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 iPhone 拍照时,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
正如老式的徕卡或者宾得那样,那是经典胶片机才拥有的直观触觉反馈。
两年前,TechCrunch 如此形容 Halide。
这是一款由前苹果设计师 Sebastiaan de With 操刀设计、前 Twitter 工程师 Ben Sandofsky 负责开发的高阶相机 app。
尽管 Halide 的发布时间已经超过了 24 个月,但直到两周前,这款 app 依旧在积极更新,并逐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月前,这两位开发者又推出了另外一款名为 Spectre 的摄影 app,主要功能是长曝光摄影 —— 这原本是开发者希望在 Halide 上加入的新功能,但最终他们将这项功能做成了一个独立应用。
尽管 Halide 和 Spectre 是两个独立的 app,但基于同样的开发团队,让这两个产品表现出某种高度的一致性,我个人更倾向于将他们视作同一款产品 ——Spectre 实际上是 Halide 的延伸。
在体验了这两款 app 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两款产品背后的设计思路值得玩味,归根结底就是:
当我们用 iPhone 拍照时,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
操作感
操作感,是评价一台相机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有多少个拨盘、多少支拨杆,决定了相机操作能达到怎样的便利程度。但对于相机 app 来说,操作感却是经常被忽略的一部分。
▲ 图片来自:Unplash
App Store 中主打摄影的 app 成千上万,但 Halide 属于那种第一次上手就能让你记住的类型。
Halide 采用了拟物化的设计。跟 NOMO 那种从外观到声音都极致拟物的设计不同,Halide 的拟物化,更多地是体现在操作逻辑上。
Halide 将所有需要与手指进行交互的操作,全部设置在屏幕的下半部分,就算是单手握持也能完成所有操作。而在其他相机 app 上,单手完成所有操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比如,用 iPhone 自带的相机,单手就很难够得着左上角的闪光灯。
▲iPhone 原生相机 vs Halide
正因为这套逻辑高度自洽的操作,让 Halide 在整合众多功能的同时,使用体验也不至于割裂,轻易就能掌握熟练操作 —— 这方面,Camera+ 2 就是一个反例。尽管长曝光、微距、修图等功能一应俱全,但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操作逻辑能够串起这些功能,导致 Camera+ 2 的学习成本极高,不易上手。
▲ Camera+ 2 vs Halide
Halide 还巧妙地运用各种元素来加强这种操作感 ——
当镜头处于垂直或者水平画面时,Halide 会轻轻地通过震动进行提示:
在取景器的上方,可以看到色阶图、曝光值等信息,打开手动模式,还能看到 ISO 和快门速度:
在手动对焦的情况下,甚至有模拟相机的合焦特效:
种种元素的加持,赋予了 Halide 极佳的操作感,就像掌握了一台真正的相机一样,一旦熟练上手之后,许多操作都是下意识的肌肉记忆,而无需在脑海里翻说明书。
同样的设计思路也延续到了 Spectre 上 —— 因为功能简单,Spectre 只有一个快门按钮和一个切换曝光时间的拨盘,只用一根手指就可以自如操控。
▲ Spectre 使用演示,图片来自:Medium
▲ Spectre 实拍,通过长曝光和算法将照片中的路人隐去了,出镜:@轻食堂猪侨
由于 Spectre 是一个极度依赖人工智能算法的产品,因此那个控制曝光轨迹的开关,被设置到难以够着的左上角。
显然,开发者并不希望你经常去碰它,他们在功能介绍里反复强调:
通常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模式会自动完成这项工作。
无论是 Halide 还是 Spectre,都是用巧妙的设计,在手机屏幕上复现了那份经典相机独有的操作感。
▲ 图片来自:Unplash
如果说 iPhone 的拍照体验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那么这份可贵的操作感,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图片来自:Medium
功能性
良好的操作感只是基础,Halide 让人持续使用的真正动力,还是难以替代的核心功能。
Halide 有趣的功能不少 —— 比如让 iPhone XR 的「人像模式」能够拍摄人像以外的物体,显示深度信息图,甚至还能通过 AR 技术,更直观地展示照片的景深信息。
▲ 图片来自:Medium
但这些都只能算花活,Halide 最大的价值是 —— 在输出一张好看的 JPEG 照片的同时,保留一张可塑性不错的 RAW 文件。
什么是 RAW 文件?
在英文中,raw 这个单词通常用于形容「生肉」,顾名思义,RAW 格式的照片就是指像生肉一样,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文件,一般称之为「数字底片」。
▲Halide 拍摄同一场景时,JPEG 跟 RAW 的成像区别
那么,RAW 文件是哪来的呢?
这要从手机拍照的瞬间说起,简单来说分为三步:
- 图像传感器捕获光线
- 图像处理器将捕获到的光线转换为图像
- 将图像保存为图像文件
▲ 图片来自:Medium
在这个过程中,RAW 文件就是图像传感器捕获光线时所得到的原始数据,由于未经处理,因此很难讨好眼球。
如果用 iPhone 的原生相机拍照,你会得到一张 JPEG(或 HEIC)格式的照片,这张照片在 iPhone 内部经过复杂的处理,最终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通常也更贴近我们眼睛看到的景象。
但问题是,人类的眼睛和大脑,远比 iPhone 的镜头和图像处理器要精密,因此人眼所看到的景色,iPhone 并不总能如实反馈 —— 这时候,含有更多原始数据的 RAW 文件,就显现出更强大的可塑性。
▲通过 Lightroom 对 RAW 文件进行后期
打个比方,RAW 文件就是一块生肉,难以下咽,但经过烹调之后,可能就是一碟好菜;而 JPEG 文件就是一盘料理好的红烧肉,虽然好吃,但要再进行调味,可就不太容易了。
拍摄一张 RAW 格式的照片,到底有什么好处?或许这几张照片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这是广州一个暴雨的早晨,铅灰色的雨云,带来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厚重感。然而,iPhone 直接拍下这张照片,多少显得有点平淡: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 Darkroom 或者 VSCO 等修图 app 进行一番处理,让这张照片更接近肉眼所见,但还是少了些厚重感:
这时候,RAW 文件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尽管原片还是处于一个不可看的状态:
但 RAW 文件宽广的动态范围让这张照片有了更富余的后期空间,最终可以呈现出更为通透的效果,这在 JPEG 上是比较难做到的:
此外,RAW 文件还可以对色温、曝光等参数进行更为细致的调节,下面就是同一张 RAW 照片的两种调校风格,可以看到 RAW 文件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Halide RAW 文件后期对比
可以拍摄 RAW 文件的摄影 app 不少,但 Halide 可能是其中拍摄体验最好的那一个。
但 Halide 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
首先,RAW 文件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单张照片大小动辄 10MB 以上,很占手机存储空间。
其次,如果启用了 RAW 文件拍摄,就意味着放弃 iPhone 优秀的图像处理能力,因此处理 RAW 文件时,降噪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最后,Halide 保存的 RAW 文件是 DNG 格式,这是 Adobe 公司推出的一种通用 RAW 文件格式,经过实测,相较于 VSCO 或 Darkroom 等软件,还是用 Adobe Lightroom 进行处理,后期空间会更大一些。
▲通过 Lightroom 对 RAW 文件进行后期
显然,拍摄 RAW 文件更适用于有明确意图的摄影创作,而非随手拍发朋友圈 —— 换言之,这是一个面向摄影师的功能。
对于 99% 的 iPhone 用户来说,拍摄 RAW 文件都是一个难以驾驭,也不需要考虑的功能,手机直出的 JPEG 照片已经绰绰有余。但并不意味着这项功能没有价值。相反,在余下那 1% 的摄影师手里,这个功能是极具价值的。
这正是 Halide 的有趣之处,它把 iPhone 相机可以发挥的所有潜能交回到用户手里。只不过,由于一些技术限制,这个交接称不上不完美。
是 App,还是相机?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来的那个问题:
当我们用 iPhone 拍照时,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
苹果的答案是,提供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相机,只需要按下快门,就可以拍出一张好照片 —— 背后是芯片、算法、镜头的进化飞跃,但这些苹果都不打算让你知道。
NOMO 的做法是,把 iPhone 的相机改造成一个大玩具。照片有拍立得的样子、快门有徕卡快门的声音,甚至还模拟了 GameBoy 针孔打印机的震感 —— 那种把相机捧在手心细细把玩的乐趣,远比照片本身更重要。
而 Halide 则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 —— 它有相机般干净利落的操作感,也提供相机才有的专业摄影功能,它是用设计相机的思路,来开发一款软件。
打开 Halide,感觉就像捧着一台老式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