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今年我们将回归到上半年春季(P 系列)和下半年秋季(Mate 系列),一年两波旗舰产品发布的节奏。

—— 华为终端业务首席运营官 何刚

大声

2023-04-12 16:29

「7 年前的春天,华为在这里发布了华为 P9 手机。」这是余承东在 2023 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暌违 600 多天后,华为在 3 月 23 日正式发布了全新的 P60 系列旗舰手机。回到 P9 的场地去发布 P 系列的接棒新作,这对于华为来说,自然意义非凡。

在发布会的尾声,余承东背后的屏幕映出了「春暖花开,未来可期」八个字。

余承东说,华为经历了四年备受限制和挑战的寒冬,而现在,春天已经来了。

在华为 P60 发布会结束之后,华为终端业务首席运营官何刚接受了媒体群访,回应了多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也发现,那天走进采访间的何刚,步伐轻松,春风满面,脸上带着从容的笑意。

春暖,花开

对于华为来说,过去四年确实并不好过,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依然在影响着华为的运营。

而华为手机无疑是受到最大影响的一个业务线,相较于前年发布的华为 P50 系列,华为 P 系列已经间隔了两个产品的发布周期。而在 P50 系列到 Mate 50 系列的发布之间,也间隔了很长的时间。

华为何刚告诉爱范儿,在这期间,华为不仅没有芯片,而且其他元件的供应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向爱范儿透露,华为 P50 系列的研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由于元器件供应受阻,所以在产品正式发布前历经了多轮的大改,而且也不得不延期发布。好在,华为手机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供应链的问题。

所以说,华为 Mate 50 系列的发布,代表着华为重新开始发布旗舰级别的智能手机;而华为 P60 系列的发布,就代表着华为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发布节奏。

这是突破了各种困难,面对很多的约束,各种挑战,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后,我们又回到正常的发布节奏上。

春暖之时,我们看到了华为 P60 系列,秋收之时,我们或将看到全面革新的华为 Mate 新品系列。

Art 并非通俗意义上的「超大杯」

自发布会前期的预热阶段以来,华为 P60 系列的外观设计就一直是社交网络上的讨论热点。

首先是华为 P60 Pro 带来了一款非常特别的「洛可可白」配色,采用了凝光贝母工艺,通过手工制作将天然矿物珠粉融入机身制作,让机身凝聚光泽,实现天然贝母般不可复制的自然纹理,从而达到「每一支都独一无二」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两部完全相同的 P60 Pro洛可可白。」
(*当然 P60 也有洛可可白配色)

发布之后,洛可可白的热度有增无减,甚至在部分社交平台还出现了像是「赌石」一样的开箱热潮,争相讨论谁买到的洛可可白比较好看一些。

另一方面,当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介绍完 P60 Pro 之后,说要接着介绍该系列的另一个版本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更进阶的 Ultra 机型,但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华为 P60 Art。

关于设计方面的独创性在这里就不再阐述了,我们稍早前也发布过一篇文章《华为 P60 Art:不拘于型,晖光日新》。

总的来说,这样不拘于型的设计,的确出众,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 Art 是特别好看的。不过身边上手过真机的朋友都会各抒己见,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随着接触时间愈久,机身背面多道经由光线变幻而折射出的曲线纹理,仿若潮水拍打岛屿海岸而荡起的波浪,会渐渐地让更多人变得喜爱它。

谈起 Art 的设计能否被大众所接受这个话题,何刚再次拿出了余承东来作为例子:

余总一开始的觉得(Art 的)设计太特别了,消费者接受不了,他就立刻不想选了。然后我跟余总说再看看、再摸摸手板,他说还是有点太特别,担心不够大众化,我就劝余总再拿两天。

 

过两天,他就说这个产品不错。过了一个月,两个月,余总不知道为什么,问了很多身边朋友都觉得喜欢。甚至觉得应该全系都普及这个设计。

 

所以 P60 Art 这个设计的确是有不同人群的定位,一定有人喜欢这样的设计,但是不是所有的人。不同的产品,一定有合适的人群。

 

经过这么多年的消费者业务持续的研究,通过人群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产品匹配这些人群。让大家选择到匹配自己的产品,这才是今天为什么发布 P60,P60 Pro,还有 P60 Art 这样多款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让每一类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产品。

从这个方面来看,Art 其实是站在 Pro 款之上,进而对设计美学进行的大胆探索,华为巴黎美学研究所相对「任性」地,带来了一个不那么大众的设计,试图用不规则的曲线,来刻画自然和谐之美。

若是谈及到销量预期,这里就不得不提起群访时的一个小插曲,工作人员在期间向何刚递上了一张小纸条,何刚看完之后就很开心地和媒体们说:

告诉大家一个我刚刚收到的消息:华为 P60 Art 在三个电商平台都已经抢购完了。

对于 Art 系列的解读以及未来规划这个问题,何刚是这么告诉爱范儿的:

华为 P 系列一直都是智慧摄影与科技美学的完美融合,华为 P 系列一直专注对美学的诠释,华为 P60 Art 是这一代产品对科技美学的向上探索,通过领创性的艺术设计达到了艺术美学的新高度。而未来规划的话,暂时没有信息可以透露的。

从产品定义上来看,华为 P60 Art 有点儿 Mate 系列的「保时捷设计」RS 款,只不过这次的主要操刀的设计师,是来自华为 in-house 的巴黎美学研究所。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去购买华为的 4G 手机?

最近,华为召开了 2022 年年报发布会,华为对外披露了可能是有史以来利润率最低、最为艰难的财报:

2022 年收入达 6423 亿元,同比增长 0.9%;净利润 356 亿元,同比下跌 68.7%;利润率跌至 5.5%,创下历史新低。

相比之下,华为在 2022 年依然拿出了 1615 亿元做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达到 25.1%,创历史新高。稍早前,任正非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三年期间,华为完成了华为完成 13000+ 颗器件替代开发,4000+ 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与此同时,华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管理系统 MetaERP 软件,完全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

可见,处于困难自救期的华为依然注重研发,强调科技创新,面对未来也有充足信心。

尽管华为手机业务线的元器件供给受到了外部的压力而不断地紧缩,但华为目前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元器件的供应问题,并且兑现了余承东口中的那句「遥遥领先」。

尤其是当我们细看华为 P60 Pro 手机的影像参数时,你会发现它不但使用了 RYYB CMOS 还带来了 F1.4 - F4.0 的物理可变光圈,更重要的是其潜望式长焦模组拥有 F2.1 的光圈和长焦微距拍摄的功能。

相较于友商超大杯机型只能做到 F2.6 的光圈的长焦模组,华为 P60 Pro 不但实现了 F2.1 的长焦光圈,并且还带有最近 10 厘米的对焦距离,提供了比较出色的长焦暗光/微距表现。

对于华为在这当中做了怎样的努力,何刚是这么说的:

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个超聚光的摄像模组,在行业里面应该是最领先的,它涉及到多项功能的提升,比如说我们支持 F2.1 光圈,这个也是长焦上的光圈做的最大的。这个模组采用了全新设计,是全新的架构,比如光线进入进入的第一片的棱型镜头,有聚光能力设计,让光线汇聚得更好,从而支撑模组在弱光下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才能够把我们的光圈做到 F2.1。

 

更重要的是,这个模组使我们自己制造的,目前更多的信息不方便透露,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沟通。

虽然元器件问题大部分被解决了,但华为目前尚未能够获得 5G 芯片的许可,仍然只能制造 4G 智能手机,最新的 P60 系列和 Mate X3 折叠屏手机均是如此。

对于华为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制造 5G 手机这个问题,徐直军在华为 2022 年年报发布会上作出了直面回应:

手机业务是(华为)影响最大的的业务,从全球第二或者说余承东吹牛的第一,到了现在的 others。但由于我们在摄像、体验各方面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买 4G 手机。

 

华为最新的折叠屏手机 MateX3 系列已经做到和普通直板机一样的重量,但如果要期待买到华为的 5G 手机,还要等待美国商务部批准 5G 芯片许可,这样华为才能生产 5G 手机。

 

而且,还能做成折叠屏。

说到这里,徐直军还举起了自用的华为 Mate X3 折叠屏手机。

这段话不仅强调了华为依然拥有制造 5G 手机的能力,只是受限于诸多许可限制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华为 4G 手机这个问题。

此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余承东的声音:「我们,遥遥领先。」

在过去三年,国内的高端手机市场经历很多的变化,除了华为之外也有很多厂商开始强调高端,但是从去年的结果来看,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苹果拿下了国内最多的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

在何刚看来,虽然很多厂商都在做高端化,但能够硬杠苹果的,还是只有华为

我也关注到行业里面有很多的厂家做高端手机。但是我看到的市场的反馈就是,整个高端的市场份额好像有一家一直上升,其他厂商并没有很好在高端市场上得到份额。

 

华为其实从 P40 到 Mate 40,获得了当时在高端市场上最高的市场份额。由于华为受到限制,受到各种的打压,所以我们的市场份额下滑。但是我也看到只要一发布新机,苹果的份额就会下滑。

 

各位可以找一些数据看五千元以上的市场份额,你会发现苹果的市场份额的波动,每次都是我们一发布新机,他就开始掉。过去掉得多,现在掉得少。虽然说现在掉得少,我在 Mate 50 发布的时候,还是看到了华为的份额上升,影响到别人的份额下降。所以在高端市场上,高端的手机产品上,可能能够和苹果硬杠只有华为,所以在高端市场上我们应该还是最强的那一家。

让华为手机再次回到整个市场的最前列,正是何刚的期待。

困难挑战转向常态化,一张蓝图画到底

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

华为 2021 年年度报告发布会的背景,是一艘行驶在封冻海域的红色的冰船,不断前行破冰,沿着既定的航线前行;而华为 2022 年年度报告发布会的背景,则是在冰雪开始消融之时,悄然开始绽放的寒梅。

面对业务上的困难,当值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孟晚舟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华为最大的财富其实不在报表上:

华为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公司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对于华为来说,「春暖花开」可能意味着度过了寒冬,而「未来可期」的底气,则来自于研发上的长期积累。

2022 年,是华为从应对限制的战时状态,逐步转为限制常态化正常运营的一年,也是徐直军口中「逐步转危为安」的一年。

当华为宣布转为常态化,也就意味着华为已经习惯去应对随之而来的各项挑战。就像刚刚发布的 Mate X3,在没有 5G 芯片的前提下依然能够让绝大多数人众口交赞,其实就是许多艰难险阻被逐渐解决的结果。

至于接下来的主要步调,徐直军强调了:

2023 年及未来几年,我们的战略关键方向是开创增长机会、提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以及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发布会的过程中,面对外媒记者针对个人经历的尖锐提问,孟晚舟也能从容回应:

华为是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从来都不是个人接班,而是集体领导,华为不把公司命运系于个人身上,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际上,这张蓝图的确由来已久,若我们回顾一下任正非在 2012 年与华为「2012 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展开座谈时的会议纪要,其实也能发现华为很早就开始布局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 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一张蓝图绘到底,基本印证了华为长期主义的存在,也印证了这是一张高瞻远瞩的蓝图。随着华为 P60 系列和 Mate X3 的发布,这张蓝图也就变得越发地清晰。

虽然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指出,华为终端业务在什么时候能够基本扭转被动的局势,但是如果让我来猜,也许会是今年秋天。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现在的 7、8、9 系索尼电视,其实很多的技术都是来自于电影工业级技术的下放。

查看全文 ——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

如果家电仅仅只接入 DeepSeek,可能也很难给消费者很好体验,没法让这个家电变得多么的不一样。

查看全文 —— 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总裁 张斌

过去有人说摩尔定律停滞了,但我相信 AI 芯片重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它不仅不会停滞,甚至还会加速。

查看全文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

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是别人的十倍,但我们需要做出差异化,这样子才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 Nothing 高管

我们(解决续航焦虑)的思路有两个,一个是把容量做大,二是在容量不变情况下把单次充电时间减短。

查看全文 —— 真我 GT 系列、Neo 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谭睿韬