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设计奖办了 7 年了,今年有什么不一样?
从 2011 年开始,豌豆荚就开始在做一件事——开办 “豌豆荚设计奖” 栏目,每周为用户发现一款优质应用。
这件事已经坚持了七年。
2017 豌豆荚年度设计奖都颁给了谁?
几何艺术迷宫中体验亲情与成长的《纪念碑谷 2》;在随机地牢中扫射怪兽的《元气骑士》;用电影分镜还原烧脑故事的《致命框架 2》;跨越时间的爱之歌《我在 7 年后等着你》。
这四款游戏凭借着新颖玩法、深远立意、精美画面、出彩音效,获得了年度游戏。
视频编辑与拍摄利器 VUE;浏览纯粹美好的夸克浏览器;让家成为艺术品的好好住;售卖时间的阅读器网易蜗牛读书。
这四款应用凭借功能、内容、设计、创新方面的优势,获得了年度应用。
一直推动 app 设计文化的豌豆荚设计奖特别设置了 “年度设计团队” 奖项。画面精美的解谜游戏雨纪、带来触手可骑出行生活的摩拜单车、用最美中国风传承中国文化的折扇,获得了年度设计团队。
它变得有哪些不一样了?
这个问题,在昨天晚上举办的 2017 年度豌豆荚设计奖盛典有了答案,豌豆荚宣布:
升级豌豆荚设计奖,打造流量、内容、品牌三维一体的新分发模式,全面推动应用分发行业消费升级。
这样的解释,对一个靠 “豌豆荚设计奖” 才能决定今天下什么 app 的用户,或许是有些过于晦涩。但我们应该去理解,如今豌豆荚已经是阿里的一部分,并且是阿里应用分发的核心品牌。
阿里应用分发成立于去年年底,它涵盖了阿里旗下豌豆荚、PP 助手、UC 应用商店、神马搜索等等。这些平台的流量被一起打包,成为阿里试图覆盖尽可能多的分发场景的基础支柱。
具体来说,“流量、内容、品牌三维一体” 的新分发模式,主要指的是以下的变化:
- 流量:豌豆荚设计奖从栏目升级为独立频道,增加曝光。
- 内容:丰富豌豆荚设计奖,将有层次和结构化地组织高品质的 UPGC 内容,包括用户评论、大鱼号作者产出的应用测评、专业 app 测评媒体与游戏媒体等内容。
- 品牌:这指的豌豆荚通过旗下的 “应用发布会” 栏目摸索出的一套宣发模式,比如对 app 提供的定制化内容营销方案进行创意首发。
“豌豆荚设计奖” 变得更加重要,原因是阿里认为: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进入消费升级时期。把握消费升级红利,光靠 “流量” 的分发思维是不够的。
升级 “豌豆荚设计奖”,就是阿里强化内容分发布局的第一步。
豌豆荚之变背后发生了什么?
“豌豆荚设计奖” 之变,是渠道落寞的客观现实,是豌豆荚拥抱变革的勇气,也是它是始终坚持 “发现好应用” 的初心。
几年前应用商店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而豌豆荚凭借进入市场时间较早、风格清新独特、界面简洁等优势,推出市场后不久便得到了用户的追捧。
2010 年上线,不到三年就拥有了 1.5 亿用户量。当时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
每四个安卓手机用户中,就有三个是豌豆荚用户。
但随着巨头开始布局应用搜索,豌豆荚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其中抢走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包括:百度的手机助手+91 无线应用分发平台;背靠安全卫士、浏览器、搜索平台的 360 手机助手;以后腾讯出品的应用宝。
2012 年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再一次压缩了独立应用商店的生存空间——手机制造商们开始利用位于产业链上端的优势,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将用户引导到手机内置应用商店中。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豌豆荚的反应是冷静的:
豌豆荚从来都没有过渠道优势 ,我们所擅长的一直是产品的质量和口碑。
这个时候,应用商店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充其量只是权利的转移。
但真正威胁到渠道的地位的力量正在生长——随着玩家的成熟,他们对应用的价值有了自己的判断,不再单纯依赖应用商店获取移动游戏和应用。
终于,渠道为王开始朝着产品为王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都进行了改版,加强了编辑人工推荐的重要性。
而这不就正好是 “豌豆荚设计奖” 这七年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