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姚明梦 | 筑梦者
本文转自博物志(微信号:szszbf),转载时已获得作者允许。
直至跑完整整九年的 NBA 生涯
也鲜少有人知道
他只有右耳的听力,左耳失聪
文 | Postman
姚明胖了。
因为疏于锻炼,他的体重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脚上打了十几枚钉子,医生说他不能再剧烈运动,否则后半生就要在轮椅上度过。
2011 年 7 月,姚明 31 岁,在老家上海宣布退役。换下球衣,遗憾又不舍,眼泪在宽厚的眉弓下面打着转,他的运动员生涯提前结束了。但这只被视为一个逗号,他的人生有另一扇门正要打开。
「我还是姚明」,他说。
赛场和镁光灯之外,姚明被人拍到在上海交通大学上课。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猫腰摘抄笔记,有时抱着手臂睡去。课业之外,他经营「姚基金」,坚持公益事业。他去贫苦的乡村为孩子们建操场、上篮球课。有村民爬到墙头和树梢上去看他。对于人们来说,此人头顶上的光环已经褪不掉了。他是个一个巨人、奇观、英雄,是带领过国家队鏖战重围的姚明,是代表中国人在重洋之外闪闪发光的姚明。他象征某种家国荣耀。
2017 年 2 月,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相较往年提前一个月举行。姚明穿正装列席。经与会者表决,姚明以全票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姚主席是中国篮协最年轻的一任领导人,被寄予厚望。人们指盼姚明带着他丰富的国际比赛经验、人脉和影响力,扛起中国篮球事业的大旗。惘然中的「篮球改革」似乎急需这位年轻的引路者。
同他 22 岁那年被 NBA 相中一样,姚明又一次成为独一无二的人选,要替代一群人去做梦。十五年前,在接受启蒙训练的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大家围坐一席为其举办欢送会。一名女领导语重心长地对姚明说,「你在异地要心系祖国,想着人民,祖国培养你,祖国需要你。」
个子高的人,在人群中冒尖儿,藏不住。尽管姚明的父母并没有刻意栽培儿子继承体育事业,但用姚明自己的话来说,他如同降生于古代兵部家庭,仿佛生来就应该去战斗。「有时候也会把自己想象成大侠,和丐帮火拼。人嘛,都是向往一些英雄主义的。」
如今被期以众望,但姚明并不是一个天才型选手。他一度被教练王非从国家队筛了出去。过于高大的身形,令姚明应变迟缓。1998 年,他尚未展现一名优秀球员所需要的迅速的攻防转换技能。而这一年的国家队正急于在曼谷亚运会上取得战绩,赢回荣耀。「姚明不适合。」王非说。当时,王治郅才是公认的「中国第一中锋」。
诸如此类尴尬,也在姚明初到休斯顿火箭队时发生。尽管他是 NBA 历史上第一个外籍选秀状元秀,并在后来八次入选全明星第一阵容。但姚明的球技,一度被广为质疑和担忧。连坐十次替补板凳之后,才终于获得首发上场的机会。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名亚洲面孔的大高个儿——他身高出众,话题性十足,但在应付对手攻防的时候,却曾率先把自己晃倒在地上了。球场边上,对方的球员笑作一团,毫不掩饰地讥讽。
在 NBA, 人们会把一场球赛当做战事一样去决斗,他们较量技术也较量体格,并以此为荣。同时,美国文化中蔓生着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和名人效应,球员之间毫不避讳地展示好胜心和侵略性。但这对于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浸染的姚明来说,是些许冒犯的。姚明在 NBA 初露头角的时候,就受到了来自巴克利、奥尼尔等前辈的公开挑衅。
姚明很快用惊人的成长速度抚平质疑和挑逗。摄影机重新对准他,商家尾随而至,向他邀约代言。姚明迅速成为一颗明星,和 NBA 的巨星前辈们一样,获得荣耀和财富。但他依旧表现得隐忍、羞赧甚至木讷,连同他在球场上展现的战略,用的都是东方人的礼节和智慧。美国的球迷为这个不善言辞的中国人疯狂了。
2016 年,姚明与艾弗森、奥尼尔等人一道入选美国篮球名人堂。仪式上,奥尼尔为姚明披上了象征荣誉的橙色夹克。奥尼尔绰号「大鲨鱼」,是湖人队中锋,被姚明看作「除王治郅之外最伟大的对手」。这名健壮而跋扈的球员,早年曾不止一次向媒体扬言,要「虐杀」姚明。「名人堂」为球星加冕当天,姚明在致辞中感激奥尼尔,「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不仅拥有伟大的队友,也拥有伟大的对手。伟大的对手能激励我们前进,正如沙奎尔 · 奥尼尔之于我。」讲台下,奥尼尔眼里噙着泪,正襟危坐。
这些年,姚明的英文水平进步显著。在贴身翻译科林的陪伴下,他得以用越来越流利的美语同教练、队友和媒体进行交流。从另一程度上说,姚明克服的不仅仅是语言障碍——他正身体力行地实现了一次中美跨文化的交流。
2004 年,在美国人 Adam 执导的纪录片《姚明年》的片尾,姚明要回中国,与美国短暂作别。他的翻译以及挚友科林很是心疼他,在机场里,一步三回头。科林对着纪录片镜头说,姚明背负的压力太重了,超出外人的想象,这对姚明来说是不公平的。姚明不善言语,对于自己的情感,他不争辩,也外露。
NBA 时期,每结束一场比赛,记者们围上来做采访,都习惯站到姚明的右侧。直至他跑完整整九年的 NBA 生涯,也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个驰骋赛场的巨人,他只有右耳的听力,八岁时因医院滥用药品,导致左耳失聪。
如今姚明进入体制,被认为站上了中国篮球体系的塔尖。人们敬佩姚明,也期待他,猜测他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者,等着他为篮球改革做出决心和决策。
对习惯了寄托期望予姚明的球迷,以及姚明本身来讲,这些激进的可能性都是不无风险的选择。例如出于为球员考虑,他提出将国家队现行的征召制度改为邀请制。央视评论员于嘉用两个问句阐述风险:成绩受影响怎么办?万一进不了奥运会,球迷难道不会喊姚明下课?
但姚明看上去依然低调而温和。「筑梦」半生,姚明有他的处世智慧。赛场教会他的是,体育比赛就像人生,你没有实习,没有彩排,不管是什么结果,你必须面对它。
「一个运动员,他会死两次。他必须要埋葬第一段作为运动员生涯的性格,才能开启下一段的。」姚明说。
诚邀您观看博望志的好朋友 WePeople 人物视频(ID:imaginemedia)x 想象传媒 的最新纪录片作品《筑梦者姚明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