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我们一部手机一到两年就换了,永远拿的是最新的算力、最新的应用的体验,但是一般大家要 8 到 10 年才会换一部车。

—— vivo 软件产品策略总监 欧阳坤

大声

2020-11-20 15:28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智能手机领域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制高点了,因为市场规模的缘故,最新的半导体技术,最新的用户体验和界面理念等等都在这里率先到达消费者。因此,很多智能手机厂商切入其他行业就有点儿降维打击的意思,即便没到这个地步,做个业界平均水平的产品问题不会很大。

比如现在排在行业前几名的手机厂商,几乎都在布局智能硬件,从智能手表到音箱再到智能家居。另外,在智能手机行业出货已经见顶的情况下,拓展其他产品线是提升业绩的有效方法,所以可以看到包括华为小米 OPPO 都在开始做电视品类。

除了小件的消费电子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就是汽车。在今年的苹果 WWDC 上,我们已经看到 iPhone 可以成为宝马等汽车的钥匙,而汽车场景的挖掘,更是华米接下来的业务重心。

而新进入到汽车领域的手机厂商又多了一家:vivo。

紧接着 vivo 的 OriginOS 发布会就是 vivo 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vivo 软件产品策略总监欧阳坤接受了爱范儿等媒体的采访。其中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智能手机厂商才会介入车联网行业。

在欧阳坤看来,如果 vivo 需要跟另外的行业和场景产生连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 在这个场景里面,确实有消费者的痛点,而且结合 vivo 自身的能力是能够帮它解决的。
  • vivo 如果进入了这个新的产业,我们能不能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带来新的价值。
  • 它本来是一个原有的产业链,作为一个新的进入者进来之后,我们跟车联网原有的这些玩家,大家的分工是什么样的,大家有没有利益冲突,能不能形成合力。

在第一个问题上,因为现在智能手机侵入生活越来越多,即便是在开车过程中,许多人还是避免不了使用手机,比如使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或者使用手机导航地图,甚至还有更深层高频的使用,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驾驶安全问题。这里就需要手机厂商的参与,因为无论是交规还是法律都没法杜绝司机使用手机的问题,只能多方协作来改变用户的使用方式,比如把手机内容投射到车机屏幕上等等。如果没手机厂商深层参与,没有手机底层能力支持,这种投射是不完全可靠的。

然后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开头所说的,手机使用的零部件往往是业界最新的。

欧阳坤在找车联网和车企的朋友沟通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反馈是:

我们一部手机一到两年就换了,永远拿的是最新的算力、最新的应用的体验,但是一般大家要 8 到 10 年才会换一部车。

这就是使得一辆高端车型在刚下线的头两年智能化体验相当好,应用适配很好,但是用了两三年以后,当它的应用再迭代了之后,就会发现在车上用这个屏就会卡顿。包括现在一些比较出名的造车新势力的车,时间稍微久一点,其实它在屏上的使用体验,它的 CPU 处理能力是跟不上。

这里,手机作为汽车场景里面的负载算力就变得可行且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汽车品牌和车型的碎片化,很多导航音频应用适配到汽车上的速度和体验都是滞后的,反而在手机上做得更好。

在明确了智能手机厂商在汽车场景的优势之后,就需要考虑第三个问题:vivo 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欧阳坤说:

在车内跟车机做好互联之后,我们作为它的生态补充、算力补充、协同合作者的关系,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更优质的体验。另外一块是车企没有办法触碰的,就是当这个人离开车之后,他一定是把手机随身携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对你的车有任何的服务的诉求,比如说车窗没有关、提前热车、反向寻车等等,这些是车企没办法解决的。

在考虑清楚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vivo 就在本次的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 Jovi In Car 这个车联网品牌。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现在的 7、8、9 系索尼电视,其实很多的技术都是来自于电影工业级技术的下放。

查看全文 ——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

如果家电仅仅只接入 DeepSeek,可能也很难给消费者很好体验,没法让这个家电变得多么的不一样。

查看全文 —— 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总裁 张斌

过去有人说摩尔定律停滞了,但我相信 AI 芯片重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它不仅不会停滞,甚至还会加速。

查看全文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

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是别人的十倍,但我们需要做出差异化,这样子才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 Nothing 高管

我们(解决续航焦虑)的思路有两个,一个是把容量做大,二是在容量不变情况下把单次充电时间减短。

查看全文 —— 真我 GT 系列、Neo 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谭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