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 “变形史”:从塑料小人到超级 IP 的漫漫旅途
本文由不存在日报(微信 ID:non-exist-FAA)原创,转载请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编者按:
几十年前,孩之宝与 Takara 签下协议,开始研发第一只汽车人玩具。几十年后,变形金刚借好莱坞电影进入大众流行文化。人们为特效大片涌进影院,吐槽迈克尔·贝的爆炸场面,而电台上曾经红极一时的动画片,泛黄漫画里的史诗战争,玩具城里怎么攒钱也买不起的塑料小人…… 这些《变形金刚》原本的精髓,像传说一样被渐渐遗忘。《变 5》上映,电影 10 年之际,我们请《变形金刚》漫画译者 KMC 从童年回忆讲起,祭出这部变形金刚的 “变形史”。
作为一名 80 后,我是变形金刚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受众。1988 年,上海电视台引进的《变形金刚》动画在家乡的电视台开播。那时的我们在《星球大战》动画片中看到一两个机器人,就已经觉得很过瘾,相比之下,《变形金刚》简直是视觉盛筵。可是在那一年的夏天,我去了乡下过暑假,错过了很多剧情。回来后,表弟告诉我,不知道怎么擎天柱就换成了补天士,片头曲听上去也成了 “哈!…哈!…哈!…Transformers…”
(G1 动画的古旧画风)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我买过光盘,下过 rmvb,等过高清重制,也上过 TFWiKi……虽已从一个 TF(《变形金刚》英文缩写)爱好者发展为一个 TF 死忠,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把那年夏天错过的第三季动画补上。我经常觉得,这个锅,应该甩给庞大的 TF 文化——这几十年中,《变形金刚》本身就像一台不断变形、扩张的钢铁巨人。1984 年,第一部动画播出,同年,第一本漫画出版,2007 年,首部电影上映。相同的名字、不同的宇宙,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多到让一个铁杆粉都应接不暇。
《变形金刚》电影 10 年之际,派拉蒙的电影宇宙正式启动之前,我们觉得,是时候对变形金刚庞大的 “变形史” 进行一番梳理了。
动画:从玩具广告到超级 IP
变形金刚玩具并非起源于美国,它的前身是日本 Takara 公司的 Diaclone 和 Microman 可变形机器人玩具。孩之宝与 Takara 签订协议后,开始使用他们的专利进行研发。
为了推广玩具,1984 年 5 月,孩之宝玩具与漫威《变形金刚》漫画试探性地拍了三级电视广告,这便是《变形金刚》动画的前身。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做什么庞大的扩展规划。
借着广告的播出,变形金刚迅速获得了全球范围的认可。拥有 “机器人+载具” 形态的变形金刚相当于一次买了两个玩具,这对当年的经济条件下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孩之宝还巧妙地利用动画进行美化,把相貌平平的玩具改造成顶天立地的英雄与恶人,战胜了竞争题材《百变雄师》。大家可以看一下两个动画中的主要角色对比(擎天柱比里德王):
(你是选红白蓝擎天柱,还是光头里德王?)
尝到甜头的孩之宝马上趁热打铁,又制作了 13 集动画完成了第一季,并在第二季加入了合体金刚的概念,自此,“变形金刚” 这个词牢牢地占领了那个年代的动画与玩具市场。
在第二季之后,孩之宝与漫威联合在 1986 年推出巅峰之作《变形金刚:大电影》,这部电影无论是画面、剧情、音乐,在当时的动画制作水平上都堪称扛鼎之作。
(You got the touch !)
虽然剧情极为精彩,但孩之宝为了自主开发的新产品顺利上市,只能 “大开杀戒”,在长约 100 分钟的电影中,向大批旧人物(包括领袖人物)发便当发到手软,其惨烈程度令当时的孩子猝不及防。擎天柱临死前说出的 “Till All Are One”(万众一心)也成了 TF 文化中的经典。
大电影给变形金刚动画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动画中,汽车人新任领袖补天士慢慢走向成熟。但在最后两集中,由于宇宙病毒的感染,汽车人和霸天虎都陷入了危机中,关键时刻,五面怪带回的擎天柱遗体被神奇复活,为第三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血” 中的擎天柱)
但从第三季结束开始,美版动画的热度开始下滑。1987 年,变形金刚推出了 “第四季” 动画——什么,只有三集?在这短短三集被命名为 “重生”(Rebirth)的动画中,孩之宝新上市的系列玩具头领战士、目标战士和克隆战士人物如走马灯似的登场,完全没有进行人物刻画。可以说,美版的变形金刚动画始于玩具广告,也止于玩具广告,不由令人嗟叹。
1987 年,Takara 公司推出《头领战士》,延续 G1 的剧情。但为了推广日版人物,剧情与美版大相径庭,其中:“一个炸药包炸掉塞伯坦”、“最终决战时祭出友谊的魔法” 这些段子成为迷友们的笑谈……在《隐者战士》、《胜利之斗争》后,1992 年,G1 时代宣告结束。
(祭出友谊的魔法!)
在 1992-1994 年之间,孩之宝把 G1 动画加上了新的片头与一些 3D 动画,号称 G2,试图重夺动画市场,但这样旧瓶装新酒、没有诚意的举措,其结局可想而知。
沉寂了两年之后的《超能勇士》(Beast Wars)系列,在剧情上实际是美版 G1 的正统续作,但机车形象变为野兽形象的跳跃太大,引发了迷友的对立。迷友间经典的戏谑句 “Trukk not munky”(意为 “要卡车不要猩猩”,指老粉丝接受不了猩猩形态的 “擎天柱”),以及 Geewuner(G1’er,意为 G1 党、初代党)这个蔑称,都是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钢丝阵营间斗嘴的武器。
(要卡车不要猩猩!,图自:news.tfw2005.com)
进入 21 世纪,日本人为变形金刚动画贡献了 2001 年的《汽车人战记》(Car Robots),2002-2005 的 “宇宙大帝三部曲”(《雷霆舰队》(Armada)、《能量晶体》(Energon)和《塞伯坦传奇》(Cybertron)),《变形金刚》动画创作再次有了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 G1 98 集后至今的动画中,领袖往往还是由擎天柱和威震天担当,编剧似乎宁可原创新领袖,也没有再眷顾补天士和惊破天,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 G1 动画前两季带来的深远影响。
(《赛博坦传奇》)
2007 年,真人电影的巨大成功无疑给变形金刚题材打了一针强心剂,次年初,《变形金刚 08 动画》(Animated)上映。起初,迷友们认为这部动画是借着电影的人气和近似 G1 的角色形象蹭热度,可它纯 2D 的人设、看似低龄化却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高度还原的玩具设定,证明了动画强大的生命力。
(08 动画里,人类女主角莎莉脖子上挂着点石成金的火种源钥匙)
不过,真正借鉴了电影而大获成功的动画还要数全 3D 制作、场景偏黑暗、故事设定深沉的《领袖之证》(Prime)。它跨越四年(2010-2013),屡获殊荣,和周边小说、游戏一道撑起了 “联合宇宙” 这个变形金刚支柱题材。若不是天妒英才(一位编剧在车祸中遇难),也许还会继续拍下去。
(《领袖之证》中,擎天柱跳入火种井的情节令人飙泪)
孩之宝还特别注意发掘儿童市场,于 2011 年底 2012 年初推出了《救援机器人》(Rescue Bots)。令人意外的是,这一部定位低龄儿童的作品,却是历史上头一部演了四季的变形金刚动画,整整 106 集,比 G1 动画多了 6 集,还拿下了日间时段艾美奖!
于是乎,领袖之证的续作——领袖的挑战(又一次被叫作 Robots in Disguise),再一次被降低了年龄定位,大黄蜂在擎天柱的托梦指示下,到地球上抓逃犯,慢慢地体验一名领袖要面临的种种挑战。擎天柱的人气依然是不减当年,在《领袖的挑战》第二季中擎天柱复活,重新回到大家身边。
(《领袖的挑战》片头全家福)
2016 年的网络动画《组合金刚之战》每集正片 5 分钟,被网友戏称为 “泡面番”(方便面都没泡开就结束了),如果后续的《泰坦归来》(Titans Return)和《元祖之力》(Power of the Primes)动画依然如此,动画迷们一定要为一部优秀的动画望眼欲穿了。
漫画:背景恢宏的复杂宇宙
前文提到,当年的《变形金刚》G1 动画其实是为了配合漫威《变形金刚》漫画创刊号而推出,而变形金刚漫画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相比动画与电影,漫画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漫画以画面与文字交待故事情节,比动画有着更低廉的成本,但又比纯文字的小说更加容易理解,属于相对平衡的媒介;其次,由于长期连载的特点,它不像动画一样在制作之初就要有封闭的剧情规划,往往可以:
1. 埋下多处伏笔(俗称 “挖坑”),剧情开放,甚至没有结局
2. 穿插多个剧场(例如《难以置信》与《随时变形状》双主线)
3. 跟其他题材做交叉(愤怒的小鸟、特种部队等题材都与变形金刚有过联动)
4. 不同出版商只要拿到版权都被认为是官方剧情,于是各种多元宇宙复杂到要用专用的编号法来统一命名
最早与 G1 动画一道降临的漫画被称为美版 G1 元祖(Marvel US Classics),在世界观设定上与动画保持一致,剧情上却做了
很大的延伸。早期的作画风格也许今天并不易为人接受,但它的故事情节却是整个变形金刚世界观的基础,时至今日的新漫画中都时常有致敬当年经典的桥段。
(元祖漫画有着浓浓的漫威风,左下角小蜘蛛乱入)
在同一时期的英国,元祖漫被进一步细化,加入了更多故事情节。整个 G1 元祖漫横跨 1984-1992 这个时间段,并且在 1993-1994 之间也经过一段 “G2” 的迷茫期,之后像那个年代的变形金刚动画一样,陷入了低谷,直到 2002 年加拿大 Dreamwave(梦之潮,简称 DW)的出现。
DW 的作品画风精致,用色鲜明,一出手就是让人饕餮的视觉盛宴,并且牢牢地抓住了当时粉丝们久久不能释怀的 G1 情节,再度用新的视角讲述汽车人与霸天虎来到地球,延续从老家带来的战争的故事。
不仅如此,之后出版的《内战》则是头一部对变形金刚在塞伯坦星上的人形与载具形态进行了严格设计的正统作品,通过新颖而合理的机设完善了一大批角色的塞伯坦形态,并且在大胆创新的同时,旗帜鲜明地保持了迷友们熟悉的 “G1” 机设的影子,使读者一下就能在 “内战擎天柱” 和 “红蓝卡车柱” 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 DW 对变形金刚世界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广大迷友津津乐道——和 DW 的倒闭一起。
(感受下 DW 漫画的画风变化)
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加元坚挺,美国本土的漫画销售越来越难以为继,很多 DW 画师都领不到工资。最终,生于华丽的 DW 在 2004 年的冬天悲情谢幕,留下烂尾的《变形金刚:初代》连载第三卷和《内战》第三卷,令人无限遗憾。
不过很快,美国第四大漫画出版社 IDW(Idea and Design Works)公司接过了孩之宝变形金刚漫画的版权,重新开始了一波延续至今的漫画创作。从 2005《隐蔽行动》开始,IDW 重新打造了 G1 的漫画世界观,并且在设定上加入了更多变形金刚文化元素,虽然参与的编剧不少于 10 人,主线/支线繁多,但在这十多年的连载中却依然从整体上保持了整个宇宙世界观的连续性。
IDW 漫画为 TF 世界贡献了《难以置信》《随时变形状》《回收救援队:决一死战》这样的巅峰之作,原创了漂移、风刃等大人气角色,也刷新了读者对警车、通天晓等传奇人物的认识,如果补天士有他的领袖怨念,那他在 IDW 漫画中好歹戏份要比大黄蜂多一些。
(IDW 帅气的原创角色,“双刀少年” 漂移,图自:ign.com)
至今,IDW G1 漫画已经出版了 360 多本,并依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原创 IDW G1 宇宙的同时,IDW 公司还大胆地聘请当年美版元祖漫的作者西蒙·福尔曼续写了 “新元祖”(Regeneration One),把原来的 80 话扩充到 100 话,为当年的经典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此外,IDW 还多次涉猎变形金刚电影、动画的配套漫画。
(Regeneration One 的漫画封面)
除此之外,Fun Publications 公司在 2005 年接过 BotCon 年会的版权与官方变形金刚收藏家俱乐部,围绕着变形金刚铁杆粉出版了一系列的年会漫画、俱乐部会刊与网络小说,这些作品俗称年会作品。
平心而论,年会作品的定位高端,引经据典却点到为止,并不适合新人入坑,但它对 TF 文化的贡献也是举足轻重的,不仅有正邪反转(汽车人→欺扯人,霸天虎→把天护)的镜像宇宙,还引入了超变体的宇宙编号方式,把所有变形金刚的官方作品给予了平等的编号。
2016 年,年会版权到期,TF 漫画界暂时回到了 IDW 一家独大的局面,不过,IDW 的作品在《斗转星移》、《失落之光》、《擎天柱》之后开始出现了销量上的滑坡。变形金刚漫画将走向何方?当下答案尚不明朗,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电影:富有视觉震撼力的吸金神器
2006 年,好莱坞开始筹拍变形金刚电影。次年,由动作片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 1 登场。真人电影重建了新的故事线,并且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形象,也许你可以错过大猩猩队长带来的争议,但你不可能错过 2007 电影降临时满大街的宣传海报,可这也更加冲击了老一代粉丝。
这时,又有一个 TF 界的经典短语在国外被用出了新高度——“Ruined FOREVER”(相当于汉语流行词汇中的 “毁童年”):因循守旧的 G1 党们对电影角色的形象嗤之以鼻,声称这样的设计 “把我们的童年全毁了”。其实笔者也确实一时对电影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让人脸盲的霸天虎的脸谱设计)接受不能,然而回想起来,如果要 “毁”,其实擎天柱之死、不会变形的动态战士、大猩猩队长……已经毁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饭制对比图:电影版大黄蜂毁童年!,图源:ign.com)
当我拿到电影系列的擎天柱玩具时,再回想当年简单到 “一跪变形” 却买不起的 G1 玩具,不得不感谢时代给了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钟爱的变形金刚。
第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后,第二部电影《卷土重来》带来了变形金刚文化中的传奇人物——堕落金刚,这位传说中的离经叛道者相比 DW《内战》中浑身火焰的设计,被重新设计为张牙舞爪的鬼怪形象,他与复活的威震天一道试图夺取传说中的火种源,擎天柱也为保护男主角而死,最后被火种源复活,并与堕落金刚在埃及金字塔展开恶战,最终将其消灭。
(DW 漫画和电影中的堕落金刚对比)
到了第三部《月黑之时》,擎天柱的导师登场,却最终被证明是大反派,试图将整个地球与塞伯坦相连接,便于塞伯坦对地球进行全面侵略。最终威震天与御天敌均被擎天柱杀死。
在第四部《绝迹重生》时,由于上一部芝加哥大战的惨烈,人类与变形金刚彻底决裂,无论好坏均予以屠杀。威震天被改造成了惊破天,而真正的反一号是源自 08 动画的禁闭,同时漫画原创的人气角色漂移也携全新设计的机器恐龙重磅登场,一场恶战之后,汽车人力挽狂澜。
(08 动画和电影中的禁闭对比)
电影上线后,变形金刚的形象设计和个性塑造自然成为了钢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其实,人类角色的情节才一直是真人电影与动画、漫画的最大区别。真人电影中人类的戏份可真是不少,首先女主角就对得起变形金刚的 “变” 字——自从梅根·福克斯跟导演闹翻后,每一部电影都要换女主。除此之外,问题少年拉博夫、不屈不挠的大兵伦诺克斯上校、广东话买摩托的李冰冰、舒化奶和韩庚的硬移入……这些戏里戏外的新元素,吸引着无数新粉丝走向影院。
(汽车人大闹香港也是新元素之一)
由于时间有限,情节无法详细展开,变形金刚电影还催生了为数众多的配套前传/后传小说与漫画,便于迷友经由这些作品更详情地了解电影的剧情体系。第 4 部《绝迹重生》没有相关的小说与漫画(也许是第 4 部的剧情相对简单),但它却拿下了 2014 全球票房冠军。
如今,随着变 5《最后的骑士》的上映,派拉蒙已经规划了更多的变形金刚电影作品,意图打造变形金刚电影宇宙,除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人气角色大黄蜂的衍生电影已定档 2018 年 6 月 8 日北美上映,由《魔弦传说》导演 Travis Knight 执导。
(Travis Knight 将执导下一部变形金刚电影?图源:ign.com)
根据迈克尔·贝介绍,负责开发 “变形金刚电影宇宙” 的编剧室已经创作出 14 个 “变形金刚” 电影相关的故事大纲,这些故事有潜力被开发成日后《变形金刚》系列及衍生电影的剧本。可以说,派拉蒙想必有意借 “变形金刚电影宇宙” 来与 “漫威宇宙” 叫板。从 G1 时代一路看过来,年轻的电影宇宙能否在发挥票房优势的同时,向漫画、动画的世界观学习?能否借鉴合理设定,以点带面,点燃生生不息的火种?
这里,且让我们引用一句塞伯坦祝词:“愿你的电路永不绞线,愿你的光泽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