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为自动驾驶会为人带来更多自由时间,但在未来,雇主很可能会因此将你踏上汽车的一刻看作你工作日的开始。
科技让生活更便利。在大部分情况下,成功的科技公司都是通过减少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上会经历的「摩擦力」来提高我们的生活或工作效率——让科技产品帮我们减少投入精力、缩减步骤和最优化流程。
消费者对此也愿意买单,因为用工具节省了时间,意味着我们可以减少操作价值不大的重复性工作,用省下来的时间做更具创造力的工作,或是将这些时间用在享受生活上。至少大部分人都这样想的。
哲学教授兼书籍《Re-Engineering Humanity》作者 Evan Selinger 和《连线》记者 Clive Thompson 联合撰文点出,凡事都要提高效率,其实是一种幻觉:
以自动驾驶为例,人们总以为当汽车懂得自己开后,里面的人就无须再管驾驶,可将在汽车上的这段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譬如享受阅读。
但更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老板会觉得,你的工作时间应该从你踏上汽车那一刻就开始了。
所以说,我们不会因此减轻负担,而是被要求产出更多。
在 Clive Thompson 看来,美国人对效率的执念是历史久远的。他认为,从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那一辈开始,高效就是大家在追求的东西:「他(富兰克林)发明双光眼镜就是因为他不想老是两副眼镜换来换去那么麻烦。」
除此以外,是否所有方面都合适被「效率最优化」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文章援引了一句被传是英国作家 Virginia Woolf 的话(很有可能并不是她说的)来表达潜在问题:
Efficiency cuts the grass of the mind to its roots.(如果将人的思维比作草,那效率就将这个草割到了根部。)
他们认为,将一切效率最优化是典型的「程序员思维」。这个人群非常擅长解决复杂的问题,最终以科技产品为大众带来非常便利和简化的生活,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东西。
Selinger 以自己教授的哲学课为例。他会要求学生对一个他们不认同的观点尽可能详尽地,以文明和理性的态度进行反驳,即便这比用语言攻击更耗时间。
不要只是说别人错了,而是给出你为何不同意的最佳解释,仔细解释那个论点在哪里出错了。
这比直接用语言攻击来反对对方花更多时间,但这里的「没效率」是系统的 feature,而不是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