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热点刚过,奔驰/奥迪/宝马却带着共享汽车来改变你的出行方式
要说今年在网络里被经常提及的几个关键词,相信「共享」这个从年头谈到年末、从上线谈到倒闭、从盈利谈到亏损,颇具 “跌宕色彩” 的单词会名列其中。
命途跌宕的共享单车
今年,共享单车业务在国内迅速起飞。以 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为主的几家共享单车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将共享单车铺广到全国各地,百花齐放。作为解决上班族出行「最后 1 公里」的交通工具,低廉的价格、方便的租赁方式、超低的使用门槛,自然在上线不久就成了大家短途出行的首选。
(ofo 共享单车,图源:视觉中国)
不知从哪时开始,我们的大街小巷都停满了「黄橙蓝」的共享单车,走在路上都能看见拿着手机看地图找单车的人,「滴滴,啪!」的解锁声成了我们走在路上的 BGM。
根据我国交通部统计报告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 6 月,全国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单车总数达 1600 万辆,平台注册人数共计 1.06 亿,累计服务超 15 亿人次。
(摩拜共享单车,图源: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业务的迅速扩展,让不少人享受到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然而,随着单车公司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单车数量上的投入,市场逐渐出现了供大于需的不衡现象。
另外,大量单车的日常维护、被非法占有、丢失等问题都让共享单车企业承担着莫大的支出成本,入不敷出的运营情况外加资金链的断裂,让二、三线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在近期出现了一股 “倒闭潮”。
(酷骑单车分部已人去楼空,图源:东方 IC)
今年 6 月,悟空单车宣布停止共享单车服务,成为了首家宣布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本月中旬,小蓝单车、酷骑单车也接连宣布停止共享单车服务。据统计,目前共有 6 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停止服务,除了悟空、小蓝和酷骑三家知名共享单车企业外,还有 3Vbike、町町单车、小鸣单车三家企业名列其中。
(杭州的共享单车「坟墓」,图自:Wired)
共享单车的概念无疑是方便大众出行的良方,但运维不善、供应链和资金链断裂让大量的小型企业遭到淘汰,这也是其他小型共享单车企业在未来将面临的问题。而在共享单车迅速发展的同时,另一个「共享」产业也正迅速崛起——共享汽车。
非直营「共享宝马」的泡沫
在共享单车带来的「共享」热潮后,衍生出了不少分时租赁的共享产物。上至共享飞机,下至共享充电宝,「共享」的经营模式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
(沈阳的「共享宝马」,图源:新浪汽车)
今年 8 月,国内弘扬共享汽车公司宣称在沈阳投放 1500 辆宝马 1 系汽车,并声称每公里仅需 1.5 元,所产生的油费、停车费全部可免,押金仅需 999 元,每天 200 元封顶。如此实惠的价格和条件就能将宝马租回家,分摊下来的费用比你在滴滴打专车还要便宜。
有着如此低的门槛就能将一台「宝马」租回家,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不少人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沈阳「共享宝马」)
然而,这家共享宝马的公司只是一家私营的汽车租赁企业,与宝马官方并无合作关系。而这家公司在投放少量的宝马 1 系后,后续却杳无音讯。
实际上,在国内提供「共享宝马」业务的不止 “弘扬” 一家。国内共享汽车公司 EZZY 也曾提供宝马 i3、奥迪 A3 两款车型供用户选择租赁。但是大批宝马车的运营,整体成本要比其他入门车型的要高很多,而且 2000 元起的押金也无形抬高了租赁的门槛,最后使得这项服务的受众人群相当局限。就在 EZZY 推出这个项目不久后,便宣布公司解散。
这里我们姑且不评判它们是 “真” 还是 “假” 的共享宝马。单从侧面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共享汽车的运营成本、维护方式、盈利模式显然与共享单车的生态不同。
不过,真正由宝马集团「直营」的共享宝马就要来了。
(宝马集团与 EVCARD 在成都开启 ReachNow 服务仪式,图源:钛媒体)
据 BMW Blog 报道,12 月 1 日,宝马集团与环球车享旗下的电动车分时租赁平台 EVCARD 在四川成都正式上线宝马在亚洲的首个永久性共享汽车项目 ReachNow(中文名:即刻出行)。而在本次合作中,宝马共投入了 100 台 BMW i3 升级版电动车作为运营车型,定价为 2 元/分钟。
(ReachNow 项目的 BMW i3 升级版电动汽车)
2 元 /分钟不设封顶的租赁价格,看上去略有小贵。但整个使用过程相当方便,用户可以通过 EVCARD APP 进行车辆预约、网点取车、网点还车、付费等一系列操作,即便是启动车辆也无需钥匙开启。
(BMW i3 内部,图源:geekwire)
目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环球中心、成都天府软件园三个网点已经开始运营。到 2018 年,全市 25 个配备专业人员的网点将在成都陆续投入启用,这些网点主要分布在高档住宅区、CBD 商业区、大型企业办公区、政府办公区和五星级酒店群周边,用户可以在这些网点中取还车辆。
(ReachNow 项目的 BMW i3 升级版电动汽车)
在本次启动大会上,宝马集团出行及全球能源服务副总裁 Dr. Bernhard Blättel 表示:
提供共享化服务是宝马集团期望在未来实现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出行市场之一,这次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国推出 ReachNow,旨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个更轻松便捷、可持续、低碳、高档的共享出行方式。此次合作,宝马集团能与 EVCARD 联手将 ReachNow 服务落地中国,是宝马在移动服务战略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ReachNow 项目的 BMW i3 升级版电动汽车)
在「共享汽车」这个模式上,其实宝马一直都在做尝试,而且有着相当不错的成果。
早在 2015 年,宝马与汽车租赁公司 Sixt 在欧洲推出了 DriveNow 服务,根据宝马公布的消息,截止到 2017 年,该项目注册用户达到了 100 万,而且目前正处于盈利阶段。而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初,宝马在美国地区上线 ReachNow 服务,而在北京也开始进行了小规模的试运营工作,效果甚佳。
共享「洋」汽车在国内正稳步发展
其实,宝马并非是在国内首个推出共享汽车的「洋品牌」,2016 年奔驰就已经在重庆地区上线了 Car2go(中文名为:即行)的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奔驰在这个项目中可谓是 “财大气粗” 地投入了 600 辆 Smart Fortwo(上线初期为 400 辆)。
相比于宝马 ReachNow 的定点取还,奔驰的 Car2go 还支持用户在任何一个市政公共停车位中停放,实现随时随地取车还车。若长时间内没有下一任用户租用,则会有专门的管理员将汽车驾驶到附近网点。
(奔驰 Car2go 提供了 Smart 作为主营车型,图源:Automotive-fleet)
不过,Car2go 的计费标准相比 ReachNow 要相对复杂。标价 1.19 元/公里+0.59 元/分钟,换言之就是每分钟 1.78 元起步,根据用户路程和用车时间不同而扣费。
目前,奔驰已将这个项目推广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并与 Car2share 的定点取还服务合并,用户可以通过网点或公共停车位两者中选择用车。
比宝马要更早一些上线的还有奥迪。在刚过去的 11 月下旬,奥迪低调上线了一个名为 「Audi on demand + 移动出行」的服务和「奥迪出行」的 APP。尽管奥迪官方并没有因为推出新业务而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但在本质上这就是由奥迪官方提供、本地移动出行运营商飞驰镁物负责运营的分时租赁服务。
相比前面的奔驰、宝马,奥迪的运营模式更偏传统,但车型种类则是 BBA(Benz、BMW、Audi)三者中最多的。
在「奥迪出行」APP 中能看到,奥迪提供了包括家用轿车、SUV、性能轿跑三类车型可选,其中包括了 A4L、A5、A6L、A8L、Q3、Q5、Q7、TT 等等。令人惊喜的是,奥迪的 RS 系列性能车、超跑系列的 R8 也能通过 APP 预约租车。
此外,奥迪的租赁结算方式与前面两家以分钟计算的方式不同,奥迪以「天」和「小时」起算。以奥迪 R8 为例,一天的租金是 9900 元,一小时的租金是 1300 元;而 A4L 则是 950 元一天,125 元一小时。不过,奥迪目前仅支持北京 1 家 4S 网点取还汽车。
虽然租赁价格与奔驰、宝马两家相比要稍贵,而且取还汽车只能固定地点,但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奥迪出行」提供管家上门送车、取车服务,随车附带雨伞、纸巾、手电筒、急救包、无线 WiFi 等,即便这是一台「共享汽车」但都能让你有着自家轿车的体验。
其实我们细心发现能看到「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低碳环保的出行方案。
而共享汽车的租赁模式也在向共享单车的 APP 方向靠拢、简化,从上车到下车,基本一台手机就能完全解决。实际上,「共享」所带来的除了是代表一种更方便的服务体验外,也代表着一种简单、自助的租赁模式已经诞生。
(TOGO 停车位)
除了奔驰宝马等 “洋品牌” 在国内推出分时租赁服务外,在国内也有不少车企和互联网背景企业联手推出了相关服务。
(「巴歌出行」共享汽车)
其中, EVCARD、绿狗租车、巴歌出行、TOGO(途歌)等平台在国内都已经将「共享汽车」这一概念推行了一段时间,车型主要以荣威 e50、奇瑞 eQ、北汽 E200 等新能源汽车作为运营,网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中。目前这些国内的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已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而本地化服务的软硬件方面也随着用户的反馈不断升级,形成了一个颇为成熟的生态体系。
面对国内已竞争激烈的「共享汽车」市场,奔驰、宝马、奥迪这些 “后来者” 无疑是需要更加谨慎地投入。
「共享单车」在今年的一轮洗牌让我们意识到大量设备的维护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的把控万分重要,而且「共享汽车」无论在租用门槛、责任划分等目前仍存在争议,这也是让共享汽车不能 “照搬” 共享单车运营模式的主要原因。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有着三家车企大厂的先头加入,随着服务和策略的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车企会加入到分时租赁的市场当中。而简单、便捷的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模式,也将会对传统租车企业和打车平台造成一定的冲击。
题图来源: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