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在反思过去 10 年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就最近的滴滴恶性事件,微信公众号「新闻实验室」撰文表示:跟泄露用户数据的 Facebook 一样,滴滴也是 2018 年「黑化」了的互联网平台之一。作者方可成认为滴滴出行的全职司机占大多数,其实根本不是「共享经济」,而滴滴却在利益的诱惑下回避责任和监管。
方可成引用《Platform Society》一书的理论,称互联网平台有几大特征:数据化(基于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集中化(垄断趋势)、个性化(例如个性化推送)、全球化(海外市场扩张),以及「模糊化」(obfuscation)。
其中我们较陌生的模糊化,指的是平台公司会用一些美妙的词汇和说法,来掩盖背后的真实产品逻辑。
比如,Facebook 说,它要把更多人连接起来,让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但是它没告诉你的是,不是所有连接都是好的,比如当你把更多人和假新闻连接起来。它更没告诉你的是,其实它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把你和广告商联系起来。
▲ 从「美国偶像」到「全民公敌」的扎克伯格,图自 Wired
在他看来,「共享经济」就是其中一个被广泛传播的美妙说法。
新型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它们描绘的那样美好,在「创新」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对责任的回避……当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权力,如何监督这种权力就成为眼下的重要问题。
微博 CEO 王高飞 @来去之间 阅后表示,这篇文章写得有些偏激,但社会确实正在反思过去 10 年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初心是好的。@来去之间 认为,在 10 年前 SNS 或共享经济出现的时候,这些充满自信的创业者相信可以靠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实比之前的传统公司好。比如以连接所有人为愿景的 Facebook,确实促进了不同社群之间的沟通。
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在创造新的问题。在 @来去之间 看来,对这些新问题的不作为是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恶化的原因。
这些公司对新问题,或者视而不见,也或者过于理想化。比如说,大部分 SNS 都把《失控》奉为圣经,认为系统会自愈,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就会解决一切问题。时至今日,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用户已经习惯,不再感激这些公司带来的改变,而问题却越积累越多……
@来去之间认为,到现在,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没有成功的解决道路可以借鉴,但大家都在探索。
以苹果和 Facebook 为例的美国公司选择不跟政府合作,决心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而中国企业则有政府更为主动地参与互联网治理。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情况相对棘手一些:对那些非本土企业,政府或者管不了,或者按传统企业一样去管理互联网公司,从长期来看会导致社会运行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