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开启 “脑计划”,要在脑科学领域 “赶英超美”
瑞士知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对智力下过一个定义:
智力是你不知道怎么办时动用的东西。
最开始,人类一切的智力活动都是通过人脑来进行的。但当脑科学研究的序幕开启、人类开始走进神经科学研究的领域之后,依托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新的 “智力” 活动代表。
1997 年,IBM 的 “深蓝” 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是计算机第一次在此领域击败人类。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2016 年 3 月,由 Google DeepMind 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 第一次在不借助让子的情况下击败了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李世乭,再次创造历史。因为在传统观念看来,围棋的竞技更加复杂,计算机此前最好的算法也只能达到一个优秀棋手的水平,但无法登顶。
(图片来自:Wired)
2017 年 5 月,升级版的 AlphaGo 继续挑战世界第一棋手柯洁,并且取得了全胜。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威力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担忧。
但无论是电脑将战胜人脑,还是人脑始终完胜电脑,对于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永远不会止步。这不仅会影响到科技的进步,更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欧美国家是先驱者,但中国也并不打算落后。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透露,中国将于今年底推出 “脑科学研究计划”(以下简称 “脑计划”)。
(图片来自:The Independent)
这个 “脑计划”,主要针对脑科学和类脑研究进行名为 “一体两翼” 的战略部署。“一体” 指以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主体,“两翼” 则包括对脑重大疾病的研究和通过计算和系统模拟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
早在 2015 年,研究人员就已经在此领域达成了共识。去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还被 “十三五” 规划纲要确定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之一,作为 “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 的四个试点之一进入了编制项目实施阶段。
蒲慕明表示,虽然 “脑计划” 的具体细节还未确定,但政府会投入巨资,民营资本也有望参与,总投资规模 “将与美国 ‘脑计划” 相当”。
2005 年,美国曾推出 “神经科学研究蓝图” 计划,并于 2013 年投资了 30 亿美元用于推动创新性神经技术开展大脑研究的国家专项计划,2016 年还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
(图片来自: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目前每年对神经科学研究投入的资金多达 50 亿美元,如果算上私人基金的捐助,数量会更多。
欧盟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可观。他们曾经推出为期 10 年的 “脑计划” 研究项目,有上百所欧洲院校和研究中心参与,项目经费高达 12 亿欧元。2016 年,他们还宣布将继续增资 1 亿欧元。
相比之下,中国就稍微有些落后了。不仅投入的经费要远低于欧美国家,在人才储备、参与机构数量方面,也是略逊一筹。
因此,中国 “脑计划” 在今年底的正式落地,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了。
这也是科学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一方面,随着近几十年脑科学发展速度的加快,包括在神经网络在内的新技术不断涌入,将该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在内的脑部重大疾病仍在困扰着人类的生活,急需更加先进的技术来解决。
(图片来自:The Conversation)
在这些研究分支之下,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说美国神经科学专家已经对大脑的结构和分区实现了精细的描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人类对大脑的工作原理将实现更加深入的理解。
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是离不开对脑科学的深入探究。
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个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们认为,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涌现的新趋势。脑科学研究对大脑认知神经原理的认识,不仅提升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脑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片来自:HuffPost)
从目前各国已经启动的 “脑计划”来看,美国更侧重于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欧盟则主攻以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功能;日本也推出过 “脑计划”,主要是以狨猴为模型研究各种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原理。
根据蒲慕明的介绍,中国的 “脑计划” 会更加全面,融合了上面三个不同层面的布局。但在涉猎的范围有所取舍的前提下,在未来的十五年内,中国希望能够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据悉,除了中科院之外,包括北大、复旦、浙大等高校也将参与到这次的 “脑计划” 之中。
题图来自: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