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WIDE:美图想让你一键拍出「有电影感」的 Vlog
如果说 Instagram 在 2010 年推出的 11 款预设滤镜释放了美国人用手机拍照修图和分享的欲望,那在中国,能有类似等级影响力的产品,只能是国民级修图软件美图秀秀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仍依次是是全国最多人使用的图片美化应用第一第二名。
到了 2019 年,短视频替代了照片成为一种新式的表达自我工具。而苹果也将「故事由你讲述」选为 2019 年年度应用趋势,推荐了数款能让「用视频表达自我变得越来越简单」的应用,美图的《WIDE 短视频》也是其中之一。
总的来说,《WIDE 短视频》的目的就是让拍 Vlog 变得像当初修图一般自动化和简单。
打开应用,用户能选择「20 秒电影」或是「60 秒 Vlog」两种模式。在导入或在拍摄新视频,可轻松选择滤镜,调整视频速度,初步完成视频编辑。
▲ 调节播放速度
▲ 多种滤镜选择,实时看效果
确定好视频内容后,用户能「一键」为视频搭配配乐、视频、语音识别字幕。
▲「一键」生成后,应用会自动以用户名和作品序列号做开片字字幕
在自动匹配的基础上,用户可进一步对配乐和原视频声音进行调节,或是选择其它音乐。
此外,用户还能自己增加字幕或是综艺风格贴纸。
除了常规滤镜,主打「电影感」的《WIDE 短视频》还为「20 秒电影」配置了「双重曝光」「夜景光斑」「复古胶片」和「1980」几款特效。
▲「复古胶片」
另一个偏「电影感」的功能是,《WIDE 短视频》内置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电影旁白」。
搭配使用,食堂等取餐也能随手做出带电影感的 Vlog。
最近,爱范儿专访了美图公司创始人兼 CEO 吴欣鸿,和他聊了聊《WIDE 短视频》这款产品背后的故事和设计思路。
▲ 美图公司 CEO 吴欣鸿
你们最开始是怎样会想到去做这款应用的?
首先,我们觉得横屏是一个让人很新鲜的体验。另外,横屏跟电影有很强的关联,我们主打的也是这种电影感。我们希望真的帮用户拍出电影感的效果。
在你看来,电影感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效果?
首先,宽屏幕是其中之一;然后,电影的调性也很重要。
电影的视觉效果通常会比较「高级」。因为我自己是学美术的,所以我更关注电影的宽容度、它的层次感、它的色彩。当然,进一步说就是因为电影有主题信息、背景叙化、主次分明的层次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偏视觉的。
再加上,有很好的配乐和剪辑,所有的这些元素共同呈现出的效果就能组成电影感,这是一种从视觉到听觉综合效果。
在做这款产品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整个产品全横屏。这对于我们的交互设计能力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你们是怎样应对的呢?
我们也许会尝试一些新的交互设计。现在可能在一些社区模块里是需要用户去打字、评论,或者说发私信的,但我们想一个更有趣或者创新的方式。
我们甚至在考虑,也许未来可以直接用语音评论。将语音转换为文字,《WIDE》本身也有自动语音转字母功能,这样就解放用户的双手,不用再打字。
这样一来,用户只要按着按钮直接说话来评论,降低使用门槛,消除他的不习惯。所以,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创新的契机。
为什么会坚持做横屏内容?
现在大部分短视频产品都是竖屏,我们则认为横屏更容易将画面尽收眼底。手机如果是竖着去拍横屏一定是会被裁剪,所以我们要横着拍摄,用尽传感器的所有面积,拍摄这种高清的画面。另外,横屏更符合人的视野。
我们也想挑战一下。不单单是拍摄用横屏,我们整个 app 都是全横屏交互,这在设计上是很大挑战,但是我们觉得值得一试。
以后会尝试加入竖屏吗?
我们有其他产品是用这种竖屏的,就像美拍。而且,我觉得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它一定是要往垂直去走,在垂直赛道会比较有机会。因为短视频头部赛道已经有两个大的玩家了。
现在的短视频市场有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短视频的机遇就在于说如何在这种细分领域找机会,先把一小撮的核心用户满足好。
短视频市场是持续在增长的,但后来者要再进入这种大赛道确实比较难。所以我相信苹果颁发给我们这个年度趋势是希望我们去找一些创新的可能,先把一部分的核心用户服务好。
未来,我觉得在一些其它领域的内容也能够很好地短视频化。比如,我们是做电影感的,服务文艺青年,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一个服务宝妈的短视频,宝妈在讨论育儿的经验或者说拍摄她们的宝宝。
未来对《WIDE 短视频》的规划是什么?
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帮用户做到全自动的编辑视频。
因为相比修图,修视频的门槛要高很多,所以,如果在修视频这个领域能够有一个全自动的傻瓜化的产品出来,我觉得应该可以解决很多人的痛点。虽然《WIDE》现在还远远没到这一步,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线一年多来,你们有没有收到比较有趣的用户反馈?
这就得问我们产品总监王华了。
王华:之前有很多用户的反馈都让我们挺感动的。有用户说,(用了这个产品后,)他觉得自己拍出来的视频就开始有了灵魂。还有一个是他觉得他在生活中自己变成了电影主角。
吴欣鸿:大部分用户都对这个产品表示印象深刻。它有一点点两极化,喜欢的人很喜欢,当然有的人不习惯就流失了,这其实也是一个用户筛选的过程。
能否分享一下你喜欢的硬件 / 应用 / 游戏?
我喜欢苹果的产品,一直是「果粉」,从第一代用到现在,不仅仅是 iPhone,而是苹果的系列产品。
而在应用上,我重度依赖的是微信。我现在基本上办公都是微信,连邮件都不太用了。微信已经占据我绝大部分的时间了,这是依赖,但是不是喜欢就不一定了。
关于 A Talk
产品(Product),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AppSo 报道过无数的好产品,但好产品究竟从何而来?AppSo 希望让产品背后的人,和你聊聊产品幕后的事。
于是,访谈栏目 A Talk 应运而生,关乎产品、关乎运营、关乎创作。
如果你也想加入 A Talk,与 AppSo 百万读者分享你的产品经验,请在 AppSo 微信公众号回复【开发者】,了解更多详情。
往期回顾:
专访 Ulysses:为什么同类产品这么多,它仍是最趋于完美的写作神器?
专访 Picsew:这款能「套壳」的长截图 App,为什么开始免费了?
专访《恶果之地》:登陆 Switch!这款「暴打水果」的游戏为何能得到玩家喜爱?
专访背词达人:清华学长做了一款背单词 App,让你轻松过四六级
专访白描陶新乐:做高品质又便宜的扫描识别 App,背后是开发者的浪漫
独家 | 专访 Coda CEO:离开微软和 Google 之后,他决定挑战 Office
首发 | 批量高效管理 Kindle、微信读书笔记,这款 App 你一定不能错过
专访 | 他环游中国、拍 10 万张照,终于做出这本 App Store 第一的旅游书
专访《简悦》:改善 318 类网站,只为做最好的「阅读模式」
专访《效率控》图拉鼎:一款 App 多用,不止「聚合」这么简单
专访《时间块》安妮:这个喜欢玩 Switch 的女生,要继续用 App 解决生活的「麻烦小事」
专访 Saturday innovation:不到 10 人的独立团队,如何拉上芝麻街做教育?
专访泼辣修图主创:35 人的小团队,如何打造 2000 万人都在用的修图工具?
专访 GoodNotes 主创:如何打造 iOS 上最好的手写笔记?
专访《马卡龙玩图》主创:三千万人都在用,他们如何打造最好玩的抠图 App?
专访 NOMO 开发者飞猪:刷爆朋友圈的相机 App ,从诞生起就是「意外」
专访 WWDC 奖学金获得者翁培钧:从全球作品中突围,他只用了十天
专访腾讯天美工作室:看不见也能玩的游戏,为什么能让玩家泪流满面?
专访徐五四:回顾十年开发经验,这位十项全能的独立开发者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