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家表演徒手摔 iPhone X
新时代墨菲定律:掉落的手机,总是屏幕那一面着地。
2018 年 7 月 11 日,周三。早上 8 点 57 分 24 秒。
广州的天气很热,还没到 9 点,太阳已经晒得吓人。加上快到打卡时间,路人几乎都是脸带惊慌地一路小跑,好像身后被什么可怕的事物追赶着。
只有我,站在地铁出口旁的早餐店隔壁,感叹人生。
显得格格不入。
▲头顶太阳,我的心里却下起了大雨
眼前的一切是有原因的:就在 53 秒前,我一边看着手机上的时间,一边回想着上次迟到被老板训话的情景。一个没留意,踩空了,摔倒了,手机屏幕,裂了。
这是我新买的 iPhone X。
这是我只用了 3 天的 iPhone X。
这是我存了好几个月钱才买下的 iPhone X。
结果,它连「仍在发货途中」的保护壳都还没套上,就满身伤痕。
悲剧。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给它套上一个保护壳,一个自带安全气囊的手机保护壳。
\ 再见,手机维修厂
就在我感叹人生唏嘘的同时,大洋彼岸的德国,一个大学生发明出这个自带安全气囊的手机壳,拯救万千裂屏党。
小哥名叫 Philip Frenzel,他和鹅妹子拥有同样的经历。
早在 3 年前,因为一个小意外,他把刚买不久的新 iPhone,摔成裂屏。
和大家一样,Philip 在修好屏幕后,立即套上手机保护壳。
然而,效果也不好。
▲碎屏只会迟到,却永不缺席
在又一次摔坏屏幕后,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Philip 拉上一群大学同学,花了 2 年半时间,捣鼓出这个「手机安全气囊」。
在手机落地的一瞬,四边会弹出 8 块弹片。
「砰!」
就像安全气囊一般,牢牢保护好你的手机。
弹片预留了 30mm 的空间,即使手机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摔下,也不用担心屏幕就此碎裂。
稳妥。
内置的传感器,能保证「气囊」们在手机处于自由落体的情况下,快速弹出。
管你是屏幕朝下式落地;
还是被大力扔出,这些安全气囊都能及时施展救援。
回收也很简单。
用完之后,把这些弹片掰直,收回壳里就好。
唯一的坏处,就是手机壳因此变厚。
根据 Philip 说的,这个手机安全气囊保护壳,厚度为 4.9mm,快赶上 3 枚硬币那样厚。
好消息是,这不是最终成品。
目前,Philip Frenzel 还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调整和优化,预计在不久后放到 Kickstarter 上众筹。
说不定,到时我们会见到一个更轻薄更安全的手机气囊。
但鹅妹子还是有点小担心:
万一我在床上玩手机时手滑掉落了,弹片怼到我的脸上鼻孔里,那可咋办呢?
\ 为了手机屏幕,他们都操碎了心
说到「手机安全气囊」这个理念,鹅妹子查了一下,发现 Philip 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人。
早在 2012 年的时候,亚马逊就申请过一项专利。
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气囊。
在手机掉落的过程,保护壳会快速为里头的气囊充气弹出。
同时,会有多余的气体排出,减轻重力带来的冲击。
然而,6 年过去了,亚马逊还没把成品做出来,让无数碎屏党们看得着急。
苹果也有过相似的想法。
2015 年,iPhone 6 系列发布后不久,苹果向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申请了一项相似的专利。
专利的名字很直接,叫「电子设备防护外壳」。
通过传感器触发外壳 4 个角的弹簧减震器,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从示意图看来,和 Philip 小哥的设计有点像。
但苹果想得更全面。
减震器由塑料、泡沫、橡胶一类轻质材料制成。
就算掉在水上,手机也会漂浮起来。
当然,苹果也是迟迟没有做出成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鹅妹子遭遇到的悲剧了。
但别灰心,还是有厂商做出来了。
例如,英国新创公司 MOUS。
它家的手机壳老厉害了,爬上 5 层楼高的地方,让手机来个自由落体,照样没事。
MOUS 并没有选择上面任何一个「智能感应,弹出气囊」的方式,该用自己研发的 AiroShock 材料。
AiroShock 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冲击力,能承受高强度、密集的撞击。
而且,十分轻薄。
2.7mm,仅有手机安全气囊的一半。
假如这个厚度还是太多,你更喜欢「裸奔」的快感,那或许可以试试 Protect Pax 纳米保护膜。
它仅有一层薄膜的厚度。
通过速干的液体,填充屏幕玻璃层上不可见的凹陷,形成一个细微而有效保护层,能将屏幕硬度提升至原来的 600%。
摔了?小意思!
刀割?不怕!
也不沾指纹。
甚至可以直接水洗。
现在,Protect Pax 保护膜和 MOUS 保护壳都已经正式发售。
想要链接吗?
微信搜索关注玩物志,回复「最强之盾」获取吧。
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
根据文章开头的定律,只需要将两台智能手机背靠背捆绑在一起,让它们自由落体,你就能打破物理定律,解锁道具「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