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因为——优惠日来了。
今年的亚马逊 Prime Day 似乎格外「闹腾」,亚马逊的工人在第一天就掀起了一阵罢工抗议潮,但是不变的是,人们依然年复一年为抢货和优惠而狂热。
虽然在国内 Prime Day 并没双十一那么受捧,但是在国外依然是最大的购物优惠日之一。
去年的 Prime Day 就创下了亚马逊历史上最大的销售量,prime 会员购买超过 1 亿件产品,网站销售额比起日常情况增长了 400%。
▲ 图片来自:Adweek
今年,亚马逊首次将 Prime Day 延长至两天,除了每年支付 119 美元或者每月 12.99 美元的会员能够优惠购物,新用户也可以注册 30 天的免费试用版。随后消费者迎来的,据亚马逊的说法,就是今年超过一百万件的打折产品。
CNET 在线交易专家 Rick Broida 针对消费者在类似的优惠日购物上给出了他的建议:
最重要的就是提前计划。如果有计划购买的东西,可以等待优惠日的到来,看看它是否会上市销售,这种情况下可以抓住商品很快被抢光的机会。
▲ 图片来自:WebsFavourites
你会在优惠日到来的前一天惴惴不安,会在优惠日来临后每隔几分钟就看看手机——因为 Prime Day 上每隔几分钟就会开始新的优惠,而且很多都是限时优惠,你得确定你要买的商品什么时候开卖,你很容易就陷入了黑洞般的付款之中无法自拔,Rick Broida 说道:
人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因为——优惠日来了。
网购狂欢节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无非就是「价格歧视」,通过对同一件商品的不同定价,来实现商家的利润最大化。
▲ 图片来自:Cnet
业内投资人士表示,商家日常价格留给了对价格敏感度不高的消费者,而优惠日价格,则拉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者剩余向商家剩余转化。
这一方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利用的就是人们害怕失去的非理性需求:今天不买,是不是就亏了?现在不买,是不是就没了?
我们在商家给我们的「礼物」中感觉自己受到了馈赠,再加上稀缺原则,会让我们觉得促销和折扣是暂时的,不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就会错失良机,还会让我们倾向于认为平时不可用的东西更有价值。
▲ 图片来自:RetailWire
Rick Broida 认为有效防止超支的办法就是不断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真的需要这个吗?然后记住:
无论是 Prime Day、黑色星期五,还是其他优惠日,他们都不是唯一的优惠日。
所有东西都会在下一个节日中再次优惠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