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阿里系产品,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A 君说:
马化腾曾说,互联网将会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传统行业」。
其中,百度、阿里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三极,他们提供的各种服务,构成了中国网民生活的基础设施——但是,BAT 到底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做了三个实验,希望提供几个不一样的视角,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互联网。
对普通用户来说,阿里巴巴的产品最影响深远的当属淘宝(天猫)和支付宝。
一个是改变了消费零售业态,另一个是颠覆了支付的手段,它们也都极大地改变了民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在国内被很多人尊称为:阿里爸爸。
在周六日两天休息的时间里,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尝试完全放弃使用阿里巴巴的产品和服务,期待着自己的生活最终会有什么变化?
▲图片来自:支付宝微博
懒人目录
- 前期准备:阿里系有哪些产品?
- 试验阶段:曾经预想过的困难及准备替代方案
- 试验阶段:生活照常运行
- 试验结束:后续的思考
前期准备:阿里系有哪些产品?
跟不用百度系产品的文章思路相似,我们依然按照以下三点原则:
- 不使用属于阿里的直系产品;
- 体验时间是周六日完整的两天;
- 手机、电脑桌面端需要将阿里产品暂时不用。
根据阿里巴巴架构,作为普通消费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会有电商、支付、物流、文娱、创新业务旗下的产品和服务。淘宝、天猫、支付宝深远地影响了普罗大众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行业的业态发展方向。
▲ 淘宝相关,这也是整个阿里系 app 中阵容最庞大的一支队伍
从阿里的产品线,可能已经有读者察觉缺失了社交领域的产品,阿里为什么做不成一款成功的社交软件,这一话题时常被业界拿出来讨论,尤其是将阿里和腾讯两家大公司做比较的时候。
▲ 支付宝、阿里健康、阿里云
在这里我无意将社交产品和阿里公司的发展模式放在一起讨论,其实阿里也有尝试着自己做社交软件,比如阿里旺旺、来往、钉钉,入股投资的社交平台也有包括微博、陌陌,但真正离更广泛的普通社交市场确实存在着断档。
试验阶段:曾经预想过的困难及准备替代方案
在真正开始这次试验前,我做了一个提前预判,不用阿里系的产品,我的生活可能还是存在着诸多不便;
- 日常线上线上线下消费已经开始了无现金状态,线上逛淘宝自然会用支付宝,线下买早餐、公共出行等场景也需要用到支付宝,以及便捷的乘车码。更重要的是支付宝的花呗金融服务,每月定期的还款截止日前需要主动还款。
- 淘宝、天猫暂时不能使用了,会不会错过某些线上促销活动。
- 被阿里收购的虾米音乐,是我的主力音乐播放工具,每天打开应用的签到操作成为一种指定「信仰」。
其它较少频次使用的场景,还有买电影票会用到的淘票票应用,打发时间会在优酷上观看短视频。经过梳理,我认为个人应该是较少使用阿里系产品的用户,仅仅覆盖了支付宝、淘宝、天猫、虾米音乐、淘票票、优酷的产品和服务。
反观,身边的朋友有着更多使用阿里系产品的依赖性,他们或者经常去盒马、大润发,外卖党首选饿了么,寄送物品会选择使用申通快递,手机用户也有经常使用 UC 浏览器、高德地图应用,支付宝生态内的城市服务成为很多朋友缴纳水电费的便捷之选。
既然已经梳理了自己正在使用的阿里系产品,那么为了应对暂时不用的状态,有必要寻找它们相对应的替代品。
首当其冲是「国民应用」支付宝,第一时间想到的替代方案是微信支付,作为国内网络支付领域的两家巨头,一定程度上它们之间的竞争为消费者带来了较好的选择空间,比如支付优惠活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着相似的支付操作路径,扫一扫到完成支付这一「简单粗暴」的操作让不少国际友人惊叹国内网络支付手段的发达和便捷。
剩下的产品同样有着相类似的替代方案,淘宝、天猫有京东、当当、亚马逊作为候选方案,第三方厂商也有在京东开设自家官方店,虾米音乐算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被后来者网易云音乐和 QQ 音乐全面赶超,从音乐版权和用户体验两方面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淘票票、优酷也有格瓦拉、猫眼、一大堆视频平台(bilibili、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作为替代方案。最后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我的试验时间是在 8 月 17 日和 18 日,并没有处在花呗服务最后还款的截止日内,所以当有朋友希望尝试更长时间不用阿里系产品时,需要多注意这类金融服务产品的还款日期,毕竟这是与个人征信相关的重要记录。
为了避免不小心打开阿里系产品,建议可使用权限管理工具冰箱,将所有阿里系产品冻结,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手机 Launcher 界面暂时将阿里系产品清除。
试验阶段:生活照常运行
两天的试验阶段结束后,我挺认可 AppSo 作者王宇涛在《不用百度系产品,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吗?》文章中下的结论:生活似乎照常运行,而我的结论是要删除「似乎」:不用阿里系产品,生活照常运行。
在刚开始体验的时候,率先遇到要用阿里系产品的场景就是买早餐需要手机支付,凭着手指操作记忆,打开手机端 PAY 文件夹,「咦,怎么没有支付宝?原来已经开始了不用阿里系产品的试验。」
感谢经常光顾的快餐店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两种手机支付工具,不过我也发现另一家早餐店挂出了美团和某家银行的收款二维码标牌,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任意一款软件扫一扫之后,都会跳出相对应的支付界面,相当于二合一的二维码,让用户不需要再考虑是否支持某一款支付工具。
周六当天刚好需要搭乘公交车出外,似乎很久没再使用硬币上公交车,忆起当年不小心碰到投假币时,被车上播报器大声喊道:你投的是假币,请重新投币。
近几年手机支付、NFC 近场支付、羊城通卡片支付的普及,不再被假币、找零的问题困扰,以往在没有携带羊城通的情况下,我都会使用支付宝卡包里的羊城通公交乘车码。
在计划这次试验前,我需要查找在微信上有没有类似解决乘车的解决方案,腾讯乘车卡是其中方案之一,不过使用条件是手机要保持联网状态,必须具备 NFC 功能,而我的手机并不支持 NFC 技术,无法开通服务。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羊城通乘车码小程序,只需要在有网络链接的状态即可使用扫码乘车服务。
即使像阿里系产品覆盖了人们最紧密的零售、消费等生活行为,但对于我来说,没有阿里系产品的生活,一切都如常运行。当然这个结论仅仅是我的个人总结,并不广泛适用于其它用户,有可能存在一些极端情况就是没有阿里系,一切会翻天覆地,比如阿里云业务之于开发者,要迁移到其它平台谈何容易;或者是企业用户,不用钉钉通讯工具、菜鸟网络的物流服务,这些都意味着改变整家企业的运作方式,这是普通用户难以想象的。
试验结束:后续的思考
两天的试验时间悄然结束了,我将阿里系应用重新放回了惯常的的位置(指定文件夹的指定位置),打开了支付宝查看有没有转账信息、虾米音乐使用了补签道具重新达成了 2343 天签到的成就。总结这两天发生的场景,不用阿里系产品,对于我转移到其它替代平台的成本实在有点低。
在开始试验时预想中的困难,也都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与 BAT 另外两家巨头相比,不用哪一家的产品成本会最高,我认为应该是腾讯系,准确来说是微信,这是被业界视为腾讯登上移动浪潮这艘诺亚方舟的门票,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微信作为目前国内社交应用的代名词,有太多用户将其作为生活社交、职场社交的沟通工具,微信支付、城市服务、第三方授权登录等功能也在不断挖深加固微信本身的护城河。但如果真正放弃使用所有阿里系产品,或许只需要等待我完全清除花呗的账单,将钱款转移到银行卡,虾米音乐不再坚持这两千多天的签到,这会是最大的阻碍吗,我想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