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移动战略将受 Instagram 收购案审查拖累
周五,据《金融时报》报道,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 受 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竞争性调查拖累,Facebook 最终完成该项收购可能需要等到 6-12 个月之后。
如果成功收购 Instagram 确实不如如 Facebook 所预期的 “二季度完成收购”,那么 Facebook 移动战略也将受到这项例行审查的拖累。如果 Facebook 没有在移动领域进行其他一些小型的收购,这种拖累的后果是严重的。
先来讲一个笑话:据说 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 之前,负责考查 Instagram 应用的那位(些)哥们不知道 Instagram 免费,以至于让扎克伯格报出了 10 亿美元的高价;并在没有告知董事会的情况下(即使告知,扎克伯格 58% 的投票权也有压倒性优势),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敲定了这项收购的众多细节。
毫无疑问,这只是一个江湖传闻,一个低劣的笑话。
Instagram 对于 Facebook 意味着什么?我在这里想引用马化腾的一个观点:在 GMIC 开场演讲上,马化腾提到将来移动互联网关键性的四个领域是 SoLoMo、照片、Voice 和手机安全。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对于国内、国外大公司都是适用的。Instagram 对于 Facebook 既是 “照片” 领域的棋子,也是 SoLoMo 领域的棋子。
马化腾分享的数据中,今年 “五一” 三天期间,每天有 3.2 亿张照片上传到 QQ 帝国,其中 24% 通过手机上传。相比之下,Facebook 4 月 23 日更新的 S-1 文件显示它每天平均上传的照片数是 3 亿张。Facebook 本身的数据是巨大的,但再加上 Instagram 每天 500 万张的照片上传数量,当然是锦上添花。
Instagram 对于 Facebook 的重要性更在于 SoLoMo 领域。所谓 “SoLoMo”,即 Social-Local-Mobile。Social 自不必说,Instagram 社区内的活跃度,堪比于 Facebook 如日中天的早期阶段,由今年上半年实现用户数从 3000 万跃升到 5000 万即可见一斑。Local 领域,还是引用马化腾公布的腾讯的数据——腾讯平台上 LBS 数据调用次数是一天 5000 万次。Instagram 上传的照片带有地理信息,它的 Local 数据对于 Facebook 帝国同样是宝贵的。
Instagram 带来的 “Mobile” 属性应该是 Facebook 最看重的。根据 4 月 23 日的 S-1 文件,Facebook 移动版用户数 5 亿人,每月活跃用户数 8300 万,不到网页版 9 亿人的十分之一。这个数字,对于 2008 年就发布 iOS、Android 移动客户端的 Facebook 来说并不令人惊喜。Facebook 今年 4 月在面对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星 Windows Phone 时,发言人还在发布 “WP 要先证明自己的成功” 之类的论调,Facebook 当时还没有发布 Windows Phone 客户端,而在 new iPad 上市前,Facebook 同样不属于第一批支持 iPad Retina 高分屏的阵营。这里足见其思想的落后。
根据 4 月更新的 S-1 文件发现 8300 万移动版用户,是从一个季度前的 5800 万人基础上增长上来的,增速不可谓不快。但 Facebook 却在其后第六次更新的 S-1 文件中就此提出警告: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于广告分销的速度,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在这批快速增长的用户中挣到钱,Facebook 的营收将会产生消极影响。Facebook 指出每日活跃用户(DAU)快速增长的原因来自于在产品中放置更少的广告,这意味着移动用户并不买 Facebook 的账——“想从我身上挣钱?没那么容易!”
Instagram 对 Facebook 营收显然不会有明显的帮助,因为其本身创办至今 19 个月一直都没有营利。但从战略层面来看,作为在移动平台的重大布局,帮助 Facebook 更懂移动平台、更快地转型到移动平台上来,无疑有重大意义。
据路透社报道,FTC 的调查可能来自于 Facebook 竞争对手 Google 和 Twitter 怂恿。根据分析,FTC 调查 6-12 个月后,基本上会作出顺利收购的裁决,但 Google 和 Twitter 相较于得到 Instagram 的愿望,阻挠或迫使 Facebook 放缓移动战略的愿景(及其实际效果)显然更加强烈。
FTC 最快 3-4 个月完成判决,最慢拖到 12 个月,比较合理的是 6 个月。Facebook 在移动战略布局上,还等得起 6 个月吗?这事儿等问那位正在遭遇 “教养质疑 ” 的带着套头衫到处跑的马克·扎克伯格先生。
题图来自 weblogsu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