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这曲折的两笔,一笔是浪漫,一笔是疯狂 | 车标史
很多人都以为雪铁龙的车标是两个中文的“人”字叠加设计出来的,对于一个远在法国的车厂来说,这种说法未免脑洞大开,但话又说回来,雪铁龙这个品牌发展历程中的脑洞,可远比拿个异国文字当车标大得多。
营销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
中国 IT 届有个笑话,说罗永浩和雷军的差别,就是市场总监和技术总监的区别。而雪铁龙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与其它车企那些技术宅创始人的区别,也同理可得。
安德烈·雪铁龙诞生在一个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里,良好的家庭条件给了他两个爱好:看科幻小说和旅游。在 20 世纪初那段科技成就一日千里的梦幻日子里,他有机会接触到诸多新涌现出的技术。
1905 年,他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完成了学业,趁机在欧洲旅游,在波兰过境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种人字形齿轮,那个时候各种大型机械层出不穷,机械构件之间多用齿轮传递动力,而人字形齿轮的接触面积更大,耐用度更高。安德烈·雪铁龙意识到这种齿轮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就买断了这种齿轮在欧洲的专利权。
安德烈·雪铁龙就这样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闲钱的雪铁龙又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了汽车的商机,1908 年他接手了 Mors 品牌,开始制造汽车,为了了解世界先进水平是什么样的,甚至还专门去美国找亨利·福特取过经。
1914 年一战爆发之后,他当机立断开始制造炮弹,莱茵河畔的隆隆炮火,对他而言简直是滚滚黄金。注意,这个时候的雪铁龙已经有了 6 年造车经验了。
但是安德烈·雪铁龙传奇之处就是总是快人一步,1916 年,他意识到战争早晚会结束,军火生意并不能长久,而汽车则早晚会进入千家万户,他开始用军火收益,来扶持 Louis Dufresne 和 Panhard 两位技术人员研发平民车,还特别强调设计的车必须能用现有兵工厂的设备来生产。
1919 年 3 月,雪铁龙宣布第一款自有品牌汽车 Type A,这距离一战结束只过去了刚刚 4 个月……这是欧洲第一款批量生产、整体出售的平民车,成本和质量都很受人欢迎。
这辆车上出现了雪铁龙第一个自有车标:取自人字形齿轮锯齿的双人造型。
这哥们的口才想必也是惊人,他想在法国的核心区找一个宣传雪铁龙汽车的好地方,于是他找到了在香榭丽舍大街 42 号有个展示店的 Fernand Charron,说服对方把这个店面转让给了自己,最绝的是这个 Fernand Charron 本人也是卖车的,就这样被雪铁龙说服放弃了自己的生意来投资雪铁龙。现在这个展示店还归属于雪铁龙,大家去巴黎玩可以去转转。
安德烈·雪铁龙作为一个永不停歇的脑洞家,马上意识到了车型设计与“小改款”带来的新鲜感对提振销量的作用,1921 年,重新设计的 Type B 就披挂上阵了。这款车的车标也经过了设计,立体的八边形车标更显大气。
与雪铁龙当时喜人的销量相比,安德烈·雪铁龙及其公关团队在市场宣传上的举措堪称石破天惊,请允许我偏离主题给大家报道一下。
1922 年,雪铁龙租用了一架飞机,在巴黎车展开幕式的天空中留下了一条长达 5 公里的雪铁龙巨型字母,一时惊艳天下。
同年,雪铁龙觉得家庭都是想购车的,只是缺钱,于是创建了欧洲第一家汽车消费信贷公司,为车主提供分期付款的销售信贷业务。
1923 年,雪铁龙意识到只有干一些石破天惊的事情,才能让人们意识到雪铁龙汽车的重要性。他不仅组织车队环游了法国,还成功穿越了撒哈拉沙漠,同年,雪铁龙汽车又完成了穿越非洲和环行澳大利亚的壮举,一时间,雪铁龙的盛名和照片传遍了各种媒体。
1925 年,雪铁龙用 25 万个灯泡将自己的名字闪耀在法国的地标——艾菲尔铁塔上,这项骇世惊俗的宣传活动一直持续到了 1934 年,比现在巴黎迎接内马尔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从 1931 年开始,雪铁龙举办了让其永载史册的“黄色旅行”和“黑色旅行”。前者组织了一个车队从巴黎开到了北京,至今还能在北京汽车博物馆看到当时的车辆;后者则是为了宣传雪铁龙的半履带式皮卡,穿越了非洲大陆。
有这样高调的市场宣传,雪铁龙想不火都难。到 1933 年,法国售出的商用车中,雪铁龙的市场份额高达 40%。
与那些只会卖广告的厂家不同,热爱折腾还到处乱跑的安德烈·雪铁龙从未停止让自己的车在技术上更厉害的愿望,雪铁龙汽车在技术上的创新更是会让全世界汗颜:
1925 年,雪铁龙在世界汽车领域首发了全钢车身的 B10 车型,把汽车的耐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1932 年,在全新的 Rosalie 车系中,雪铁龙又研发出了以塑料材质作为发动机与底盘连接构件的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从 Rosalie 系列车开始,雪铁龙采用了直接用前脸摆车标的方式,两个巨大的人字形不但是水箱格栅的良好装饰,更让人老远就能看出这是一辆雪铁龙。
1934 年,成为雪铁龙发展史上无法绕过的一年,两件大事接踵发生。
这一年,雪铁龙发布了一款车,叫 Traction Avant,翻译过来非常简单粗暴:前轮驱动。
试想,谁会给自己孩子直接取大名叫“帅哥”呢?除非你真是帅的人神共愤。这款车有底气叫“前轮驱动”的缘故,在于它真的是世界上第一款前轮驱动的汽车。
这辆车实现了三个创举:1、承载式车身,Unibody 一体式设计;2、四轮独立悬挂;3、前轮驱动。每一项都是当时难以完成的技术创新,结果雪铁龙在一辆车上实现了三。
与这辆车的技术实力相比,车标的变化简直不值得一提,水箱上的车标变得更宽更大更突出,看起来饱满了许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在这辆车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宣传上都投下重资,且为了实现大批量生产,雪铁龙还翻建了自己的工厂,导致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财政苦难。
最终,在法国政府出面下,米其林对雪铁龙进行了注资,并开始介入管理,安德烈·雪铁龙被迫离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厂家。
仅仅一年后,安德烈·雪铁龙因胃癌去世,年仅 57 岁,Traction Avant 成为他主持设计的最后一台汽车,年华虽短,但能让自己的名字在艾菲尔铁塔上照耀法兰西夜空 10 年,这样的人生也配得上壮丽一词。
三驾马车,拉着你先到未来
在米其林治下,雪铁龙没有陷入平庸,反而一连拿出了三款在世界汽车史上留名的大师级作品。
它们分别是一辆小货车、一辆平民车、一辆豪华车。
1947 年,雪铁龙 H Van 亮相,这辆看起来好像装甲车的小货车,曾被评为改变了法国室内运输行业的面貌:简单平直的车身,易于制造;短小的车头,把尽可能多的空间留给了货物;侧边开门,方便邮差等需要频繁下车的人。
从 1947 年到 1981 年,H Van 一共生产了 34 年。这款车的车标开始缩小,逐渐向当今的样式靠拢。
你以为 34 年就很长了?天真。1948 年,雪铁龙发布了专为二战后的法国市民设计的平民车:2CV。平心而论,这辆车看起来确实有点怪异,圆滑的前盖、后盖、车轮盖,却被安在直上直下的车身旁,布篷软顶和两个青蛙似的大灯,略显突兀的出现在车身上。
但就是这辆车,以简单耐用,与独创格调,赢得了法国人民的喜爱,一口气从 1948 年生产到 1990 年,累计生产超过 500 万辆,直至今日你还能在欧洲几乎各个国家见到它的身影。
虽然只有一年之差,但是 2CV 的车标造型同 H Van 有着天壤之别,虽然还是出现在水箱上,但是两个人字形靠的非常近,经常被当做一个人。
以为雪铁龙只会造低端车?别急,下面这款车曾经被称作女神(The Goddess)。
1955 年,雪铁龙在巴黎车展上公布了 DS 19 车型,即便在 62 年后的今天,我面对这款车的造型仍然有震惊的感觉,因此我无法描述当时法国民众看到这样一款宛如来自未来的车型时的感觉。
我只知道,这款车在亮相后一个小时就被预订了超过一千台,一天之内被预定超过 12000 台,这个记录直到 2016 年才被打破,而打破这个纪录的车,叫做特斯拉 Model 3。
不仅是楔形车身、火箭状后尾灯、半包式后轮等设计震惊了世界,这辆车的技术创新也是石破天惊,DS 19 是第一款采用了雪铁龙高压式气液联动式悬挂系统(hydropneumatic self-levelling suspension system)的车型。
这套系统去除了传统汽车中悬架里的减震弹簧,而是在每个车轮上都装了一个金属半球,通过注入高压油,来保证无论汽车装了多少东西,或者遇到什么路况,都能保持车身高度不变。
DS 19 这款车身上第二传奇的事情是被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购买了一台作为座驾,这款车身上第一传奇的事情是救了戴高乐一命。
1962 年,戴高乐将军在法国遇刺,枪手向总统座车疯狂开枪,DS 19 连中 14 枪,左前轮和右后轮被打爆,但依然凭借独有的悬挂系统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突出重围。第二年,中法两国在戴高乐的推动下顺利建交,也曾有人称 DS 19 是中法友谊的重要见证之一。
这次事件,让雪铁龙的悬挂系统一举封神。1965 年,劳斯莱斯银影购买了这套系统,高傲的英国人肯在自己最豪华品牌的旗舰上使用这套系统,足见其历史意义。
因为 DS 19 的绝无仅有的辨识度,雪铁龙居然自信到并未在车前部安置车标,仅在车尾放置了一个小尺寸车标。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雪铁龙连续两次调整车标印刷造型,确定了以金色和白色为主的标识设计体系。
这次调整中涉及到的最著名车系,非 SM 莫属。1968 年,雪铁龙买下了玛莎拉蒂,希望生产高性能豪华车,SM 就是最终产物,这辆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前轮驱动车辆。
这辆车上肆意地张扬着法国人的想象力,为了保证全车的低风阻,雪铁龙甚至在车头设计了一个牌照盒,牌照得放在里面以免影响空气性能。
很多现在新车身上都没普及的设备都出现在这辆车上,比如随动转向的大灯,以及带电助力并且可以自主回位的方向盘。
但 SM 可谓生不逢时,大排量的它遇到了石油危机,直接宣告了这款车在市场表现上的崩盘。
1974 年,标致集团获得了雪铁龙 38.2% 的股权,两家公司开始联合,同年,雪铁龙推出了 CX 车型,广受好评,这款车在 1982 年卖给了广州市东方宾馆 120 台,成为雪铁龙入华的标志。
1976 年,标致集团购买了雪铁龙 89.5% 的股份,我们熟知的 PSA 集团自此成立,自此,雪铁龙在集团中承担更为年轻化的市场方向,车标也被重新设计为更具激情的红白二色。
并购并未能终结雪铁龙的高歌猛进:
1989 年,雪铁龙 XM 面世,具备了主动液压悬架,可以根据路况调整车体高度。
1991 年,雪铁龙发明了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后轮可以根据转弯方向进行适当的偏移,以提高车身的操控性能,这个技术也随着“富康”在国内的投产而家喻户晓,也奠定了雪铁龙在国内“弯道王”的美誉。
除此之外,抬头显示器、感光式自适应组合仪表、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偏航警示系统等技术全都是在雪铁龙身上首发。
2009 年,进入新千年的雪铁龙重新定义了自己的 Logo,两个人字不再是棱角分明,而是加入了圆润的弧度。
回顾雪铁龙近百年历史,历经风险而不倒,以张扬的想象力和疯狂的技术癖打造着骇世惊俗的车型,却又在一颗颗明珠结成之际遭遇变故,时也命也。
外观是一辆汽车的名片,车标是这张名片的头衔。
小小一个车标,蕴藏着一个车企锤炼产品的全部理念,见证了一个车企历史浮沉的全部瞬间,捍卫着一个车企直面社会的全部尊严。
董车会将每周发布一篇车标史文章,让我们从这一小块金属中,管窥汽车产业发展的伟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