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又开始了对飞信的 “抢救”,然而这波可能还是不行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下图这个 logo?
继去年被传下线引发网友一众唏嘘后,近日中国移动的两则招标公告,又将飞信这个早已被人淡忘的通讯工具拉回了大众视野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飞信竟然还活着!” 感叹过后,大概也就将其抛诸脑后了,毕竟飞信跟我们还有什么关系呢?
今年距离飞信问世已有十年之久,这个与微信仅有一字这差的通讯工具,早已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被后辈们拍倒在沙滩上,移动的巨额投入,还能否让它卷土重来?
诞生:短信时代的神器
现如今,我们都习惯了有事没事在微信中吼两声,文字不够还得表情包来凑,追求简洁、保密性的还用上了 Telegram,Line、WhatsApp 的拥趸也不在少数。然而,正如今天我们在为每月套餐流量超支而苦恼一样,10 年前的我们,也因为短信条数的限制而不得不惜字如金。
尽管当时移动互联网已经呈现出火热的发展势头,但彼时短信仍是人们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2006 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 4300 亿条,一直到 2012 年,这一数字都在逐年增长。诞生于 2007 年的飞信,就是凭借着免费短信的卖点,迅速俘获了一票用户。
“与短信互通” 是飞信最大的特色。不同于其他通讯工具需要双方同时安装对应客户端并保持在线,飞信借助其中国移动的背景,可以直接从 PC、WAP 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可以说,飞信的出现,拯救了无数热恋中情侣的钱包、解放了高校宣传部、班干部、辅导员的双手,在当时堪称是神器一样的存在。
(图片来自:搜狐)
而飞信的平台覆盖也相当全面。除了 iOS 和 Android 两大阵营外,当时用户基数庞大的塞班平台也没落下,电脑端和网页端的出现更是方便了需要进行大量群发操作的高校用户。
(图表根据中国移动财报数据整理而成)
免费短信切中了用户痛点,客户端也做到了全平台、多方位的覆盖,飞信就这样一路发展壮大,2012 年其活跃用户数达到了 9000 万,那个时候微信才刚问世不久。不过,登上了巅峰的飞信,却再也没能更进一步。
衰落:被时代所抛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初用免费短信赢得人心的飞信,却也因短信的式微而走了下坡路。
自 2012 年全国短信数量创下 8973.1 亿条的新高后,短信的数量就一直在下滑,与不断攀升的网民人数长成了鲜明对比,2012 年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4.2 亿,占网民总数七成以上。
(图表根据各年度《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整理而成)
显然,各种移动通讯工具分流了用户对短信的使用,毕竟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加上网速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降,在微信或 QQ 上发一条信息的消耗的流量费,可比发一条短信便宜多了。更何况,在微信、米聊的语音消息、图片、表情包等花样繁多的聊天方式对比下,短信单纯的文本信息就显得不够瞧了。
面对全网覆盖的微信,这个时候飞信的封闭性缺点就暴露了出来。当微信不仅移动、电信、联通全网通吃,还支持用 QQ 号直接登陆时,飞信却还在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联通和电信用户拒之门外,指望着靠屏蔽对手来吸引更多用户。真不知道移动是高估了飞信的能耐,还是对短信的前景过于乐观了。
事实上,飞信之于移动本身就是一个略显尴尬的存在。自诞生起,飞信就背负着 “影响短信营收” 的担忧。
据知乎上一名参与过飞信项目的用户透露:
飞信的开发、运营、推广时,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 这个罪名显然谁也担待不起,这就注定了飞信从一开始就被束缚了手脚。
(图片来自:搜狐科技)
一直到 2012 年,飞信才对联通、电信用户开放,本来就已经晚了,而不同运营商之间互发消息仍需要按当地短信资费标准收费,更让这一举措显得鸡肋。这个时候,飞信还是将短信作为其核心功能以及营收的主要来源,殊不知短信早已是日薄西山。
飞信的没落,固然有外部的因素,但不得不说,移动自己也把好牌打烂了。被限定了不能 “打死” 自家业务的飞信,最终也就只能落得个被别人 “打死” 的下场了。
飞信还有救吗?
在本次招标之前,移动也曾几次对飞信展开 “拯救” 行动。
2013 年年初,中国移动对飞信进行过一次业务重构,上线了公众平台等功能,说白了就是把飞信做得更像微信了。当时通稿称这次重构 “初见成效”,当年年底移动相关负责人透露飞信活跃用户达 9000 万,引入公众账号 55 万个。然而,从飞信随后的发展来看,所谓的 “初见成效”,怕也只是 “回光返照”。
(图片来自:新浪科技)
还有 “曲线救国” 的方式。
首先是在 2011 年时,中国移动在飞信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名为 “飞聊” 的即时通讯产品,主打跨平台的免费短信、语音、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发送,并且可与飞信好友互发消息。
(图片来自:腾讯科技)
与飞信相似的定位,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只是多了语音消息、非移动用户可使用等功能,也让人质疑飞聊存在的必要性,况且当时功能更丰富、体验更佳的微信、米聊等产品早已风生水起,飞聊已错过最佳时机。
功能重叠、错失时机,导致飞聊在推出近两年时间里只积累了不到 200 万用户,最终也只能被中移动抛弃。
至于飞信,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了,但还在挣扎着活着。
去年 6 月份时,移动一则 《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让不少人误以为飞信要停止服务了,但导致官方不得不出面辟谣。随后它有了个新名字,叫 “和飞信”。
和飞信于去年年中上线,用的仍是 “feixin” 的域名,而官网的介绍则是 “企业 OA 协同办公考勤工具”,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微信或是阿里的钉钉。大概是项目还在起步阶段,移动并未投入资源宣传推广。
移动在 9 月 22 日和 10 月 11 日分别发布了两份招标公告,对应的是和飞信客户端的技术实施以及整体运营,两个项目服务期均为一年,总计招标金额达 8391.1 万元。这样看来,移动并未打算放弃这项业务。
如果说在个人通讯市场上,飞信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那么转型企业通讯工具,就纯粹是跟在别人后头跑了,毕竟这一领域已有诸多玩家入场,况且连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至今也难言成功,晚了不只半拍的和飞信,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保持乐观。
我们试图体验一下和飞信业务,但在完成注册后,却始终无法登陆,可能是正在招标的缘故吧……
其实,中移动如此执着于拥抱移动互联网,不妨先考虑学习一下联通和电信,推出一下互联网流量套餐可好?
题图来自: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