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躁起来的轰鸣周末,你还觉得 F1 赛车 “不就是绕圈跑” 么
不论是不是一名铁杆车迷,甚至哪怕对车压根没兴趣,如今也应听闻过,F1 一级方程式赛车这项全球体育运动中的烧钱翘楚,从你或许不记得的哪年开始,已经可以不出中国大陆便亲身一睹。
至于这个 “哪年”,具体来说是 2004。F1 来到中国已是第 14 个年头,你心中的赛车比赛,还是那个 “一圈圈绕着跑不知道有啥看头” 的古怪运动吗?
2017 赛季的 F1 上海大奖赛,是全年 20 站比赛中的第 2 站,紧跟在揭幕战澳大利亚大奖赛之后。你若是一位不堪忍受近些年来 F1 比赛中,某单一车队独霸的垄断局面,而逐渐对这项赛事 “粉转路人” 了的老车迷,那么现在, 2017 赛季极有希望值得你重新关注。
两周前的澳大利亚站上,萎靡了近十年的老牌列强——法拉利车队终于摘掉了 “赛前测试亮眼,真正比赛懵逼” 的帽子。不再像前几年一样,每年开赛前的冬季测试中,往往还能跟上领先车队,而真刀真枪比起来就被打回原形、落后不少。
今年的法拉利令人惊喜的延续了冬测中的良好表现,在澳大利亚的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不仅跟住了称霸 14-16 赛季的梅赛德斯 AMG 车队(奔驰),更是抓住了对手的策略失误实现反超,拿下了首站冠军。
也就是说,2017 赛季的 F1 终于不再像前些年那般,某一支车队绝尘而去(14 年以前是红牛,14-16 年是梅奔),而其他车队只能争一争第二,而是至少会有梅奔、法拉利两家近身肉搏。毕竟,任何一项体育赛事,实力相当的巅峰对决才最有看头。
(三届车手总冠军奔驰车手汉密尔顿)
(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赛道平面示意图)
回到位于上海嘉定的 “上” 赛道(上海奥迪国际赛车场,因形似汉字 “上” 而得此称),由于按照 F1 官方制定的全年赛程,上海站被放在了赛季初期的 4 月份,雨水也就时常成为比赛的不速之客。对速度极快的 F1 比赛来说,雨战与正常干地下的差别可想而知,但同时也往往更加出人意料、更具观赏性。
(开赛后多台赛车卷起一片水雾)
F1 赛事与很多其他体育运动的重要一点不同,是其中非运动员部分——赛车对比赛的影响。而作为任何一台车上,唯一同地面接触的部分,轮胎自然是重中之重。
(威廉姆斯车队的技师正在维护轮胎)
(倍耐力为中国站提供的蓝色雨胎和白色中性胎)
轮胎,是 F1 中罕有的各车队共用、彼此完全相同的车辆部件,它不像车辆主体那样一般由车队各自研发。从 2011 年开始,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公司成为了 F1 赛事的独家轮胎供应商,并持续至今。根据最新的合同,至少在 2020 年之前,每一支车队的赛车轮胎上都会印着倍耐力的 logo。
(去年首次开始参赛的新军,哈斯车队)
如果说轮胎是 F1 赛车的鞋屡,那么维修间(Pit,常称 P 房),和赛车用以进出维修间的维修通道(Pit lane)可以被视为赛车的更衣间或休息室。而由于这里云集了几乎所有车队人员和大牌车手,也会是众多观赛的明星大佬们的出没之处,Pit lane 在现实中也成为了一个重量级的社交场所。
当然,作为维修间的本质属性是不会改变的,P 房的核心作用还是赛车的整修、维护、测试等。目前 F1 的规则是每支车队两台参赛车,也就各有两个开放的 P 房供赛车使用。
在正式比赛开始之前,赛车在这里会被 “大卸八块”:前定风翼被拆下,露出安装位置附近的前悬挂部件;轮胎被裹在电热毯中,以保证开赛时尽快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车辆电子系统和 P 房中的设备相连,对赛车进行设定和调校。
F1 中资历最老的,自然是众所周知的法拉利车队。他们今年维持了前两年的车手阵营,分别是 2007 年的车手总冠军莱科宁(Kimi),和 2010-2013 年四届车手总冠军维特尔。
在每台车上方的灯箱设备上都会标有车手全名,作为每支车队唯二的正式车手,F1 运动员往往会受到车队的高度重视。
在 P 房中赛车的里侧,是各车队工作人员集中之处。这里云集了各种先进的遥感等技术设备,他们需要对赛车的状态和所需的调整了如指掌。
(正赛中法拉利车队维特尔进站换胎)
每个 P 房外面有一个至关重要,足以直接影响比赛成绩的 “停车位”,这是用来在赛事过程中快速换胎的(自 2010 年开始,出于安全考虑,赛中加油被禁止)。在每辆赛车 12 名技艺娴熟的换胎工齐心协力下,F1 赛车能在不足 3 秒内完成四条轮胎的更换。当车队在无线电中向车手喊出 “Box” 指令时,就是在召唤车手赶快进站换胎。
(雷诺赛车进站换胎,右后胎进度稍慢了一截)
但进一次站也并不只会耽误区区 2-3 秒钟,因为进站需经过长长的 Pit lane。而出于安全考虑,这条通道被限速在 80-120 km/h(根据赛道不同而有高低),未进站的赛车则能在一墙之隔的大直道上,尽情飞奔至超过 300km/h。
一般来讲,一次进站换胎会在这一圈,比不进站慢出 20-30 秒,而 “上” 赛道的 F1 单圈时间才不过 1 分半左右。于是,选择在什么时机进站换胎就成为了一个重要决策,这也是 F1 比赛在车手本身较量之外的精彩之一:它还比拼着幕后车队经理们的头脑和决断。
(一台雷诺赛车进站换胎,远处对手已飞驰而过)
在换胎位附近,往往摆放着各种可快速更换的部件,比如前定风翼。以便在赛车部件受损、但车身主体还能坚持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完成对坏件的更换。F1 不仅比拼着车手和赛车的车速,还时刻考验着车队技师的 “手速”。日常频繁训练带来的熟能生巧,使得他们可以在区区数秒中完成任务。
(另一老牌劲旅威廉姆斯车队 P 房外的前定风翼备件)
在隔着 Pit lane 相望的另一侧,紧挨着赛道护栏,是各支车队的指挥控制台。在比赛进行中,各队的决策者会在这里观察天气、遥感数据、赛道情况和车手状态,和车手使用无线电等方式进行沟通,并根据比赛情况制定和调整策略。和足球比赛中的教练席或许稍有不同,但作用确有相通之处。
车队人员同赛道上飞驰的车手们主要使用无线电方式沟通,当你在比赛直播中看到 “Team Radio” 字样出现时,听到的就是车手和车队间的对话。
不过,赛道边也会频繁出现一样看起来简陋又古老的东西——信息板。如上图就是法拉利车队给车手维特尔(Vettel)准备的信息板,正赛时会在车手的名字下方,拼出希望告知的信息,比如和前后车的差距、自己所处的位置等等。
由于车队只能在固定的指挥台附近打出信息板,而车手在这里的时速又高达 200km/h 以上,还需要分出精力,在自己经过的短短几毫秒中,看清上面小小的文字,可不是件容易事。因此信息板上面的信息往往极其精炼。
(威廉姆斯车队打出信息板,是的,人工纯手动)
至于为什么明明有无线电,还需要这么古老的手段进行沟通,是因为虽然无线通讯十分方便,却难保有着稳定性的问题。并且 F1 车手背后便是震耳欲聋的赛车发动机,即便有头盔和耳塞隔音也难保时刻听清对话。于是古老、简陋但却稳定、可靠的信息板,就成了加强沟通的固定手段。
(威廉姆斯车队的工作人员正监控着赛道状况)
(正赛进行中的法拉利车队指挥台)
除了各路媒体等工作人员,Pit lane 区域一般只会向部分贵宾观众开放。不过正对面主看台的观众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角,来观察比赛中分秒必争的车队 “后院”。
正赛发车时,会有一辆 F1 医务车在 Pit lane 出口处待命,一旦出现事故随时准备前往接应。2017 赛季的医务车是新一代奔驰 AMG C63 Estate(旅行版),AMG 微章加持下的顶级赛道性能,让它足以胜任这项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需要的地方。
相比大家都不希望它真正出动的 C63 医务车,F1 比赛中更常见的是安全车(Safety Car,简称 SC)。同样是来自奔驰 AMG,2017 赛季的安全车由一台 AMG GT S 改装而来。它会在发车前试探赛道状况,以及在发生严重事故时带领车手们减速慢行。在安全车驶上赛道的时间里,比赛是严禁超车的。
(来自奔驰的安全车,和身后发车线上的奔驰车队赛车)
比赛开始前的发车区看上去人满为患,实际上却是有条不紊。各支车队工作人员都会做彻底的赛前准备,直至即将开赛、赛道清场。一个最明显的细节是,为了维持倍耐力赛车轮胎的温度,技师往往会等到撤离前最后一秒,才将保温毯从轮胎上取下。
看到这个场景先别急着激动,第一次赛车启动只是正式比赛前的暖胎圈。20 台赛车全部驶离这个区域后,赛道边的工作人员会有约 2 分钟撤离,之后赛车回到这个位置比赛才将正式开始。
而这个时候 Pit lane 也忙碌起来,从赛道撤回的技师开始为比赛过程中的工作做准备。
广告牌下五盏信号灯会依次点亮,当他们同时熄灭时大奖赛便正式开跑。F1 的起步绝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简单的直线加速,比如,车手需要在区区几秒内连升 7 个档位,而每个档位的最佳换挡时间窗口以毫秒计,稍有提前或者延迟便会损失时间。
在正赛中,红牛车队的两台赛车一度前后紧随。对于同一车队的两位车手,既是彼此竞争的对手,又需要考虑到分寸,避免同室操戈导致两败俱伤,最终损害车队的利益。可以说队友之间的关系,自打 F1 运动诞生伊始,便是围场内永远解不开的题。
要想在比赛中认出自己喜爱的车手,首先自然要知道所在车队的涂装,F1 各支车队都会有自己清晰易辨的颜色和图案。其次在车队的两台赛车中,或是观察车手头盔的颜色(同车队的两名车手基本都会使用区别明显的头盔涂装),或是注意赛车车鼻与车侧的编号(F1 车手目前可以自选车号),就不难认出飞速驶过的赛车里是哪位 “老司机” 了。
自从 2014 年发生在法国车手比安奇身上的严重事故开始,F1 引入了被称为虚拟安全车(VSC)的制度。即在发生事故,但严重程度不至于出动真正的安全车时,会在赛道边亮起 “VSC” 字样的标志,此时赛道也是禁止超车以保证安全。所以,当你看到上图这个标识亮起,就可以暂且放松,忍耐一下短暂的无聊时光。
(VSC 在雨战中往往出现较多,因为雨天路滑赛车会有更高的失控几率,但有时速度较低不至于引起碰撞,却带来了二次碰撞的风险。)
而当真的有严重事故发生时,AMG GT S 安全车就该从 Pit lane 的车库中拍马出场了。由于目前的比赛规则允许安全车出动时车手进站,而在安全车带领下大家又会降低速度,于是只要条件允许,大部分车手都会选择趁此机会进站换胎。
正赛中,索伯车手乔维纳奇在湿滑的赛道上失控,撞上了赛道护栏。遍地的赛车碎片引发了一次安全车出动,赛道上的车手们也纷纷进站换胎。
(三大车队奔驰、法拉利、红牛的赛车进站时通过 Pit lane)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正常比赛时进一次站,会比赛道上不进站的车手落后 20-30 秒;而安全车出动时,不进站的车手会跑得慢一些,此时进一次站落后他们的时间也就小于 20-30 秒,显然更加划算。当然,这只是理想状况下的模型之一,F1 比赛的进站选择,也从来都是一个近乎决策艺术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跑着跑着就总要进站换胎,是因为近年来规则为增加竞技的观赏性,将轮胎设定为难以一套胎跑到底的配方。而在激烈的追逐中,还时常会发生轮胎抱死(简单理解,就是轮胎停转,与地面发生滑动摩擦,如上图),磨损严重的轮胎会大大降低圈速。
甚至连进一次站损失的 20-30 秒,都可以通过换上新轮胎快出的速度弥补回来,于是进站换胎也就成了这种规则下的常事。
比赛进行到中后段,P 房面向赛道外侧的门外,大部分车队都已经开始打包装箱,一台台叉车来来往往。毕竟仅一周后,4 月 15-16 日的那个周末,大家就要在巴林开始下一站较量。
赛道这边的精彩还在继续,由于 F1 赛道规模巨大,“上” 赛道单圈长达 5.4km,直升机成为了赛事直播和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工具。倍耐力作为官方独家轮胎供应商,占据了赛道边显眼的位置。
除直升机以外,赛道的各个位置也都有官方或媒体的专业摄影师,冒着危险用影像记录比赛。F1 的官方照片往往拍得如诗如画,每站比赛的集锦视频同样部部佳作,这是摄影师们敬业的端着重达十几公斤器材跑遍赛道的成果。
法拉利车队维特尔、红牛车队小维斯塔潘的车迷都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周末,尤其是不满 20 岁的小维斯塔潘,从 16 位起步最终在周日拿下了季军,接连超车的表现堪称全场最佳。
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是,两届车手总冠军阿隆索在迈凯伦车队的不如意,可能是老车迷们心中的一个梗。然而这样的几年过去,现场的一些车迷似乎心态已经平和了不少。
当然要说幸福,还是要当属守在主看台终点线附近的汉密尔顿车迷,一片英国国旗中他们即将等到新赛季的首个冠军。
围场内,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布置 Pit lane 上方的颁奖台,奔驰车队的工作人员也开始翘首以盼自家车手冲线,有些甚至按捺不住纷纷爬上赛道护栏。
56 圈,300 多公里,1 个半小时的较量过后最终冲线,奔驰车队的英国车手汉密尔顿拿下自己的第四个中国大奖赛冠军。新赛季的前两站比赛过后,他和首站获胜、本站亚军的维特尔并列积分榜首位。虽然在澳大利亚被对手超过,但中国站几乎未受挑战一路领跑,让人们看到奔驰赛车+汉密尔顿的组合依然强大无比。
冲线后的赛车先是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之后回到维修通道停下,前三位的赛车可以享受到领奖台下方的 “专属车位”。汉密尔顿、维特尔、维斯塔潘下车后都扑向各自车队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表达感谢、一同庆祝。
汉密尔顿对于中国车迷向来颇有好感,正赛夺冠后的他再度爬上赛道护栏,向观众们挥手致意良久。除了首次参加 F1 的 2007 赛季不太如意,之后的几年中,中国站堪称汉密尔顿的福地之一。
F1 贵为全球三大赛事之一,在其中有着绝无仅有的特殊性。它是罕有的成本动辄亿计的昂贵运动,其中顶级运动员的薪资也常常名列全球运动员榜单。而在全球性节能减排风盛行,以至于甚至影响到 F1 这样,恰恰为汽油而生运动的情况下,F1 的前景其实更多还是要依靠更纯粹、更激烈的速度体验,来吸引新一代的车迷去关注和热爱。
虽然已经有 Formula E 电动方程式这样的 “新能源” 版赛车,但 F1 汽油轰鸣的魅力并不会随着电动车跑上马路而轻易消散。别忘了,手表已经纷纷走向智能穿戴设备的今天,顶级名表如百达翡丽们所受的追捧依然从未因此减少。俗套的讲,F1 的最大敌人或许是 F1 本身,好在 2017 赛季的前两站比赛,已经让人看到了转变的希望。
按照惯例,2018 赛季的上海大奖赛门票已经可以预订。但你若不是已经时间自由的 “人生赢家”,还是等到 2018 来临、赛程具体日期确定再下手不迟。如果你对 F1 运动和上海大奖赛有任何疑问,也欢迎在评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