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日本「丑闻女王」和 LV 的新店门帘要被撞破了,她越惨越火?

玩物志

2023-01-09 14:00

LV 与草间弥生两位大咖近来无处不在,阔别十年,再度合作的噱头去年年底就在东京炒得沸沸扬扬,最新一波在新宿街头的 3D 裸眼广告就令人直叹新奇。

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动作,就像一股浪潮席卷各地。

开放至 1 月 22 日的原宿快闪店,巨型草间弥生雕塑像从真身分裂而出。

被波点入侵的地标东京塔:

新宿街头巨型广告荧幕:

增上寺门前实体装置:

东京的日与夜,已被草间弥生的圆点与 LV 的标识全线覆盖。

在中国,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上海前滩太古里、成都远洋太古里、深圳万象城也都推出了合作系列限时店。

▲坐落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南瓜雕塑

▲ 成都远洋太古里南瓜艺术装置

▲ 上海高楼大厦中户外广告牌

前期宣传已下足血本,不知大家的后续消费力是否能如对方期待般强劲。

主要线下动作都放在日本与中国, 首发系列也于今年 1 月 1 日率先登陆两国,1 月 6 日才全球上线,推出了女士和男士时装、包款、鞋履、饰品配件、行李箱、香水等产品。下一个系列则将于 3 月 31 日起在 LV 门店发售。

LV 牵手草间弥生再发布海量产品

强强联手,定有惊喜。就来看看此次首发联名之作的四个主题系列,分别是 Painted Dots、Metal Dots、Infinity Dots 及 Psychedelic Flower。

Painted Dots

手绘圆点图案是本次合作案的根源,也是在前期宣传物料出现最频繁的款式,灵感来自 2012 年双方首次合作中的手绘 Monogram 硬箱。

草间弥生亲自设计了每个圆点,通过繁复绢印技术和压花印刷,追求毫厘不差的极致精确。

女士类别产品是循环出现的彩色圆点,主要呈现于成衣与手袋,透过皮件或经典涂层帆布,再现画笔下的细腻触感。

至于鞋履,优雅的踝靴与活力的运动鞋,通通准备好了。

金属首饰加入缤纷色彩点缀,有点俏皮童趣,但依旧难掩高级,迸发强烈艺术张力。

男士类别则装饰黑、白、灰、银四款圆点,灰阶冷峻,同时对比女士产品数量锐减。

 Metal Dots

Metal Dots 系列灵感源自草间的镜面圆球——1966 年,威尼斯双年展,她用 1500 个镜面球打造出《自恋庭园》,堆放在展厅外的草地上,故意以每个 2 美元的低价出售。由于她本身根本没有获得展会的许可,当场被赶走。

昨日世人将我驱逐,今朝我让世人追赶。这位艺术家身上永远充满着戏剧性。

大小不一的立体银色金属半球,闪烁着珠宝般的光泽,以手工方式嵌入,为本系列注入无限活力。

柔滑羊皮革与硬挺金属亮互相映衬,将酷帅的未来感融入女性系列产品中,尽显精湛匠艺。

通过耳环项链等细小物件,这一场光影浮动看得更加清晰。

 Infinity Dots

熟悉草间的人看到这个系列会觉得倍加亲切。之所以叫「无限圆点」,是因为于她而言,这些毫无边界的波点,充满可能性,搭建成一条通往无限的道路。

黑白内敛、红白夺目、黄黑奇趣、黑红摩登,混搭一身,碰撞激烈。

无限波点在男款产品表现得更具视觉冲击。

手袋、太阳眼镜、手链、项链、领带、束发带等等配饰,一应俱全。

顶级联名,质感经得起细细品鉴。

艺术感最强还是这款标志性南瓜丝巾,铺开如一副精致的画作。

 Psychedelic Flower

「迷幻花朵」主题想表达的是转瞬即逝的花期与无限流转的波点两者之间的矛盾。此系利取自草间 1993 年的画作《花》。

工法繁复的刺绣、提花、剪花,呈现花朵绚烂盛开的姿态,令不管正装抑或休闲装都优雅玩味。

花朵形态大面积覆盖在女性提包上更显妖娆,总透着几分邪魅。

怪异波点背后,苦难造就伟大

人人都能画波点,可为何只有草间的波点登上了艺术的至高殿堂?

因为这些波点出自她的身体,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用痛苦为原料冶炼而出,散发出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怪异的美。

今天我们想从最新这波新品,脱离消费角度,深入聊聊创作背后,关于精神的苦难和重生的艺术。

说起苦难的源泉、成长的不幸,似乎总离不开原生家庭。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一样。

▲ 童年时期的草间弥生

父亲冷漠,母亲强势,草间尽管出身在富裕之家,却甚少感受到爱。小时候的她更像是母亲的工具人,因父亲风流成性,她被派去监视父亲的一举一动,亲眼目睹父亲和别人发生性行为,心中留下了需要一生去疗愈的伤痕。

成年后她的第一个装置作品,是在一条船上放满阳具形状软雕塑。这就是源自她对性行为和性器官刻在骨子里的厌恶,她亲手把这些它们做出来,以减少恐惧。

因为行为异常,她在 10 岁接受医生的诊治,被诊断出患有强迫性精神病和人格解体障碍。

在患病的草间眼中,整个世界由各式各样圆点构成。波点图案像神秘咒语,剥夺了她原来宁静的生活。

▲ 草间弥生绘画作品

她选择用绘画释放自身情绪,把不断重复出现的圆点幻觉描绘下来。直面恐惧,这个习惯从此时就养成。

可初露锋芒的才华并没有得到母亲的肯定,相反,她鄙视至极,认为绘画是穷人的玩意,如果喜欢艺术,更应该成为符合他们身份地位的收藏家。

▲ 草间弥生家庭照

原生家庭没有给到这位精神病患者任何应有的关怀与帮助,因为草间对于绘画的狂热以及日渐不受掌控的性格,母亲将她赶出家门,像驱逐一个怪物一样。

「太小、太奴役、太封建,且太鄙视女性」,草间在 1957 年离开了她眼中这样的日本,飞往了美国追逐艺术梦想。

从那时开始,富家女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她的画无人问津,生活穷困潦倒,到了要捡鱼贩子不要的鱼头来维持温饱的地步。

但当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身体里日益膨胀的创造力,上帝似乎借用了草间的手,来让世人见证另外一个宇宙的神奇模样。

▲ 1962 年 6 月创作

▲ 1964 年 12 月创作

▲ 1965 年 3 月创作

尽管如此,草间受限于她的国籍、性别,在异国他乡并不受大众青睐,当地金发碧眼的男性艺术家却具有天然优势,他们惊叹于草间的创造力,然后转身复制了这股创造力,以此成名。

▲ Claes Oldenburg 1962 年 9 月创作

▲ Andy Warhol 1966 年 4 月创作

▲ Lucas Samaras 1965 年 10 月创作

一次又一次,草间弥生无法赚到自己应得的财富。回想过往种种,她心灰意冷,从窗台纵身一跃,想结束这苦难的一生。幸好,没有成功,她活了下来。

饱受精神疾病与生活打击的折磨,身心俱疲的草间回到了祖国,在一家精神病院修养。

沉淀很长一段时间后,她继续创作,自己的同胞却依然无法辨识出这位天才,国人给她扣上「丑闻女王」、「不要脸艺术家」的外号。

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当全世界开始关注人体彩绘时,草间才进入了国际的视野。此后随着年月流逝,她身价倍涨,笔下的设计拥有极高商业价值,上面提到的和顶级奢侈品牌联名合作的机会,对她来说伸手可得。

可得偿所愿之时,草间已经走过了不被理解的大半生。在她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是孤独地抗争、孤独地煎熬。

因为精神世界与常人不一样,家人将她推开,世人误解她,遇到不公也无处申诉。

而对绝大部分的精神患者来说,遭遇的都是相似的疏远和隔绝,身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牵起手来,在病患周围圈出了一座疯人院。

 看见因精神疾病陨落的艺术家和普通人

有人说精神疾病是上天馈赠给天才的疾病,它与才华、智慧相伴而生。

如知名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的原型,诺贝尔得主,著名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他同时也是一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 电影《美丽心灵》

童年被疾病、丧亲之痛以及对遗传家族精神疾病的恐惧所笼罩的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他笔下的《呐喊》是美术史上辨识度极高的画作,科学家深信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也许这就是他所看到的世界。

疾病是礼物这种说法,实在残忍。如果这是一份礼物,表面亦是插满尖刀,要想接下礼物,必先鲜血淋漓。

1908 年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创造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该词时,词根 schizo 意指「撕裂」,指的是病人内在与外在的分裂。

精神分裂指的是个人在意识之外筑起围墙,最初或许缓慢、难以察觉,但病情剧烈时,患者会与现实全然隔离,直到意识被围墙完全包围,再也接触不到他人眼中的真实世界。

▲ 保罗·尤金·布鲁勒 瑞士精神病学家

《背离亲缘》一书中作者安德鲁这样表达精神分裂症:

死亡也许是这疾病相对轻微的部分。多数时候,患者生前的经历让人感到最深沉的绝望。

幻听、幻觉、妄想、语无伦次,部分患者具有攻击性,常伴有自我伤害的并发症。这些行为表现让他们成为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差异分子,甚至一度不被视为完整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都粗暴地采用额叶切除手术来对待病患,极为不人道。

▲《十二猴子》

草间确实是幸运的。

她不曾遭受这些酷刑,也坚持到了最后,上天不忍心让她提前离场。

在她的新作中,我们可以在其背后,看到更多「重生」的艺术之美。

而更多被精神疾病控制的艺术家们,早早亲手结束了这场痛不欲生的战斗。

梵高患有精神疾病,著名自画像中缺失的左耳,是在与画家高更争执后,自己挥刀割下,打包送给一个当地妓女。他 37 岁时用手枪自杀。

▲ 梵高创作的《星夜》展示了因为精神病而可能出现的光影变化

不仅仅是精神分裂这种重型精神病,现代精神疾病首当其冲的抑郁症,也让无数天才的人生戛然而止。

《新蝙蝠侠》导演马特·里夫斯受访时表示,他的布鲁斯·韦恩受到了涅槃乐队已故主唱科特·柯本的影响。瞬间能理解电影里要人命的忧郁感。

涅槃乐队的主唱、吉他手与词曲创作者柯本,抑郁症缠身,饮弹自尽。

看《变形金刚》系列长大的孩子其实也是听着林肯公园的歌长大,可用歌曲给予无数人热力量与勇气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终身难以走出童年创伤,抑郁症状撕扯着他,让他最终用皮带自缢。

设计鬼才亚历山大·麦昆,抑郁症的折磨与母亲逝世的打击,令他选择在服用镇静剂与安妙药后,上吊自杀。

死亡是沉重的果实,吃下去,医治太多活着的病症。

世人的喝彩与称赞或许给过他们安慰,但与精神疾病斗争路上的苦痛相比起来,依旧不足以把他们留下。

伟大的艺术家是耀眼的,就算陨落也瞩目,倍加令人惋惜。

但我们眼中不能只有他们,因为并不是所以精神患者都拥有举世创意,大部分患者跟你我一样平凡。

那些罹患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承受巨大不幸的人。

▲《飞越疯人院》

不管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是其他的精神病,对付它们需要社会的力量。

改变对精神疾患的看法,放下畏惧与偏见,是我们需要走出的第一步。

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和张扬耀眼的视觉背后,或许这是我们可以注目思考的更有意义的一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