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的开机音乐,可能比当红小鲜肉的代言更有用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各式各样的产品使出浑身解数刺激着我们的五感。其中视觉则是这场注意力大战中的最大标靶,一个 Logo、一个界面、一张海报,背后都暗藏玄机,就连小黄人的选色也严格遵循着色彩心理学。
然而在眼球经济越演愈烈时,声音的魔力却多少有点被忽略。其实对于一款产品而言,声音不仅可以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度,合适的声音也能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图自:wired)
这一切其实早已发生,当你听到米高梅那只狮子的吼叫,当你不自觉地哼着麦当劳的 balabababa,当你对 Mac 上清倒废纸篓的声音欲罢不能,更不必说当《星球大战》和《加勒比海盗》的经典配乐响起时粉丝的兴奋。
听觉对于情绪的影响绝对不会低于视觉,甚至还能激发一切与视觉、温度、味觉有关的记忆与情感。
如今国产手机品牌纷纷抢占各种当红小鲜肉代言,但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几秒的开机音乐或者提示音就可能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品牌标志。
偷偷完成的苹果 Mac 开机音乐
当你来到办公室,按下电脑的电源键,随着一声清脆绵长的「Duang——」你知道你的 Mac 电脑成功启动了,办公室的同事不用抬头也知道这肯定是一台苹果电脑。你也许已经太习惯这个声音了,就是这短短几秒钟的音频诞生的过程并不比苹果其他产品简单。
在 Joel Beckerman 的著作 《音爆:声音的场景影响力》(The Sonic Boom:How Sound Transforms the Way We Think, Feel, and Buy)中就详细描述了 Mac 这一经典的启动音乐背后的故事。
(图自:Cult of Mac)
在一开始, Mac 电脑的开机音乐也许是这个产品最糟糕的部分之一,那是一组类似于 C 调搭配配升 F 调的和弦。而这个声音就是在音乐理论中被称为「魔鬼音程」的三全音组合,这个音程的特点就是极度的不安定、诡异,容易引发人的焦虑和躁动。
在教会音乐中三全音组合一度被禁止使用,因为听起来像在歌诵撒旦,音乐之父巴哈也曾用用魔鬼、地狱、痛苦来形容这一声音。可想而知如果你每天都伴随着这样的开机音乐开始一天的工作,赶上心情不好的时候真的可能会砸了这台 Mac。
不过当时苹果对这个开机音乐似乎无动于衷,而乔布斯也被赶出了苹果公司。一位初出茅庐的苹果新人 Jim Reekes 实在无法忍受这一「每次开机都令人颤抖」的声音,他提出要把苹果电脑所有的旧音效都替换掉, Jim Reekes 的主管却认为这是「吃饱撑着了」,但初生牛犊不怕虎,Reekes 背着上司暗中进行着自己的计划。
(Jim Reekes )
在 Reekes 的设想中,这个开机音乐要能带给人平静,要是一种具有禅意的声音,就像梵文中被称为宇宙第一个声音的唵 (om),同时还要适用于不同机型。
最终 Reekes 选择了使用一个 C 大调和弦,并用 Korg Wavestation 合成器在一台价值 7000 美元的 Quadra 700 上录制下来。
(历代 Mac 电脑开机音乐)
在经过一系列后期处理后,Mac 上经典的开机音乐诞生了。为了说服上司,Reekes 在半夜潜入办公室更换代码换上自己制作的音效,这一「踩界」的举动却得到了一位上司的支持,很快第一批使用 Reekes 制作的开机音乐的苹果电脑就上市了。当年的「电脑圣经」《Byte》杂志曾这样评价道:
在我听到开机声音的那一刻,便知道自己将会体验到一些伟大的事情。
Reekes 此后也陆续操刀了不少苹果电脑的开机音乐,为以后 Mac 电脑的音效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而在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更是对 Reekes 制作的音效青睐有加,并提出所有苹果电脑都统一使用 Reekes 一开始设计的开机音乐。
在 2012 年,Reekes 设计的 Mac 电脑开机音乐正式成为了苹果的注册商标。不过从 2016 款 MacBook Pro 开始,苹果便不再默认启用开机音乐。
此外关于 Mac 电脑的开机音乐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在皮克斯的经典动画《机器人总动员》中,萌萌的 WALL-E 充满电后启动的声音正是 Mac 电脑的开机音乐,而皮克斯就是乔布斯离开苹果后所收购的公司。
用 Mac 制作的 Windows 开机音乐
(历代 Windows 开机音乐集锦)
与 Mac 电脑相比,Windows 系统也许陪伴了更多人度过了躁动的青春。而 Windows 的开机音乐至今还萦绕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与 Mac 电脑类似,Windows 系统的开机音乐也是以一段不太令人愉悦的声音拉开了序曲。
在 1992 年发布 Windows 3.1 系统上,那段刺耳的开机音乐就被不少 Windows 用户吐槽。这也让微软意识到了开机音乐的重要性,开始为新的操作系统设计更加令人愉悦的开机音乐。
(图自:YouTube )
与苹果不同,微软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专业的音乐人。1994 年,微软请来了英国音乐界的传奇人物 Brian Eno 制作 Windows 95 的开机音乐, Brian Eno 或许不会想到这会成为他传播最广的一个作品。
微软一开始要求 Brian Eno 这段开机音乐的长度必须是 3.25 秒,而且要求在这段音频中能表达出符合乐观、怀旧、性感、启发性等 150 种情感的意境。
(Brian Eno 在他的工作室,用身后的 DX7 创作了 Windows 95 的开机音乐,图自:YouTube )
这样的要求似乎有点「变态」,然而就在毫无头绪的时候灵感却来敲门了,Brian Eno 最终用一台 Yamaha DX7、TG77 和 Prophet VS 一口气制作了 84 段小样,最终采用的那一段音频长度为 6 秒。
Brian Eno 曾在接受美国 《旧金山纪事报》的采访时表示,创作短小的开机音乐「很有意思」,其创作过程就好比制作一件小珠宝。
Windows 95 的开机音乐也一度成为微软的经典标志,还被称为「微软之音」。这段 6 秒的音频让 Brian Eno 获得了 35000 美元的酬劳。有趣的是,这段开机音乐的后期是在一台 Mac 电脑上完成的,而 Brian Eno 本人一点也不喜欢 Windows,甚至从未用过 Windows 电脑。
此后 Windows 的开机音乐也随着系统的更新换代了几次,其中最为 Windows 用户所津津乐道的当属 Windows XP 系统的开机音乐。包括开机音乐在内的所有 Windows XP 系统音效都是由美国作曲家 Bill Brown 和 获得艾美奖的音效设计师 Tom Ozanich 共同制作,还为此动用了一支管弦乐团。
到了 Windows Vista 系统,开机音乐的四个和弦中其实是按照「Win-dows Vis-ta」的节奏来演奏的,而且还分别对应了微软田牌的四种颜色。不知道你是否能听得出来呢?
可在这之后微软似乎对开机音乐失去了热情,Vista 系统后就再没有更新过开机音乐。到了 Windows 10 甚至直接取消了默认开启的开机音乐。
英特尔:灯,等灯等灯
说到科技公司的经典声音标志,当然不得不提到英特尔,那段「灯,等灯等灯」的音乐仅由 5 个音符组成,时长不过 3 秒钟,却让我们记住了那块永远看不到的英特尔芯片。
从 1998 年起,这短简单而独特的旋律就一直贯穿在英特尔的广告和营销活动中,英特尔为其制造了各种鬼畜魔性的病毒视频,这段音效一直是英特尔的标志。
(「英特尔」旋律和「灯,等灯等灯」的效率对比,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这段音效与汉字「灯,等灯等灯」的完美契合更让英特尔在中国的品牌传播事半功倍,在去年的春晚上,#等灯等灯春晚闪灯#也是英特尔官微上力推的话题。
可以说,人们对于「灯,等灯等灯」这段音乐的印象比「Intel Inside」的 Logo 和 slogan 要深得多。据统计,这段音乐在每五分钟就会被播放一次,这是哪一首流行音乐都无法比拟的。
至于这段音乐的诞生过程,其实相比起苹果和微软也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历程,在 1994 年,前英特尔首席营销官 Dennis Carter 经朋友介绍,委托了在美国深造的奥地利音乐家 Walter Werzowa 为英特尔的产品广告制作一段音效。
英特尔方面希望这段音效能带给人一种创新和排除机器故障的感觉,同时对电子设备厂商还要有一定吸引力。
电子乐团出身的 Walter Werzowa 从英特尔「Intel Inside」这句口号中得到启发,耗费了 10 天的时间,用木琴和马林马琴等乐器合成了 5 个音符,其中 3 个还是重复的音符,就是我们今天听到的「灯,等灯等灯」,Walter Werzowa 认为这段音效能给人一种可信可靠的感觉。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段音效虽然一直有些小改动,但那五个深入人心的音符一直保留至今,成为英特尔的「洗脑担当」。
诺基亚经典铃声
在那个点歌台和彩铃风靡的年代,一众经典的手机铃声频繁地在口袋中响起。诺基亚的 Nokia Tune、摩托罗拉的 Hello Moto、iPhone 的馬林巴琴……其中诺基亚的默认铃声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在芬兰手机巨人如日中天的九十年代,这段铃声每天会响起 18 亿次。
(图自:Metro)
Nokia Tune 这段铃绝对是史上最具辨识度的声音标识之一,诺基亚一度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据 40% 的份额,这段铃声也在诺基亚品牌传播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纽约音效品牌 Audiobrain 创始人 Audrey Arbeeny 曾在多次公开演讲中跟观众玩「听声音猜品牌」的游戏,在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国际品牌声音标识中,只有诺基亚的铃声从不会被猜错。
(图自来源见水印)
Nokia Tune 的前身其实是西班牙古典吉他手 Francisco Tárrega 创作于 1902 年的《Gran Valse》,诺基亚时任执行副总裁 Anssi Vanjoki 截取了其中 3 秒钟的一段作为诺基亚内置的默认铃声,并从 1992 年的 Nokia 1011 开始使用。
此后诺基亚基于这段音频做了多个版本的铃声,从 1994 年 Nokia 1011 到后来的 Lumia 手机,一直都能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这段铃声也是诺基亚手机的一个重要符号。前诺基亚手机首席声音设计师 Henry Daw 曾表示:
一致性对于诺基亚核心品牌的声音设计十分重要,但一致性不代表一成不变。我们要做的是在遵循品牌导向的基础上,在同一段旋律上设计出合适的声音。
(图自:ADWEEK)
诺基亚铃声的走红,很难说清楚是因为其极具亲和力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还是诺基亚当时的热卖。但诺基亚这段铃声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一段音频,英国 PH 传媒集团音乐和声音总监 Dan Lafferty 曾这样评价:
诺基亚铃声在手机融入大众文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正常应用,手机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诺基亚铃声的发展,给了消费者一个与那个时代的尖端品牌发生关系的超酷的机会。
(诺基亚历代铃声变化)
如今诺基亚辉煌不再,但诺基亚这段铃声仍不断在 iPhone 等手机中响起,有人统计这个铃声至今每秒种还会响起 20000 次,你的手机中也许就存在诺基亚的基因。
其实还有还有很多品牌拥有自己的声音 Logo,即便开机音乐和默认铃声的或许已经有点过时,但听觉作为大脑接收信息仅次于视觉的感官,声音起到的作用绝不逊色于视觉。
就像没有声音的电影几乎无法调动情感,品牌们仍在寻找作曲家 Joel Beckerman 在其著作《音爆》中提出的「音爆时刻」:
音爆时刻是声音扣动了情感的扳机的时刻,那一瞬间,声音激发了你的反应, 不仅仅是你大脑中控制声音刺激的区域,同样也作用在 了与记忆、恐惧、快乐,甚至是视觉、生理感觉或运动等相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