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开始拥抱网页端
iPhone、iPad 以及 Kindle 的出现,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造就了电子阅读的勃兴。各类移动应用和阅读内容鳞次栉比,层出不穷。然而,老牌杂志《纽约客》最近的一些举动却在背离这一趋势。近日,据 Mashable 报道:在众多媒体关注移动领域的同时,《纽约客》正放眼于网页端。
在过去的一年里,《纽约客》网站开通了站内导航,上线了政治版块的垂直频道、健康相关的综合信息以及用于文学批评的 “Page-Turner” 专栏。最近添加的内容是在这周早些时候刚从其姐妹期刊——《连线》杂志上迁移过来的 Jonah Lerer 的 Frontal Cortex 博客专栏。
根据《纽约客》编辑尼古拉斯·汤普森(Nicholas Thompson)的描述,早在 6 – 8 个月之前,这本 87 岁高龄的老牌杂志就已经计划在其网页端大展身手。与之相应的举措是,包括汤普森本人在内,用于开发网页内容的编辑小组已经拓展至 12 人。以汤普森为例,过去他曾作为杂志精选内容的初级编辑工作了两年。杂志主编大卫·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考虑了他在科技领域积攒的背景知识(汤普森曾在《连线》杂志作为初级编辑工作了五年),于今年三月将其提升为正式编辑,纳入了网页内容编辑小组。
老实说,我一度怀疑《纽约客》的这一决策是不是因为其移动业务难以为继所致。不过事实与我怀疑的正相反,《纽约客》的移动应用从上线至今,成绩斐然。早在 2010 年 10 月,《纽约客》就已发布了针对 iPad 的电子版本,而这距离 iPad 于美国正式上市才不到六个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东家康泰纳仕(Conde Nast)旗下的另一知名杂志《时尚》(Vogue)的 iPad 版本直到今年二月才姗姗来迟。另外,在 Kindle Fire 发布的当天,《纽约客》也旋即宣布登陆 Kindle Fire 平台。
在电子内容的安排和分布上,《纽约客》也相当的精致考究,其中不乏细致入微的考虑,例如在 iPad 上绘制的封面,嵌于杂志内的访问音频,黑白的手绘漫画等等。总之,《纽约客》简约精致、文字为主的美学风格都相当完善地平板设备上得以延续。
再反观网页端,相较于移动内容,网页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新鲜事物,内容的呈现和交互体验也远不如移动设备直观方便。因此,这更加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纽约客》在移动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又重新开始关注网页端呢?
对于这一问题,汤普森回答到:
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在任何设备上阅读和订阅《纽约客》—— iPad、Kindle、Nook、iGlasses,以及任何其他人们喜欢在上面阅读的设备……对于网页端,我们感觉没有像对待移动端那样倾尽心力。我们希望在网页端收获和其他平台一样的成功。
《纽约客》这一决策也源自于网站流量给予的信心。在过去的一个月,《纽约客》网站吸引了 500 万的独立访问者。在与 Omniture 提供的数字对比之后,汤普森说道,这一数字比去年提升了大约 50%。
汤普森还描述了未来网站在内容的编排:
我们会精心编辑网页端上的所有内容,并且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布它们。相较于纸质杂志,网页内容对时间的要求更高,我们需要快速反应……叙事的灵巧把握,文字的高度敏感,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是我们想在网页端做到极致的东西。
汤普森还特别强调流量和订阅量并非网站的第一要务,核心读者的评价才是《纽约客》致力的:
我们希望拓展自己认为所擅长的以及那些我们感觉拥有专业读者的特定领域。网页的流量和订阅量固然是检验这一策略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它的成功更在于核心读者群对此的回应。
成功就是有人在说 “我真的很喜欢浏览网页,我打算在这里找到我喜欢的东西”,或者说 “我从没有读过这份杂志,这可真有意思。我去订一份吧”。
关于网站下一步的安排,或者说未来的计划?汤普森说道,他和其他的小组成员计划在今年夏、秋两季开发更多的垂直频道,另外还会考虑增加写手,发布更多的文章。至于那些所谓的 “技术性选项”,他认为他只关注:
如何最佳地服务相关的读者群;
如何处理评论,以及;
如何优化间接分享;
那么,主编大卫·雷姆尼克将会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呢?
汤普森笑着回答:
如果我能处理掉每天早上六点或者午夜收到的邮件,那么对他而言,网页端的业务才是当下的主要工作。
题图来自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