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餐饮业其实都陷在类似的问题中:它们的健康营收增长数据背后都藏着潜在的需求问题。
《彭博社》在最近的文章指出, 上万元的 iPhone 和十元一份的麦乐鸡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却都面临着一个潜在的需求问题。
今年 11 月苹果宣布,从下个季度起,公司将不会再公开包括 iPhone、iPad 和 Mac 在内硬件设备的具体销量数字,但仍会公布业务营收和利润。
而麦当劳在过去三个季度的财报中均显露出逐渐下降的客流量,年度总结更是直言「目标在于在客人数和客单价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
从美国的餐饮业和 iPhone 数据来看,它们的销售额都仍处于增长,但这些增长都是靠提高客单价来达成,都存在着客流量/销售数量下降的问题。归根到底,餐饮业和手机行业都开始饱和了。
▲ iPhone 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左);美国餐饮业的销售额和客流量(右)
据统计,美国人均更换手机的频率从 2014 年的 2 年一换延长至 3 年一更,而大部分人都已经拥有手机了。而餐饮业,无论是星巴克还是麦当劳,美国市场的门店扩张速度已经超出市场的消费力了,星巴克在今年也宣布了美国市场的关店计划。
于是,你开始看见这两者都在采取类似的「开源」措施。苹果更注重增加类似 HomePod 和 Apple Music 等软硬件的附带产品;而餐饮业,就逐渐发展配送业务,尝试吸收原本不去餐厅消费的客户,或是发展会员体系来提高回访率。
餐饮业和苹果的应对方式都很务实。毕竟,世界就只需要那么多(定量)的 iPhone 和南瓜拿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