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知识分子》鲁白:打破科学家人设,站上新媒体平台
一年多以前,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组了一个饭局,牵头让三位科学家和一位年轻的 “老媒体人” 在这个饭局上碰了面。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中国学术界有名的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老媒体人则是曾担任过《创业家》副总裁的纪中展。饭吃完,组这个局的目的也到达了——成立一个科学领域的机构媒体,三科学家负责内容,纪中展出任 CEO。
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再加上资深媒体人的传播意识和市场能力,科学媒体的梦在那个饭局上正式起航。这个媒体也就是后来获得上百万粉丝的《知识分子》。
爱范儿(微信 ID:ifanr)采访了《知识分子》创始人之一的鲁白,由他来讲述《知识分子》背后,这个科学家打破 “人设”,站上新媒体平台的故事。
科学家打破 “人设”,站上新媒体平台
科学家这个群体,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人。小时候,他总是能在难懂的物理,化学课上表现不俗;长大了,他又在科学期刊论文里称霸。似乎穿着白大褂做实验、研究成果被印在教科书上,就是上帝在创造科学家时预先设定的形象。
神经生物科学家鲁白,搞学术研究已经 30 多年,曾经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Paul Greengard 教授学习,后来又长期在美国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所工作。2013 年才开始在清华大学工作。作为教授,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周旋于学术圈子——讲课,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2014 年,鲁白有了打破 “人设” 的念头。
在那之前,中国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微信正式推出了微信公众号。鲁白、饶毅、谢宁也意识到,这将是一种颠覆过去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果然,不久之后人们大部分的阅读行为迁移到了微信朋友圈,无数内容创业者为了 “十万加” 奋笔疾书。
移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新趋势,它无情地将阅读变得碎片化、娱乐化。铺天盖地的信息让现代人不堪重负。这不禁又让人想起,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开篇头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三位科学很快做出了决定——把科学的思想和文化带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
(饶毅、鲁白、谢宇左起,图自财经天下)
最开始,鲁白、饶毅、谢宇先尝试了《赛先生》这个公众号。虽然这段经历最后以三位科学家离开《赛先生》而告一段落。但《赛先生》达到的高度和影响力,给科学家们站上新媒体平台开了一个好头。
2015 年 9 月 18 日《知识分子》公众号正式上线。
在信息碎片化的大背景下,产出带有理性思维和科学观念的内容,或许也是这个信息过载时代赋予内容生产者的使命。三位学者和万千内容创业者站成了一排,接下这道使命。
始于兴趣,还想要一场 “科学复兴”
做这件事情目的很简单,我们想跟年轻人交朋友,也想触碰时代的脉搏。
这是三位学者最开始想要做新媒体的原因,但鲁白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却不止于此。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点:让科学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推动科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出一份力;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去影响与科技有关的政策。
三位科学家意识到,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对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大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过去, 你会发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思想” 的出场顺序总是先于 “发展”。 15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也为 18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及 20 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
你能向后看得越久,你就能向前看得越远。
历史已经证明了,思想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是鲁白深信不疑的。《知识分子》始于兴趣,也承载了鲁白等科学家们对未来的愿景——一场科学思想的复兴。
科学家如何产生优质内容:线上线下两手抓
想好了要做什么,第二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怎么去做,并且做好。
《知识分子》刚上线不久,就迎来了一个机会。 2015 年 10 月 5 日发生了一个特大新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嘉奖她对青蒿素研究工作,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事件不到一个小时《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就发表了《屠呦呦实现中国科学诺奖零的突破详见饶毅解读》。该文立刻展示了科学家办媒体的优势:对科学的内容的深刻了解,和对科学发现的独到评判。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转载该文,也使上线不久的《知识分子》收获的第一个 “十万加”。
鲁白回忆起成功打响的这第一枪,原因有两个:科学界的人脉,这让《知识分子》在新闻发生后的五分钟之内,找到了可以进行采访的对象。其次是多年科学研究和积累,让他们有能力去报道和解读这件事。当大部分主流媒体还在对 “屠呦呦” 进行消息报道时候,《知识分子》就已经推出了深度解读。
但《知识分子》要想保质保量的产出内容,单靠鲁白、饶毅、谢宇三人亲力亲为还是有些不现实。在《知识分子》以外,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而对于一个新媒体来说,是否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是关乎到生存的首要问题。《知识分子》的三位创始人,通过摸索找到两个产出优质内容的途径,以平衡自身工作与内容产出:
- 线上,利用自己处在北京、高校、中科院的优势,笼络身边认识的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对教育传播科普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在《知识分子》这个新媒体平台上持续不断的输出优质内容。
- 线下,通过各种活动上观点的碰撞,产生有趣的话题。
鲁白举了了一个例子,在 2015 年财新年会上,饶毅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和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等关于 “投资对科技进步到底有没有贡献” 之争,这个话题也被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鲁白认为这件事助推了《知识分子》在科学教育类新媒体中地位的上升。
(左起依次为:谢宇、饶毅、鲁白、徐小平、邓峰、黄晓庆,图自财新)
现在鲁白正在为长城会举办的 G-Summit 全球科学创新峰会做准备,而促使他参加这场活动的原因,除了身为科学家对峰会话题的关注外,身为《知识分子》主编的他认为,这也是为读者生产优质内容的机会。
上线一年三轮融资,知识分子估值激增
除了屡获 “十万加” 的成绩外,“知识分子” 作为公司形态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据 “知识分子” 公布的融资信息:
- 2015 年 11 月 3 号,来自真格基金的数百万人民币风险投资;
- 2016 年 4 月 5 日,来自衡庐资本的千万级人民币风险投资;
- 2016 年 11 月 25 号,来自好未来、宝宝树主投真格基金、衡庐资本等机构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 A 轮投资。
这应该是一个情理之中的融资成绩。近两年来,内容创业正在成为资本的宠儿。在 papi 酱、李叫兽等内容创业明星身上,聚集了无数创业者们艳羡的目光。根据新榜发布的 2016 年新媒体融资榜单显示:
2016 年,一年内有超过 100 个新媒体平台获得融资、20 亿左右的资金流入了新媒体人的口袋。在获得投资的新媒体中,估值过亿的超过 10 家,单笔融资金额过亿的有 4 家。
况且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赛先生》曾经的运营成绩,已经证明了这件事的价值和模式的可行性。
但这又是意料之外的。一开始,鲁白、饶毅、谢宇三人对《知识分子》的定位是——公益平台。
做公益不是不可以,但非盈利机构在招揽人才和运营上没有竞争力。
因为徐小平给出的这个建议,最终 “知识分子” 成为了一家企业。
知识分子的未来:知识付费和影响更多人
对于未来的规划,鲁白介绍了两个点,第一是抓住知识付费的风口,第二是影响更多的人。
2016 年也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爆发式发展的一年,知乎 Live、分答、得到等为代表的知识付费类产品在互联网市场内博得一席之地。《知识分子》也在 2016 年 11 月正上上线了付费音频栏目:《科学队长》。
《科学队长》邀请在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为孩子们讲科学,通过《知识分子》公众号可以直接订阅收听。目前在《科学队长》中,已经上线了二十几档节目,每档收费标准为 99 元一年(52 期)。
被问到《科学队长》的经营成果与对知识付费的看法时,鲁白以他观察到的用户的反馈为依据,认为知识付费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的父母从来不吝啬给孩子花钱,过去是物质,现在的父母更重视对孩子的精神建设。
眼下不少父母们为购买 “学区房”,不惜使出 “假离婚” 等计谋。这类的新闻或许是个例,但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投资向来大方。大多数父母认为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将这些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知识分子” 还在创办更多的公众号,以不同的科学视角,去影响更多的人。在 “知识分子” 的规划中,将会上线数个与科学相关的公众号,目前已经上线了《思考者》、《缪斯夫人》、《科学 FM》、《太空联盟》、《科学春秋》等。
视角虽然不同,但鲁白提到,做内容的理念却不会变——
靠原创,靠思想,靠风格独特;不低级趣味,不哗众取宠,不夸张事实。
三个 “靠” 三个 “不”,听起来简单,但对于任何一个新媒体人来说都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题图:鲁白摄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