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小米降噪耳机体验:299 一副有线降噪塞,卖点到底在哪里

评测

2017-12-29 11:52

降噪,可算是 2017 年耳机圈一大关键字。

除去 BOSE 这种降噪界的头号选手,大部分面向消费领域的耳机品牌,都在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推自家的降噪耳机产品,形成了一股产品热潮。

在这段热潮的早期,大部分产品都以头戴式耳机为主。无线加上降噪这个组合,让降噪耳机再次成为一个热潮。当这股热潮发酵到一定程度,厂商们便借势推出自己的其他产品,如带主动降噪的无线耳塞等等……

最近,小米也加入到这个阵营当中。他们推出了一款带 Hi-Res Audio 认证的小米降噪耳塞。通过本次体验,爱范儿(微信号:ifanr)告诉你,它的优势是不是真的只有价格。

简单,简单就好的设计

简单,是小米降噪耳机的主要设计元素。从半透的外包到机身外观设计,整套产品都是跟着一个简单平凡的设计思路去做。

小米这次放弃了之前用密封纸盒的办法,改用半透明的包装来装产品。盒子分成了纸盒和透明收纳盒两部分,下面纸盒装的是一个小型的收纳袋,用来收纳耳机避免刮花的。

透明的收纳盒内部有一个软质塑胶,塑胶夹层有绕线槽,平时用来收纳也很方便。

收纳塑胶的下方是替换塞,小米一共附属了 4 套替换胶塞,包括 XS S M L 四种,M 是预装在耳机上的那个。当然,这些都只是普通的胶塞,小米并不会在一副 299 带主动降噪的圈铁耳塞上附送海绵套的。

但从价格来说,这个配置其实也足够了,毕竟在 299 这个价格上还要配多组配塞的,一般也不带主动降噪模块。

造型设计方面,小米降噪耳机还是走之前的设计风格。经典的圈铁结构为耳机设计定下了方向,耳机机身的尺寸也稍稍有点大。

机身表面会有金属拉丝的细节处理,这次用的黑色看起来也会有一点偏紫,表面的颗粒也会突出整体的金属感。

小米将降噪模块和线控整合在一起,线控采用常见的三键组合,中间的按键控制播放,旁边两个按键控制音量。模块上附带来了 micro USB 接口,可以用一般的数据线来充电。只是,小米并没有在耳机中附属而已。

如果只从模块体积去看的话,小米降噪耳机这个体积控制做的还好。整机 28g 的重量再加上这个模块体积,出行的负担也不大。官方宣称能够提供最长 12 小时的续航,那一般日用还是可以的。

就外观而言,小米降噪耳机的设计并不突出,简单耐看应该是它想表达的东西。对比那些传统的有线降噪耳塞,小米在模块的体积控制上也做得不错,这两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降噪,真的就比没有好?

作为一副有线耳机,操控感其实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要谈体验的话,主要还是集中在佩戴和降噪效果上。

佩戴的话,主要问题还是在耳机的机身上。

小米降噪耳机的机身做得有点大,带上去的时候还是会有点坠的感觉。要是按照普通方式来佩戴的话,耳机的固定性不太好。还好的是,线控上有夹子,移动的时候也能固定一下。线不会乱晃的话,听诊器效应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而且,分线还是够长。如果你是习惯了挂耳式带法,那小米还能够满足你,就是戴起来有点奇葩而已。

既然把线控做在降噪模块上,那还是有空间去填放按键的。小米的线控采用常见的三键组合,中间的按键控制播放,旁边两个按键控制音量。按键配置是很方便的,但如果能够在三个按键上面做一些标识方便用户盲操作就更好了。因为线控时常固定在衣领上,用户需要靠摸去定位的话会有点慢。这个问题不大,但能够有优化就更好了。

整个操作体验的重点,就是在降噪部分。

小米降噪耳机提供了三档设置,分别是强、弱、关三个选项。在不开音乐的前提下打开降噪模式,小米降噪耳机的底噪不算很明显,但降噪的力度并不算很大。BOSE QC30 输出的那种 “一打开开关全世界就安静” 的状态,小米还是不能实现的。

另外,强弱两档的差距不算很大,开关基本上要跳级调节才会有明显的差异。按照我个人的降噪习惯,平时使用一般就无视了弱那一档了,打开就直接将降噪开到最大。

降噪开到最大的时候,小米降噪耳机能够隔绝外界一部分规律的噪声,如汽车、飞机的引擎声,耳机都能够做处理,将影响降低。即便不开音乐,带上耳塞打开降噪后还是很安静的。加上,我本人听歌的音量会偏大,配合主动降噪的话,隔音效果还是可以的。

要是在走路的时候带着,就要注重身边的环境。最好,还是把降噪关掉吧。

另外,降噪还是会带来一点不适感。虽然小米降噪耳机的输出不算很强,即便用最高那档也不不会有 BOSE 那种压迫感。但毕竟还是靠对冲声波的降噪耳机,不适感还是会存在的。体验的话大概 2 个小时的话,我会选择把降噪关掉或直接摘下耳机,不然耳朵的胀感会让整个人不舒服。

就佩戴操作以及降噪这方面说,小米降噪耳机还是属于够用的阶段。搭配 299 的售价,这个降噪表现和续航其实还好。但如果能再提升一点降噪的存在感,相信吸引力也会更高。

这真的只是一幅很适合听电话的耳机?

声音方面,小米用的是双动圈加动铁的组合。官方宣称耳塞采用分离声学系统,三个单元共同融入到同一个腔体的同时,降噪声学系统和音乐声学系统独立分开工作,可以做到互不干扰。

还有,小米降噪耳机还有 Hi-Res Audio 的认证,它能够播放 Hi-Res FLAC 无损音乐。不过,现在支持 Hi-Res Audio 的手机并不多,所以这次试听的话直接用 WALKMAN 的入门 NWZ-A45NH,来看看小米降噪耳机的声音表现到底怎么样:

(歌手:MC Jin &陈焕仁 | 专辑:买一送一 | 格式:320kbps MP3)

从耳机结构就能够知道,带着两圈一铁的小米降噪耳机主推中低频。刚入耳的时候发现它的人声尤为突出,听这种搭配吉他轻扫的 Rap,小米的人声输出就会被突显了。

听男声时,小米的人声很突出,声音的厚度也可以,但会稍稍有些干涩的感觉。而且,人声会比较散,很难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另外,背景的处理也暴露出小米降噪耳机的问题。吉他声太生硬,高频也比较粗糙。

(歌手:J.Arie | 专辑:Psychic Voice | 格式:WAV)

清晰的人声依然是耳机听感的亮点,但女声的干涩会比男声要更明显一点,人声定位不够集中稳定也让人比较纠结。

还有,小米的解析力不够高。当背景音乐复杂起来的话,听感会显得有点乱有点粗糙,乐器的分离上不来,听起来会有点糊。

(歌手 Various Artists | 专辑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ユニコーン RE0096 COMPLETE BEST | 格式:CD 转录 FLAC)

unicorn

(歌手 Various Artists | 专辑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UC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4 | 格式:Hi-Res FLAC)

最后一部分试听还是交给现场和 Hi-Res 的原声,这两张 CD 也是最考验耳机的解析力、乐器分离度以及声场表现等方面。

先试试 Live 的部分,小米降噪耳机的表现跟上面一致。人声部分的表现还好,敲击低频异常有力和弹性,鼓点足够厚。但背景的渲染还是有点糊,分离和解析上不来,处理现场掌声的时候也会没有办法带出明亮的细节,感觉还差点火候。

换上 Hi-Res Audio 后其实也是一样,“小金标” 认证的加入让小米降噪耳机能够吃上更大的数据量,听起来会让声音更加饱满。但解析和高频处理上不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还好的是,它的声场表现还可以。刚刚足够的空间不会让你感到局促,但还是有些蜻蜓点水的感觉,就是这个声场还满足不了听现场的表现。

声音的话,小米降噪耳机的听感还算可以吧。听主打人声的流行、广播剧其实都可以,但要应付现场和这种高信息量原声的话,它还是应付得比较吃力啊。

毕竟 299 的售价带上主动降噪,能出这个声音其实还好,感觉他们也算交足了功课了。

299 买这个,就不能要自行车了吗?

其实要说亮点的话,小米这副降噪耳机的核心还是集中在价格上。

299 的售价,机身支持主动降噪和 Hi-Res 认证,这两个点都是体现小米降噪耳机性价比的地方。而降噪的分级调节和其他细节,小米都希望这些元素能够影响体验,成为他们的优势。

事实上,小米降噪耳机的体验其实还算可以,声音和降噪都基本够用,但也就是停留在 “够用” 的状态。如果降噪的存在感和声音表现能够再提升一点,即便价格再抬高一点其实还可以的。

毕竟小米和主流产品相比,还有很大的价格空间在里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