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科技产品中的「直男癌」有多可怕?

新创

2017-08-18 11:02

尽管 iPhone 8 发布在即,最近硅谷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对「女性是否不适合科技行业」的讨论。

事件源于不久前 Google 一位员工发表的内部宣言,其中提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女性在编程等工作上效率低于男性,同时表示不提倡 Google 过分强调性别平等。

(Google 被调侃为 Goolag,与前苏联政治劳改营古拉格同音)

此番言论一出便在硅谷乃至全美引发轩然大波,对于把「多元化」视为政治正确甚至是企业精神的 Google 来说,这显然无法接受,在舆论风波愈演愈烈的情况下,Google 解雇了发表该言论的软件工程师 James Damore ,谁知却引发了外界更为热烈的讨论。

(美国各大科技公司员工性别比例,图自:Forbes

网友对于此事的讨论,也逐渐模糊了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界限。实际上就算在崇尚多元化的硅谷,女性员工比例偏低一直都是公开的事实,在苹果 、 Google 和 Facebook 等科技公司男性员工比例基本都在 7 成左右。

不过这一切似乎离我们有些遥远,这些科技公司失衡的性别比例到底会造成什么结果?或许从他们设计生产的科技产品中能见端倪。

一直以来科技发烧友和极客等词汇似乎都和男性的联系更为紧密,但这或许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级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女性对于科技产品的消费意愿往往不低于男性,一项调查显示一年内想换手机的女性比例更高于男性。

在众多男性主导设计的科技产品中,男性思维和视角是否也会让产品体验更适合男性而对女性更不友好?下面就来看看一些科技产品中的「直男癌」。

「女儿身」的 Siri 却当不好妇女之友

智能手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大屏手机已经成为主流,在大屏手机成为潮流的同时,也有不少女性抱怨一只手已经「hold」不住手机了,但如果要说大屏手机是因为男性设计者没考虑到女性较为小巧的手也有失偏颇,毕竟大屏手机也满足了不少女性看视频购物等需求。

meitut-1

而在手机市场也不乏对女性的讨好,自拍成为了一众国产厂商主打的功能。vivo 要「照亮你的美」,小米 6 说「拍人更美」,美图秀秀也推出了美图手机。但在智能手机里,也不总是对女性那么友好。

以 Siri 为代表的一众语音助手为例,如果你向 Siri 询问其性别,它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女人,可实际上这些语音助手的声音大都以女声为主导。

有学者认为这是女声语音助理是的原型是过去的电话接线员和秘书等角色,而这一职业往往是以女性为主。而这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被投射到了 Siri 等语音助手上,在电影《Her》中,男主人公就爱上有由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的 AI 语音助手。

(电影《Her》剧照)

美国华盛顿大学性别研究副教授 Michelle Habell-Pallan 认为这并不只是巧合。

当你想到助理,你倾向将它们的声音想象成女声,这与劳动被性别化和阶层化有关,文化领域里的某些观念被复制到科技领域,不断循环,如果你没意识到,你只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当然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对于为什么语音助手偏向使用女声这个问题,学界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伦敦大学学院社会与人类学家 Kathleen Richardson 认为女性的声音相对男性更加友善,也有研究表明由于这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女声可以唤起我们对于母亲的回忆。

(图自:Wccftech

这不是语音助手们中存在性别歧视的唯一嫌疑,去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语音助手对于女性可能遇到一些列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准备。

该项研究测试了 Siri、Google Now、三星 S Voice 和微软 Cortana 四款语音助手面对涉及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的应对状况。结果发现对于自杀、心脏病发等情况,语音助手们尚能给予一定的支援。但如果对其提出遭遇强奸和家暴等问题时,这些语音助手统统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提供相应的协助。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助手或许会在未来的智能设备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或许你认为冰冷的算法比起人类更加中立客观,但实际并非如此。

(图自:雷锋网

已有多项研究发现计算机算法也会把人类社会存在的性别偏见一并学习,波士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利用算法分析处理 300 万个 Google 新闻词库后,发现算法也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某些职业比如程序员会和男性联系在一起,而保姆等职业则跟女性关联。可以想象,当这些算法应用到招聘等行业后,算法上的性别偏见可能某些求职者看不见的求职障碍。

所幸的是,纠正算法的偏见比人类容易,已经有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叫叫「词向量」的技术,以此消除计算机算法中反映出的性别歧视,但毕竟算法规则也是由人类制定的,算法呈现出的偏见不过是人类社会的映射罢了。

科技产品有义务关爱女性健康吗?

前不久知乎上《致小米公司雷总的一封信》一文引发了热议,该文作者是一位听障儿童的父亲,苦于负担不起高价的进口人工耳蜗,于是向雷军提出让小米设备兼容人工耳蜗的需求。不少人指责这位父亲是道德绑架,但其实他的要求并不过分,不少特殊群体确实有着信息无障碍的权利和需求。

目前 iOS、Android、windows、mac os 等主流操作系统都内置了一些针对残障人士的功能,但仍有不少需求还未覆盖,这背后一方面是成本和人力的商业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开发人员根本没意识到这个群体的需求。

除了残障人士,女性也在科技产品的设计中遭遇过类似的忽视。苹果在 2014 年健康监测应用程序 HealthKit,并称这是一个全面追踪系统(comprehensive tracking system),然而就是这款可以「让你查看完整健康状况」的 app 却不支持对女性生理周期的记录。

(图自: Fusiondotnet

正因如此,HealthKit 一经发布就饱受批评,毕竟女性的生理周期是她们重要的健康指标,追踪生理周期也是众多女性的刚需。怎么看苹果都不应该忽略这个需求,苹果等科技公司以男性为思维主导的产品设计再次备受诟病。

或许是迫于舆论压力,在一年后的苹果 WWDC 大会上,HealthKit 终于更新了追踪女性生理周期的功能,可以记录月经期、排卵期、性生活等数据。不少媒体也不忘再酸一把苹果,《福布斯》和 The Verge 都都援引了一位 Twitter 用户的评论

苹果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女人了。

除了 HealthKit,在医疗领域也不乏「重男轻女」的科技产品,比如人造心脏。法国一家医疗科技公司 Carmat 生产的人造心脏设计之初就是以男性的身材为标准,因此这个关乎人命的产品适用于 86 % 的男性,却仅适配约 20 % 的女性。而 Carmat 也表示无意专门设计适合女性的人造心脏,因为这将耗费大量的成本和资源。

性爱机器人与物化女性

从蓝光到 VR,色情行业与科技行业的关系一向紧密,色情行业甚至总是在新技术萌芽时承担开拓者的角色。色情行业长久以来也被不少人诟病为物化女性,在成人娱乐行业面向男性的内容也远多于面向女性的,而在新兴的性爱机器人领域则延续了这个趋势。

(配备人工智能技术的性爱机器人 Samantha,图自:Quartz

最近据外媒 Quartz 报道,性爱科技市场规模高达 300 亿 美元,但实际上目前却没有哪家公司在开发女用的性爱机器人。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女性的需求相对男性要小,而一项研究表明,购买情趣用品的人群中男女比例是相当的。

(图自:Quartz

至于性爱机器人,其实就是「充气娃娃」的升级版,主要将硅胶与电子动物制造技术相结合,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能让性爱机器人更加逼真。但正如上文所分析的,算法也存在着性别偏见。人工智能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在科技行业中更为严重,微软研究人员 Kate Crawford 称之为 AI 中的「白人问题」,Google 员工 Margaret Mitchell 则认为 AI 是「男人的世界」。

尽管性爱机器人的技术尚未完善,大都停留在开发阶段。但媒体对于性爱机器人的报道也可能透露着对女性的不友好,比如一种针对男性开发的具有「模拟强奸」功能的性爱机器人,就被不少人认为可以减少对女性性侵的发生率。

(美剧《西部世界》中的妓女)

负责人机器人基金会(Responsible Robotics)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应当重视性爱机器人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同时认真考虑是否应该在性爱机器人上引入「模拟强奸」功能。

因为性爱机器人进一步强调了将女性身体作为商品的概念,这完全符合了「物化女性」这一概念的定义。该基金会也提出,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未来是否要开发儿童性爱机器人来减少儿童性侵案的发生,这无疑会在社会引发更大的争议。

色情行业本就存在道德争议,在不少国家更是不合法的存在。但如果把性爱机器人行业视为情趣用品的一种,按照性别平等的原则,男性和女性都应有同等权利来获得这些产品带来的体验。因此与其要求男性不去使用这些产品,更合理的方法也许是让女性也有同等获得这些体验的权利。

在性别平等和多元化逐渐成为主流观点的今天,对于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往往能引来舆论如潮般的口诛笔伐,前段时间把女性整容比作二手车改装的奥迪二手车广告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实际上,当「性别平等」成为台面上的政治正确时,性别歧视的血液还依然在社会中不断流动,在看似中立的科技产品中更是如此。

前段时间《卫报》一篇题为《科技,不过是男性压迫女性的新手段》(Tech has become another way for men to oppress women)的文章也阐述这一现象的危害,该报道认为技术发展正在以种种方式破坏性别平等的事业:

问题不仅在于科技产品中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们也常常对女性的生活经历表现出无知或不关心。

在科技与生活联系越来紧密的今天,尽量去消除科技产品中的性别偏见无疑是必要的,正如《卫报》那篇报道所说的:

我们需要研究一下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黑镜,让光芒穿过缝隙照亮黑暗的角落。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