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马化腾营销和知乎

公司

2012-05-09 07:13

马化腾营销

知乎的 “寻找互联网思想者 ” 活动设计严密,运营到位,汇集了中国互联网的众多大腕。尽显知乎团队的资源和能力。

抛开互联网问答的新形式不论,这次的选题和组稿,应该已经超越了中国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媒。团队成员的资深媒体背景和运营能力并非浪得虚名。

超越 Quora?

这次活动同样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一次不那么 “知乎” 的知乎营销。

网络社交问答相对成功的基本规则是由 Quora 建立的。而这次活动有不少超越这些规则的地方。

Quora 的规则不是圣经,他也在面临自己发展瓶颈。但是,超越这些规则是否合理?

超越之一

Quora 是淡化提问者的。

这样应该有助于更好的让回答者把注意力放到问题上面。而 “寻找互联网思想者” 的营销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提问者。

结果马化腾的名人效应吸引的大量回答者,很多人不是非常合适。结果,对于答案的评价和过滤变得极为困难。

超越之二

Quora 是精准推送的。

你能看到问题,是因为你对话题感兴趣,或者,对人感兴趣。

而知乎这次动用了全站推广。于是无过滤的吸引了更多回答者和打分者。

超越之三

Quora 的编辑干预比较少。

当然,马化腾的这个问题可以看做极端情况了。所以,不否认编辑的正面意义,以及极端情况下编辑的必要性。

但是,是否干预的是否恰到好处?

产品 vs 运营?

以上几个状况,让 Quora 的优质回答过滤系统接近失效。后来出现的答案几乎没有人看,通知系统遭到轰炸。

好在,产品失效的情况下,知乎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可以迅速做出有效的干预。

但是,互联网的历史就是建立规则(算法),同时放权给用户的历史。算法永远比人的见识更广阔:论在广泛领域内的专业水准,今天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甚至团队可以超越 PageRank 。

当然,另一方面,算法也需要人来配合,调整参数或者处理极端情况等等(产品没有到位?当然运营先补上)。

产品 vs 运营,是个永恒的问题:运营,到底应该把事情做到什么地步?

度的问题无法讨论。但是,至少可以就这次的具体结果做些评价:算法和编辑的配合是否成功?

有些怀疑。证据是目前第一名的回答获得的引用数?并不高。

运营的三个美德

Perl 之父 Larry Wall 总结过程序员的三大美德。而如果总结下运营的三大美德呢?

个人的偏见是:克制,克制和克制。

互联网产品操作的对象是信息。从这个角度看,编辑手里握着的是 “特权”。如果可以通过建立规则做到的事情,那么就应该避免使用特权。

短期看也许这样缺乏效率。但是,调整好一个靠谱的参数带来的长远价值,可能要远远超越一时的流量。还记得阿北说过的 “不运营”?(不过,在中国这么说的,貌似也只有阿北了)

小马哥 PK 阿北?

同时,这个活动似乎也在提醒我们社交问答的最根本目的:创造和过滤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为此,“问答” 应该可以被更加精准和迅速的广播。让最适合回答的人能看到正确的问题,而且越快越好。同时,让对问题和回答感兴趣的人得到通知。

从这个角度来说,像 “十年趋势” 这种问题,也许应该由另一个互联网高层来回答更好。

比如这次搞成小马哥和阿北的 PK,也许会更加 “问答” 一些吧?好比乔布斯和盖茨上个世纪关于计算机未来的对谈?(当然,这话有些 “站着说话不腰疼” 的嫌疑)

比问题得到广泛传播更酷的?

是答案被广泛传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移动互联网/苹果/ERP/SAP。 写过:「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领先五年的迷思」,「以前没有 iPhone OS,以后没有 Mac OS」,「对社交说不」,「 MSNS :移动社交网络 」,「云书店,新阅读」⋯⋯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