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过一个新闻周期,虚假信息系统都会变得更有效率。
上周六上午,声名狼藉的金融家杰弗里·爱泼斯坦在曼哈顿的一所监狱上吊自杀。而就在他死亡的前一天,以他为原告的一份法庭文件刚被公开。
重要证据刚刚披露,唯一人证死于非命。这是我们所说的斩草除根吗?是电视剧里的「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吗?是小说里的重重疑云吗?
在爱泼斯坦死后,记者、政界人士和网友通通陷入了阴谋论的怀疑论调之中。
纽约时报的自由撰稿人 Charlie Warzel 在《爱泼斯坦的自杀阴谋论显示了我们的信息系统是如何被毒害的》中写道:
话题标签附带的毒性,让我们信息生态系统受到考验——这个系统就是为了快速传播而建立的,它并非以事实为基础,但这个系统有助于将阴谋论思维推入文化主流。
它带来了一种与之平行的现实,而这种现实并非根植于事实之中,但有助于将阴谋论思维推入文化主流。
每经过一个新闻周期,虚假信息系统都会变得更有效率。
毒药扩散开来。
▲ Charlie Warzel
互联网放大了人心中最糟糕的一面,假新闻和阴谋论总是借此以闪电般的速度传播开来。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但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阴谋论可以广泛地传播开。
心理学家发现,阴谋论实际上一种平息焦虑的工具。它能让人拥有控制感,帮助人们理解这个复杂、压抑、常常令人失望的世界。
换句话说,在键盘面前指点江山、点评时事真的能让不少人感觉更好。虽然他们并不能直接影响某一事实,但通过那些隐秘的阴谋论,发散性的怀疑和猜测,他们感觉自己获得了权利,控制了一切。
▲ 图片来自:Newshub
阴谋论的顶级心理学研究员 Jan-Willem van Prooijen 表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相信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往往比面对真相更容易,也更令人安慰。
人类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思考者,因此阴谋论、迷信言论更容易传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令人担忧的是,它们现在传播的似乎更快了。「我们的媒体生态系统似乎(有意或无意)被设计成在突发新闻之后来推广它们(阴谋论)。」
令人感到悲伤的是,阴谋论被宣扬得越多,就越难以根除。美国的 FBI 甚至认为阴谋论已是美国国内的恐怖主义威胁,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被阴谋论驱使而诉诸暴力。
传播阴谋论的信息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如我们在《多亏了反疫苗人士,全球麻疹疫情卷土重来了》一文中写到的那样:
世卫组织已将「疫苗犹豫」列为 2019 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在这份列表中,还有艾滋病毒以及登格热和埃博拉等高危疾病。人类的作死程度已经堪比致命病毒了。
谁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呢?虽然分析能力越强的人,越不会被阴谋论所蒙蔽,但这并不代表阴谋论的信众智商不高。他们相信阴谋论,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无助且悲观。阴谋论心理学领域的一篇综述认为,阴谋论服务于人们想要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而另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我们听到的信息重复得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相信它。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三告投杼都告诉我们,谎言说一百次就成了真相,有时甚至只需要三次。在相同故事和谎言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将熟悉的内容当作真相。
2018 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研究分析了 2006 年至 2017 年间发送的数百万条推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在所有类别的信息中,虚假信息传播得比真实信息更远、更快、更深、更广。」
▲ 图片来自:DAILY BEAST
而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揭示了助长虚假新闻势头的是一个个普通的 Twitter 用户。他们粉丝不多,这可能只是他们和朋友随手分享的小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有更多的人在撒谎……这意味着转发虚假信息的人比转发真实信息的人要多得多。」
没什么庞大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就是有很多用户愿意去相信它,并且为它的传播添砖加瓦。这就像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传播学研究员 Miriam Metzger 所说的那样「假新闻非常适合传播,它令人震惊,令人惊讶,利用人们的情绪,这就是传播错误信息的秘诀。」
而回到开头的爱泼斯坦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儿童性交易与手眼通天的政治领袖交织,无法解释的巨额财富伴随着不为人所知的私人飞行……特朗普的推波助澜,克林顿的焦头烂额,无数的名人政要均被牵涉其中。
这是人们最喜欢的阴谋论故事,这是「虚假信息的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