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电阻屏?
iPhone , iPad 把电容屏的欲火越烧越烈。但 “电阻屏比电容屏精确”,仍然是不容挑战的常识。
屏幕上的硬件技术,我是绝对的外行。不过,本文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让大家忘掉这一点点的不爽,全心全意地投入 iPhone 的怀抱。
CCD VS CMOS
多年前数码单反领域有场争论: CCD 还是 CMOS。
当时的技术结论恐怕要让今天很多人惊讶: CCD 信噪比更好。“信噪比更好。” 意味着,同样的输入,CCD 能输出更多有效信息。
这个结论并没有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特定算法得到的结果。
当然,还有一些具备实证精神的 Geek ,把相机放在绞架上拍摄砖头,然后再用 100% 放大的图片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实验室一样。(不同才见鬼了。那九成九是他们的操作有瑕疵。)
于是 CMOS 成了廉价和低端的代名词。当 Geek 的女朋友拿着 CMOS 的相机拍出光线和构图具佳的照片,他们会放大到 100%,然后牛比轰轰的指出:看,糊的!
恰巧, CCD 又贵些。一切都迎合了人们默认的心理模型:多的好。贵的好。
于是,尼康,美能达,宾得等众多厂家都造 CCD 相机,发烧友们都吹捧 CCD 相机,大众,也都购买 CCD 相机。
dpreview 提供的 2003 前后市场上的数码相机一览。其中的 DLSR : 除了佳能以外,只有 D2H 是 CMOS 的。 省下的 Olympus E-1 Olympus E-300 Pentax *ist D Konica Minolta Maxxum 7D Nikon D70 Nikon D1X… 清一色的 CCD 。
佳能的逆袭
佳能坚持做 CMOS 单反。他发现,虽然 CMOS 损失更多输入,但是他的噪音更容易处理。
如果关注的是用户的感受,实验室中那些输出上的损失,就不再重要。到底能不能较好的处理噪音,成为关键。
软件(降噪算法),而不是硬件(感应器),才是胜负手。
所以,事情要反过来考虑:
不是为了配合 CCD 而编写更复杂却低效的降噪算法。而是为了让降噪算法更加有效,用噪音容易处理的 CMOS 去配合软件。
历史证明了 CANON 的判断。即使降噪导致放大了看, Canon 的图片还是更糊一些,但是 ISO 的出色表现,让大家不断倒向 CMOS 阵营。
拍照片,而不是拍砖头的人,才是左右市场的力量。
佳能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市场上使用 CCD 的厂家越来越少。美能达完蛋了,尼康换 CMOS 或者类似技术了。(曾经使用 CCD 技术的 Nikon ,今天在他的顶级 DSLR 上,用的也是 CMOS。)
今天的 DSLR 上,曾经被技术人员,厂家和消费者普遍看好的 CCD ,几乎销声匿迹了。随便拿起个 DSLR ,都是 CMOS 的。小数码上还能找到 CCD 。。。嗯,他如今成了廉价和低端的代名词。
苹果和电容屏
本文已经打算收尾,但是还没有谈屏幕?
如果你把苹果看作佳能,把电容屏看作 CMOS ,也许会发现,其实已经谈完了。:)
电阻屏幕的精确,也是一个实验室,甚至在 Geek 们的实验中正确的结论。
苹果也有一种洞穿技术而触及实际生活的天赋。 iTunes 和 iPhone OS 也都是以软件,而不是硬件为中心,构筑用户体验。
甚至,用,而不是测的人,也已经做出选择:画家们在 iPhone 那个小小的,不精确的屏幕上,创作了超越以往的手机美术作品。专业的设计公司,跑到不精确的屏幕上,发布了他们的 Sketchbook Mobile 。
最后,苹果用软件对触摸结果的优化办法,简直就是触摸屏上的 “降噪算法”。(1,2)
也许很快,“电阻屏幕比电容屏幕精确”,会和 “ CCD 信噪比更好” 一样,变为一个技术正确的冷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