书店不但可以给点击过来的人提供的关联信息,甚至,几页的预览。让读者再次引用到自己的 Blog ,Twitter 或者 Facebook 上去。

    付费 + 免费

    Untitled.008.jpg

    过于美好却利益不清的事情,是极为可疑的。比如曾经的 “共产”。或者 “云书店”。

    付费

    云书店可以靠付费取得整本书的访问权限收钱。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样的销售模式。

    比如基本内容免费,但是提供更多付费特性。(察看笔记。全文搜索。无限制的引用权利等等。)

    或者,销售某一页。(苹果可以把专辑打散,你也可以把书籍也打散。)

    或者,租赁。

    免费

    更精彩的,基于嵌入,可以尝试完全免费的盈利模式。把自己的页面和引用的地方加入 Google Adsense ,通过广告赚钱。更精彩的内容,更多引用,更多广告浏览,更多收入。

    读者们终于有了更好的向作者致敬的方式,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利益上。这种方式不知道要比不得人心的,甚至邪恶的 DRM 强多少倍。

    嵌入带来宣传效果和收入的同时,也为评价一本书提供宝贵的数据。书籍的评价,不再由文青感性的评论左右,更可以像学术文章一样,用硬邦邦的引用率说话。(甚至直接用 Pagerank)

    有钱赚,有评价,书店和作者和参与其中的推广者(引用者),应能建立起分帐规则了。出版商?可以踢开了。这是盛大文学的高明之处(从网络原创小说入手)。

    离线 + 在线

    Untitled.009.jpg

    随时在线的时代,离线体验仍然重要。 Tweetie 2 重写代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加离线功能。iPhone 本地程序,无疑能提供舒心的离线体验。

    网络应用这边, HTML5 的逐渐普及,也给了 WebApp 这种可能性。

    短处 + 风险

    Untitled.010.jpg

    这事的短处之一,是书的复制相对容易。但是考虑到云书店其实是个有粘性的社区。买一本书,同时也是加入一个读者圈子。今天严厉但是不得人心的版权管理,就不那么重要了。

    比较本身的短处,外部的风险似乎更大些。比如:

  • 还有多少人阅读?
  • 版权?
  • 多媒体本地 App?
  • iTunes SNS 化?

  • 谁的机会?

    Untitled.011.jpg

    Amazon 风光无限,苹果踌躇满志的时候,Google 手里有些什么呢?

  • Gmail/Goolge Profile :用户。
  • Google Checkout :付费。
  • Google Adsense :广告分成。
  • PageRank :引用率排名。
  • Google 图书馆:内容
  • Google Doc ,Google Reader ,Bloger ,Youtube ,Picasa ,甚至 iGoogle :表现。
  • 除了一个整合这一切,可以分享和交流,控制权限的 SNS 网络, Google 已经拥有了一切。

    另外,桌面 PC 到移动设备的浏览器上,正在快速的普及 HTML5 。如果做云书店, iPad 卖得越多,Google 恐怕越高兴。(iBook 杀手,就内置于 iPad :Safari 。)

    “云书店” 出现的动力,可能源于苹果。他完善的壁垒,让利润几乎不可能流到 Google 或者 Facebook 手里。 iBookStore 做得越成功,这些互联网厂家颠覆他的欲望就会越强烈。

    最后的话

    Untitled.012.jpg

    如果愿意,你当然可以关掉网络,享受一个人,一本书的清静。

    但网络时代的阅读,
    不是仅仅把纸换成屏幕 ( iPad )。

    或者,把收银机换成在线支付(iTunes)。

    或者,让文字图片动起来(交互 APP)。

    对于人,"阅读",是理解和讨论书籍内容,探索关联信息,加入圈子,分享体会。

    对于书,"阅读",是汇集。
    (读者评价, 相关资料,BLOG 圈新闻评论,甚至电视报道。)。

    是输出内容与价值观。
    (权威内容和汇集起来的相关信息)。

    今天,“书和整个世界的阅读之和”,不是只能用于扯淡(或者泡妞)的理论了,技术上,他已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移动互联网/苹果/ERP/SAP。 写过:「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领先五年的迷思」,「以前没有 iPhone OS,以后没有 Mac OS」,「对社交说不」,「 MSNS :移动社交网络 」,「云书店,新阅读」⋯⋯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