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反垄断)案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不应让任何一家公司决定我们的未来。
硅谷的普遍共识是,政府管制对经济发展有害。Uber 就成天埋怨法规过时,而 AirBnb 也得日常和政府监管斗智斗勇。但真的是这样吗?
Quartz 编辑 Simone Stolzoff 认为,我们也许能从 17 年前微软所经历的反垄断案件中寻找一些洞见。
1997 年,微软因涉嫌垄断被美国联邦政府告上法庭。政府一方认为,微软借助 Windows 系统强制捆绑浏览器 IE,并由此赢得浏览器大战。
经过历时三年多的调查和庭审后,微软和政府达成协议。微软将和第三方公司共享 API,让竞争者也能为 Windows 编写程序。接下来几年里,微软还要接受政府的随时检查,以确保没他们没在代码上做手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这个案件开创了一个政府干涉自由市场的危险先例,政府的监管在未来将阻碍行业技术发展。
另一个意见则认为,这个和解对微软太好了,不足以组织这个巨头在未来对竞争者的扼杀。要知道,之前因反垄断被调查的公司,如洛克菲勒石油、AT&T,它们的下场都是被强行“肢解”,拆分公司。
但现实是,17 年过去了,这两个预测都没有实现。
被判要开放 API 的微软,为过去曾是“小创业公司”的 Google 和 Facebook 创造了生存空间,因为微软没法借操作系统之宜,用 Bing 和 Myspace 来扼杀它们的生存空间。
有趣的是,这些曾经的“小小创业公司”,如今成为了新一代硅谷巨头。有趣的是,曾经被控告的微软,也曾是反垄断判决的受益者,当时的被告垄断的是 IBM。科技巨头和反垄断法的关系非常微妙。
Mark Zuckerberg 在国会上曾辩护道“美国人均每天会用 8 个 app 和朋友沟通”,但却无法指出任何 Facebook 的直接竞争对手(它收购了不少潜在竞争对手,其中最大的是 WhatsApp 和 Instagram,还有部分没能成长到能和 Facebook 竞争规模的公司)。
而在当年,微软在案件判决后也说过,“虽然我们没有完全胜诉,但我们每天仍要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并要持续改进产品来保持优势。”
Facebook 和 IE 都是免费的,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给钱,我们就得付出时间或是自己的数据。(虽然盖茨曾辨析,IE 不仅自己免费,还逼得 Netscape 这种收费软件免费化,消费者明显是受益者。)
▲ Netscape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随着时间推移,微软这般的大公司对我们生活的制约越来越多,从某程度上,甚至影响着我们共同的科技未来。
微软(反垄断)案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不应让任何一家公司决定我们的未来。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 Richard Blumenthal 和法学教授 Tim Wu 在两人联合署名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评论中说道。
为了保证我们共同的科技未来能有多样化和蓬勃发展,Stolzoff 提出,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政府干预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情况是,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伤害前,大公司都无须面对反垄断法。在 1970-1999 年间,美国年均有 15 宗反垄断相关案件,到了 2000-2014 年,这个数字降到了 3 宗。
《通信规范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 230 条更是为这些公司提供了规避责任的保护:互联网服务不必为其用户行为负责。(爱范儿注:这个法则也被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法规之一。)
有没有可能,这些新一代的巨头在抑制着新一代创业公司的发展?也许,美国政府又是时候出来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