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部手机一到两年就换了,永远拿的是最新的算力、最新的应用的体验,但是一般大家要 8 到 10 年才会换一部车。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智能手机领域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制高点了,因为市场规模的缘故,最新的半导体技术,最新的用户体验和界面理念等等都在这里率先到达消费者。因此,很多智能手机厂商切入其他行业就有点儿降维打击的意思,即便没到这个地步,做个业界平均水平的产品问题不会很大。
比如现在排在行业前几名的手机厂商,几乎都在布局智能硬件,从智能手表到音箱再到智能家居。另外,在智能手机行业出货已经见顶的情况下,拓展其他产品线是提升业绩的有效方法,所以可以看到包括华为小米 OPPO 都在开始做电视品类。
除了小件的消费电子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就是汽车。在今年的苹果 WWDC 上,我们已经看到 iPhone 可以成为宝马等汽车的钥匙,而汽车场景的挖掘,更是华米接下来的业务重心。
而新进入到汽车领域的手机厂商又多了一家:vivo。
紧接着 vivo 的 OriginOS 发布会就是 vivo 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vivo 软件产品策略总监欧阳坤接受了爱范儿等媒体的采访。其中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智能手机厂商才会介入车联网行业。
在欧阳坤看来,如果 vivo 需要跟另外的行业和场景产生连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 在这个场景里面,确实有消费者的痛点,而且结合 vivo 自身的能力是能够帮它解决的。
- vivo 如果进入了这个新的产业,我们能不能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带来新的价值。
- 它本来是一个原有的产业链,作为一个新的进入者进来之后,我们跟车联网原有的这些玩家,大家的分工是什么样的,大家有没有利益冲突,能不能形成合力。
在第一个问题上,因为现在智能手机侵入生活越来越多,即便是在开车过程中,许多人还是避免不了使用手机,比如使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或者使用手机导航地图,甚至还有更深层高频的使用,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驾驶安全问题。这里就需要手机厂商的参与,因为无论是交规还是法律都没法杜绝司机使用手机的问题,只能多方协作来改变用户的使用方式,比如把手机内容投射到车机屏幕上等等。如果没手机厂商深层参与,没有手机底层能力支持,这种投射是不完全可靠的。
然后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开头所说的,手机使用的零部件往往是业界最新的。
欧阳坤在找车联网和车企的朋友沟通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反馈是:
我们一部手机一到两年就换了,永远拿的是最新的算力、最新的应用的体验,但是一般大家要 8 到 10 年才会换一部车。
这就是使得一辆高端车型在刚下线的头两年智能化体验相当好,应用适配很好,但是用了两三年以后,当它的应用再迭代了之后,就会发现在车上用这个屏就会卡顿。包括现在一些比较出名的造车新势力的车,时间稍微久一点,其实它在屏上的使用体验,它的 CPU 处理能力是跟不上。
这里,手机作为汽车场景里面的负载算力就变得可行且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汽车品牌和车型的碎片化,很多导航音频应用适配到汽车上的速度和体验都是滞后的,反而在手机上做得更好。
在明确了智能手机厂商在汽车场景的优势之后,就需要考虑第三个问题:vivo 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欧阳坤说:
在车内跟车机做好互联之后,我们作为它的生态补充、算力补充、协同合作者的关系,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更优质的体验。另外一块是车企没有办法触碰的,就是当这个人离开车之后,他一定是把手机随身携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对你的车有任何的服务的诉求,比如说车窗没有关、提前热车、反向寻车等等,这些是车企没办法解决的。
在考虑清楚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vivo 就在本次的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 Jovi In Car 这个车联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