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现在百度公关部的员工应该是左手无奈右手生气,无助地用双手抱住自己时一股悲伤涌上心头。
无奈的是,老板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说了昨天刷屏的那句话: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生气的是,大多数媒体在进行报道的时候都只选用了这半句话,而把后半句给截掉了,后半句是:
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李彦宏虽然说了一句大实话,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实话有道理但是不中听。大家默默地拿隐私换便利,但是戳破这层皇帝新衣就显得不太聪明了,尤其是作为百度的 CEO,李彦宏在隐私问题上确实应该讨论得更保守一些。
在《「隐私」生与死:四十六张图解读三千年隐私史》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已经谈到:人类对于隐私有着本能的渴望。但在过去的三千年里,不同文化几乎始终把便利和财富的重要性排在隐私前面。
尤其是在科技水平越来越发达的现在,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或者承不承认,隐私和便利性都是矛盾的,并且在隐私和便利性的斗争中,隐私从来没有处于上风过。
本来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隐私越来越势弱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问题是,从利益相关需要回避的角度来看,李彦宏说这话被拿出半截出来示众也是自找的,即便后半句他又给加了限定条件。
对于百度来说,李彦宏说这一段没错但留有解读破绽的话而招黑只是表象,真正的底层原因还是百度过去的商业道德问题至今仍未洗刷干净。
一方面,媒体们知道相比于呈现李彦宏完整的意思就失去了新闻性和传播力,留半句断章取义能够引发更大的讨论和传播;另一方面,吃瓜群众们基于过往对于百度行为的理解,看完标题就直接评价也是出于思维惯性,即“百度 CEO 说出这种话毫无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