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只在部分假新闻标上警告标签,读者会觉得所有没有被标注的内容都是真的,鉴别假新闻的意识降低,这被称为「默示式真相」。
自 2016 年美国选举事件后,为了打击假新闻,Facebook 引进了事实核实项目。
独立的第三方事实核对组织会核查部分推文的内容真假,并在假新闻上标上「被反驳(disputed)」字样。刚推出时,已经有媒体批评「被反驳」这个词太保守,「让它听起来就像在争辩 NBA 谁该被选为 MVP」。
但最近 MIT 的一个研究指出,这种标签法还有一个更糟的影响:让读者觉得所有没有被标注「被反驳」的内容都是真的,鉴别假新闻的意识变得更低,这被称为「默示式真相(implied truth effect)」。
这是那种别人一点出来后你就觉得很明显的东西,但根据我们对多年来关于事实核查的研究的理解,人们从来都没有点出过这一点。
主要负责该研究的 MIT Sloan 副教授 David Rand 说道。
Rand 的团队做了一组样本超过六千人的实验,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人看的新闻真假混夹,但都不带事实核查标记;第二组同样也看真假混杂新闻,其中部分新闻被标注为更直接的「真」「假」标签,也有部分新闻不带任何事实核查标记。随后,研究人员询问受访者是否相信这些新闻,并了解他们愿意分享转发哪些新闻。
结果,在第一组愿意转发的新闻里,有 29.8% 都是假新闻;第二组里转发了则只转发了 16.1% 的假新闻。然而,第二组里,没有任何标注的假新闻里有 36.2% 都被分享出去了。
也就是说,第二组对假新闻整体较低的分享率,主要是一部分新闻已经明确被标明是假的,这部分减少率被分享新闻总数,但未被进行任何标注的新闻,无论真假,人们愿意接受的程度都更高了。事实上,还有 21.5% 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以为那些没有任何标签的新闻都是经过事实核实的。
当你在一些东西上添加警告标签,它们会让其它一切的东西看起来都更可信。
正因为 Facebook 只会对部分触发了假新闻警告的内容去进行核实,用户很可能会因此默认 Facebook 上那些没有带上任何标签的内容(它们既可能是经过核实为真的内容,也可能是未经事实核实过的内容)都是经过核实后确认是真的。
要改进这个情况,Rand 提出几个建议。
他认为可以将有发布假新闻历史的机构降级,减少曝光机会;更直接的方式,则是聘请更多人做事实核实,所有新闻都核实当然最理想。
不过,Facebook 是否真的要认真做这事,大家的意见还有点保留。虽然扎克伯格此前在国会山曾说过:
议员,我觉得说谎不好,我觉得如果你播出一个内含谎言的广告,那是一件不好的事。
最近,一个特朗普的选举广告出现在 Facebook 上,传播权限也挺高的,但广告里就包含了不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