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安踏、宜家… 都抢着跟它合作,凭什么?
最近,又有一波大新闻了!
前阵子,宜家宣布要和 NASA 合作,推出一系列的「太空家具」。
系列名为「RUMTID」,是宜家大本营瑞典的语言,翻译过来是「Spacetime 时空」的意思。
RUMTID 还区分出 4 个小主题。
分别是:时间、小空间、水、空气。
▲ RUMTID 空气净化器
为了增强 RUMTID 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宜家还特意找来 NASA 联手合作。
于是我们能看到宇宙飞船一样的小摆件等。
十分硬核!
话说回来,玩物君发现,近几年 NASA 这个名字频繁和时尚潮流甚至家居品牌一起出现。
不清楚的人,还以为这又是什么新晋潮牌。
不信?我们来回顾一下 NASA 这些年的联名之作!
\ NASA —— 新一代联名狂魔
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诞生于 1958 年 7 月 29 日,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将近 60 年历史。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再加上「航空航天」这些字眼,NASA 给人的印象,理应是严肃、高冷,甚至还带点神秘的。
事实上呢,NASA 却无比热爱联名。
而且,每一个合作对象都是潮流界的活跃分子。
Vans 这种联名狂魔不在话下。
Nike 也推出过太空主题的 Air Force 1。
再近期一点,就有前阵子大热的安踏 SEEED 系列。戳我回顾「安踏 x NASA」的合作事件
除了球鞋,衣服也是 NASA 的心头好。
例如优衣库的兄弟品牌 GU。
▲再次感叹 GU 的联名 T 比优衣库好看 100 倍
飞行夹克界「一哥」Alpha Industries。
风格上自成一派日本小众品牌 monkey time。
还有最近在时尚圈走红的设计师 Heron Preston。
甚至连 Coach 这种世界一线大牌,都被纳入 NASA 的联名名单中。
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 NASA 做不到的。
问题来了:
一边是潮流或精致的时尚品牌,一边是严谨且专业的科研机构,看似八杆子都打不着,是什么让两者走到一起?
\ 答案在于「一条狗」
想了解 NASA 疯狂联名的原因,我们就要追溯到遥远的 1967 年。
这无疑是 NASA 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正处于胶着状态。双方都想把自家的阿波罗和联盟号率先发射到太空,赢得一场胜利。
就在 1967 年 1 月 27 日,美国阿波罗 1 号的一次例行测试中,突发大火,令指令舱里的 3 名宇航员不幸丧生。
▲执行任务前的影像
损失惨重的同时,NASA 在美国国民心中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此时,NASA 迫切需要一个重建形象的方法。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在美国最具人气的卡通人物 —— 史努比 Snoopy。
这只爱把飞行员头盔和护目镜戴头上,整天做着「上月球」这种白日梦的小狗,和研究航天航空的 NASA 一拍即合。
一方面,在史努比主场的 Peanuts 漫画里,作者植入了更多和宇宙相关的元素,用轻松的形式宣传航空航天理念。
另一方面,NASA 正式把史努比用作吉祥物,每次执行任务前,都要摸摸它的鼻子祈求好运。
「史努比」还成为了阿波罗 10 号登月舱的名字,而它的主人「查理」则担任指令舱的角色。
有趣的是,史努比「参与」过的所有 NASA 任务,还真没有一个失败的。
▲NASA 还专门设立了「银色史努比奖」来表彰宇宙科学领域的杰出人士
和史努比合作的成功案例,打开了 NASA 新世界的大门。
但这一次,NASA 学会了保守政策。
它没有乘胜追击,在那个还没出现「跨界联名」概念的年代,疯狂找合作。
它选择了另一条路:电影。
\ 把宇宙搬进大银幕
NASA 和电影结缘,并不比史努比晚太多。
就在 NASA 宣布史努比成为吉祥物之后的一年 —— 1968 年,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在全球上映。
导演库布里克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为了让电影中呈现的科技元素更严谨,他特意找到 NASA 咨询。
这时候,NASA 还处在公众形象重塑期。
而《2001:太空漫游》原著早已风靡全美甚至全世界,再加上导演专业的态度,NASA 一拍大腿,合作走起!
NASA 不仅派出了 2 位顶尖的技术专家担任拍摄顾问,还投资了一笔不少的资金,支持电影的拍摄工作。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001:太空漫游》大火,时至今日还是无数观众心中「世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此后,NASA 还加入到不少纪录片的拍摄中。
例如 1985 年《执着的梦想》就是历史上第一部把 IMAX 摄影机搬到太空拍摄的电影。
到了 1995 年,NASA 还把正在使用的履带牵引装置借给《阿波罗 13 号》剧组拍摄。
不仅如此,电影里出现控制中心和宇航员之间的对话,也是直接使用 NASA 档案里的真实录音。
除了真人电影,NASA 还进军到动画电影领域。
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皮克斯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面的主角 —— 机器人瓦力,原型也是 NASA 研发的空间探测器。
NASA 甚至还把「魔爪」伸到漫威大片中。
《银河护卫队》里备受争议的「星爵在太空中脱下面罩救人」片段,也是导演咨询 NASA 的专家才敢拍摄的。
凭借各路大片,几十年间 NASA 刷足存在感。
▲《火星救援》也有 NASA 的参与
于是,它引起了另一位「联名狂魔」的注意。
\ 乐高来了!
可能是拥有「全球最多 IP」的乐高,在看到 NASA 的一系列动作后,迅速发去合作邀请。
宇航员。
可拆解的一整套飞船。
阿波罗 11 号。
纪念突出女科学家的「Women of NASA」。
产品之余,还有像「MISSION TO SPACE」带有科普性质的互动小活动。
乐高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无需多说。
凭借几块积木,每年营收都能接近 50 亿欧元(约 382 亿人民币),任何地区任何年龄的人都爱它。
在和乐高的合作中,NASA 更直接地走进大众生活。
NASA 开始意识到:漫画和电影里的「植入」虽好,但是它们的受众,大多是航空航天文化的爱好者们。
反观「衣食住行玩」这类产品,和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长长一系列的 NASA 联名史。
\ 最会玩的官方科研机构
在联名做产品之外,NASA 还另一个贴近大众生活的招数 —— 社交网络。
目前,NASA 在美国几大社交平台 Instagram、Twitter、Facebook 上都拥有超过 2 千万的粉丝。
而且,NASA 从不做「搬运工」。
每个平台发布的东西都不一样,把用户调性捉得很准。
▲分享各种太空美照的 ins,随便一张图都有几十万赞
▲NASA 的 YouTube 频道平日以科普和讲座为主,偶尔会放出员工的恶搞视频
很潮、很酷、很会玩。
NASA 做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让大众关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追赶 NASA 联名的同时,也应该把目光从发光的屏幕中移开,抬头看看那一片广阔的星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