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星 14 Pro 体验:2.8K OLED 屏加光追独显,从此爱上创作
时过境迁,我们终于看到了硬核性能轻薄本的身影。
其实高配轻量的笔记本,并不是「机械降神」式的存在,而是品牌厂商汲取市场需求的声音,不断攻克技术,一步一脚印趟出来的成果。
「用起来不卡」也早已不是轻薄本受众唯一的诉求,他们评估性能释放时,也希望轻薄本能帮助到他们日常工作、创作中。
近期上手的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最高搭载第十二代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在星系列轻量化的特性基础上,加上了 2.8K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和呼声极高的光追独立显卡,这是我们大众用户一直期盼的,轻薄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和解。
令人一见钟情的好屏幕
关于这部机器最亮眼的,是开盖后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它的屏幕。
让我们简单看一眼面板规格:2.8K、OLED 、HDR 500nits、10bit 色深、100%DCI-P3、90Hz 刷新率、VESA True Black HDR 400 认证,这样水平的参数没想到会成为轻薄本的配置。
暂且抛开账面数据,事实上就屏幕观感来说十分抓人,身边同事看到这块屏幕时,无不问道:“这是 OLED 吗?”
一来屏幕色彩艳丽、亮度颇高、可视角度极大,看上去应该是 OLED 屏幕,问出来是想确认心中的答案;二来这还是个反问句,意思是:
「这个价位的笔记本能用上 OLED 屏幕?」
这块 14 英寸的屏幕选用了 16:10 的宽高比,这个比例正变得越来越主流,工作时可以同屏放下更多软件,打开 Excel 表格也能看到更多行数,省去了来回拖动页面的麻烦。
当我坐在这块屏幕前,我会不自觉地想要用它去修图,把前几天雨夜里拍的照片放进 Lightroom,背景里的暗夜,衬起水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在极高对比度下看着颇有质感。
若不是夜色够暗,霓虹灯的彩色也没那么耀眼。
换句话说,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所用屏幕的色彩表现力极强,放在不同的人手里,都能展现出它的价值。
正如前面提到的,视觉创作者会爱上它的高色域/色彩表现力,图片颜色艳丽但不失准,OLED 屏幕天生便有的高对比度能让暗部保持黝黑,细节不再泛白,肉眼所见与修图所得达成了统一。
而作为影迷的我,也爱它那 2880×1800 的分辨率,在设置中开启「高动态范围」功能后,能让 HDR 片源再添几分质感,屏幕的最高亮度 500nits,在光亮环境下我依旧能看清屏幕的每一分细节。
▲动图有压缩,电影比例为 2.39:1,屏幕比例为 16:10
另外,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更能感受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这块屏幕 90Hz 高刷新率的顺畅动态,及小于 1ms 快速响应的优势。再配上 12 代酷睿与光追独立显卡,游戏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简单地讲,这台机器之所以能被叫做「Pro」,一半功劳要归功于这块屏幕,它对于用户体验而言有着立竿见影的提升效果,有了这块屏幕作为基础,后续其他方面的性能提升才有了更大意义。
而 Pro 的另一半功劳,是其性能核心赋予的。
战斗力满满
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最高搭载第十二代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14 核心 + 20 线程,标压高性能,轻薄之外,战斗力也拉满,12 代英特尔® 酷睿™,核多异构,高能新世代。
而我拿到的这台是光追独立显卡配置,搭载了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性能模式下整机最高功耗释放稳定 50W,搭配 16G 双通道高频内存,面对多任务并发处理,也不会出现卡顿。
道路不仅宽敞,还有多条车道,还怕堵吗?
小小机身下,内藏光追独立显卡,这个型号的光追独显基本上已经是这个厚度下可以塞进去的「上限」了,因此也可以认为是 14 英寸 2022 年高性能轻薄本的显卡上限。
不过,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它对自身定位还是很明确的:主攻生产力,辅以娱乐性。
▲标准尺寸键盘,1.3 mm 键程高度适中,反馈及时
我看着这面 OLED 屏幕,首先想到的是用它进行剪辑工作,在 Premiere Pro 里面剪辑多条轨道,并难不倒它,即便是素材众多,操作依然流畅。
渲染时,我特地用一部时长达 2 小时 19 分钟的全高清电影,套上 Lut 后导出,总用时 23 分钟。
遥想两年前的我,给一条同样分辨率的半小时短片制作字幕,还没加特殊效果,导出也要用上 20 分钟,我那时还是在一台游戏本上完成的,要是那时候我有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就不用这般费时费力了。
此外,我常常需要为策划文章去大量地搜集参考素材,为后续的行文做好储备。
在这期间,数十个页面挂于电脑后台,我开着编辑器,偶尔还会遇上修图的需求,面对这种场景,我会到「惠普控制中心」中切换成性能模式,全面释放 CPU、GPU 功耗,此时我在 Lightroom、Chrome、Word 文档、编辑器中来回切换,丝滑流畅,我已经忙晕了,但好在它扛住了,从不添乱,不然燃眉之急仍未解除,火上浇油纷至沓来,那谁受得了。
度过了「打仗」似的工作日,周末自然想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稍作休息。
还好我玩得都是一些略显情怀的游戏,《控制》、CSGO、《刺客信条:奥德赛》,对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来说负荷不算太大,只要调成中低特效,并打开光追独立显卡的看家本事 DLSS 超采样,基本上都能把帧数稳定在 60 帧上下,让我偶尔也能过把轻度游戏瘾。
▲细看发现,左图顶部墙面没有折射出天井边缘
实际体验下来,即便面对高强度,我也没有感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有明显发热情况,也没有风扇狂转不停的声音,显然内部双三相马达风扇、双宽幅热管设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升级版风扇和散热通道可以更快带走热量,让设备高能运行时保持冷静清爽。
▲铰链处设有出风口
说白了,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内核依旧保持系列初心,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才是它最渴望达到的:既有强悍性能,又能保持轻量化的外形特性,以便满足视觉创作者、白领、学生等多种类型人群的需求。
它站在性能与轻薄之天平的中心,在这之余纵向提升其余规格,以提高目标人群的使用感受,是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全新策略。
一番体验下来,我个人感觉这一策略还蛮成功的。
依旧熟悉,依旧轻薄
看完上面的性能体验部分,我们再聊聊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的外表。
若单纯看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的配置参数,我其实不会把它往星系列上联想的,因为显然它对性能的追求比之前的系列产品都更激进,很不一样,但仔细观摩它实际的样子,还是感到很熟悉。
ACD 三面金属机身保证整体质感,我摸起来能感觉出细腻中带一点颗粒感,捧起来不赘手,毕竟它薄至 16.5mm,整机重量轻至 1.4kg。
我身边的一些摄影师,会随身带一台工作备机,以应付短途出差、旅途中的应急修改需求。轻薄与性能兼备的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想来很适合给他们创意工作者当作随行备机。
他们在工作室用台式机处理大量且繁重的任务,而出行时背上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给其他设备腾出更多空间,不用再纠结哪些要带,哪些没法带。
此外,大满贯接口也省掉了带拓展坞的麻烦,机身设有两个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两个全功能 USB 3.2 Gen2 Type-C 接口、一个 HDMI 2.1 接口、一个标准音频接口和一个 Micro SD 卡槽,应付大部分场景绰绰有余。
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摒弃了传统 AC 圆孔电源接口设计,双 C 口均能充电,出差、旅行只要带上一个支持 PD 100W 的充电头,就能把它和手机等设备补电。还有快充功能,30 分钟即可充电 50%,紧急时刻电量快速回血。
▲指纹解锁模块设置在键盘右下方
几年前,我们很难想象,轻薄类的笔记本,竟然能满足高强度的剪辑、绘图、修图、游戏等需求,但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确实都 hold 住了,在我看来,这算得上是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总结
这些年里,笔电品类里的「性能怪兽」变得越来越小而轻,另一端的轻薄本也在变得越来越硬核,这两个品类原本鲜有交集,但双向奔赴下,加上供应链不断精进,让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这样的融合产品得以成为现实。
一块好屏配上性能核心,封装在一个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这样的机身里头,配以一个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价格,使这款笔记本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所有要素。一切感受汇成一句:相见恨晚。
我的思绪飘到了 4 年前,如果那时候我有一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轻薄本,或许我已经借助它成为一名全能 UP 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