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一个赌输了的故事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keso 怎么看(微信 ID:kesoview),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共享单车这一局,现在基本到了清场阶段,未能成为剩者的玩家,开始陆续倒闭、退出。从六月份开始,小鸣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卡拉单车等一大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最新的例子是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
先别忙着感慨市场残酷,哪有不残酷的市场?其实所有的共享单车创业者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他们正在加入的是一场资本赌局,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事,关键看你能不能融到钱,融到多少钱。
2016 年 10 月,在共享单车市场爆发前夕,行业先行者 ofo 和摩拜单车,各自完成了 C 轮融资,融资规模都在 1 亿美元以上。似乎是嗅到了商机,2016 年 10 月到 11 月间,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哈罗单车、町町单车、悟空单车、卡拉单车等一大批后来者蜂拥而至,共享单车市场一夜间变得拥挤不堪。在 Android 第三方应用商店酷安中用 “单车” 作关键词,可以找到 80 个共享单车相关应用。有人笑称,共享单车太多,颜色不够用了。而且大家的创意出奇地一致,都叫 “XX 单车” 或者 “XX bike”。
他们的小心思其实不难猜到,无非是借着共享单车的风口,赌一把,万一赌成了呢。阿里巴巴曾有过一句著名的赌徒格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赌徒在所谓的风口上下注。
有人把中国式风口描述为: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哄而乱,一哄而散。我们都还记得美团带起的千团大战,也记得小米带起的互联网手机创业潮,至于各种打车软件的大混战似乎就在昨日。中国创业者中有太多这样的追风少年,却一直在追逐别人的风口。风吹过,只剩一地鸡毛。
11 月 16 日,小蓝单车 CEO 李刚写了一封道歉信:“我做错了,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跟所有团队成员、用户、投资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一声抱歉。” 不过,他所说的做错了,主要是指没有找到钱。我相信他为融资,甚至寻求被收购,一定殚精竭虑,做过很大的努力。但是,他的错仅仅是没能融到钱吗?
失败,本来就是创业的常态,有什么好道歉的?但因自己的野心和机会主义,将团队成员、用户、供应商甚至物业置于风险之中,就不是轻轻说声抱歉就可以化解的。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物业租金,挪用用户押金致使押金无法退还用户,这不是创业失败,这是拖所有人下水。
在那封道歉信中,李刚说:“各方并购,有真有假,而我总是抱着侥幸选择相信善意,而在共享单车这样凶险市场,我的心智还太幼稚,一无所获。” 看得我就要潸然泪下了。但李刚原本的创业项目并不是小蓝单车,而是野兽骑行。更早之前,他曾经做过一个叫 “快按钮” 的手机配件,这个产品与国外众筹平台上的一个名叫 Pressy 的产品高度相似,快按钮被指抄袭。后来,360 推出同类项目 “360 智键”,小米推出米键,李刚反过来指责大公司抄袭,让创业公司无路可走。再后来,360 智键与快按钮合并,合并后的团队交由李刚负责。不过耳机孔按键项目很快就被证明是个伪需求,360 智键和小米米键如今早已莫知所终。离开 360 后,李刚开始做骑行社区,后来开始涉足硬件,再后来推出碳纤维山地车和公路车。
不过,高端骑行社区和全碳整车,肯定算不上风口,这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心急的人做不了,浮躁的人做不了。果然,从 2016 年 11 月起,李刚抓住了风口——共享单车。
当一个新兴的市场短时间内涌入太多的创业者,这个市场基本上就成了不适合投资的市场。VC 也会想一想,这么大的资金需求,谁来接盘?腾讯、阿里已经各有归属,腾讯投了摩拜单车,阿里。投了 ofo,小巨头中,美团 CEO 王兴个人投了摩拜,滴滴、小米投了 ofo。百度?百度正 All in AI 呢,哪顾得上搅和共享单车这潭浑水。
迟到的小蓝单车希望以 “最好骑” 的共享单车,来取得竞争优势,“如胸脯般柔软” 的车座,第一个加上禧玛诺变速器的共享单车,诸如此类。在摩拜单车的皮实但不好骑,和 ofo 的好骑但损不皮实之间,确实存在既皮实又好骑的中间地带。不过,共享单车的根基,在于可获得性,在好骑但找不到,和不好骑但到处都有之间,用户毫无疑问不会为了好骑而四处寻寻觅觅。况且,ofo 和摩拜也都在不断改进,让自家单车能在好骑和皮实之间达成平衡。
尽管李刚给小蓝单车的失败找了很多理由,但在一场比赛现金厚度的赌局中,小蓝单车手里其实没有多少筹码,拿不到钱,找不到接盘侠,其实都是正常的。就算没有六月份的 “运营事故”,小蓝单车的未来也不会有多少光泽。但在明知难有新的资本进入的情况下,李刚选择押上用户的钱。今年 3 月,小蓝单车推出了半年免费骑行特权卡,售价 199 元,并承诺 180 天后将全额返还 199 元。
当企业开始打用户押金的主意,开始推诸如充 100 返 100,或者交 199 元押金单车免费骑,半年后返还全部押金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开始透支未来,一来说明企业没钱了,二来为搞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饮鸩止渴。
我在《论乏味的资本主导的互联网创业》这篇文章中曾说过:“当风险投资越来越变成一场无聊的堆钱游戏,输赢全看钱堆得有没有对手高,创业环境和创业者心态就都被扭曲了。”
这是一个赌输了的赌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